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时间:2022-01-24 03:59:27
导语: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对问题意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及应用的基础上,以往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学方式均发生转变,不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对学生引导前提下,使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且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并且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从而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进行较好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及趋势,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创新精神及技巧,而问题提出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十分重要,所以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方面问题意识占据重要地位。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从而保证为学生学习提供较好动力。另外,在学生具备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可有效突破自身思维限制,可更好活跃思维,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3.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问题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个人生存能力。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每天均会有各种不同问题出现,为能够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必须要不断学习。因此,在高中历史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合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可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生存能力得以提升,这对学生今后得以更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讲解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且利用大量习题对学生实行强化训练,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要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发现及探究,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身良好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较好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形成正确学习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以保证学生的良好习惯能够形成,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发现及探究,进而将问题更好解决,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依据问题表达自身观点及见解。
2.营造良好的问题意识氛围。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在保证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并且能够较好展示自身个性,使自身潜能得以较好发挥。在具备这种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害怕有错误出现,这对学生放松思维十分有利,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当前,在很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往往不敢提出问题,这对培养其问题意识十分不利,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于自由平等重要性能够在思想层面充分认识,同时保证正确教育观念能够得以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平台展示自我,从而使师生时间能够进行较好交流,也就能够使学生更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
3.采用兴趣生疑法教学。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兴趣属于重要动力,在学生对高中历史具有良好兴趣的前提下,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及探究,使自身独特观点及见解能够得以形成。比如,在对《鸦片战争》这一内容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鸦片这一制作流程及人在吸食鸦片之后的悲惨情景,也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悲愤情感。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还可运用批判反思法,通过积极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善于提问,大胆进行批判,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合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发挥自身潜能。
总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也得以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已经成为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作为主要目的,不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比较有利,并且能够使学生生存能力得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对问题更好发现,并且通过有效探究解决,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屠宝印.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2,(14).
[2]刘丹.问题意识在课堂中的运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3.
作者:张书敏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
- 上一篇: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 下一篇:智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