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11-16 05:25:46
导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升教师素养深化历史学科认识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不仅指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而且还提出一些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学目标;历史学科;教材;学生
一、清楚认识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我们完成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我们无论是讲哪节课,一定要仔细通过课标找准教学的定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1.完整、准确地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拙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确保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不是复制粘贴课程标准,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和调整性。建构历史教学目标的策略归纳如下:1.分层与统整———整体落实各时段的目标计划。
2.主体与主导———有效整合教学目标与策略、学习者、评价的关系。
3.操作与测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4.重点与效益———注重核心目标的设计。在具体教学时我们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主题化。每节课都应有凸显教学中心、聚合能力强的教学主题。用主题把教学内容串联组合,使之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以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
2.集约化。要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在学科知识体系中起普遍作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
3.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历史知识固有的联系,对历史知识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4.层次化。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
5.理性化。尽可能把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概括结论。6.方法化。传授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确定主题,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我们再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模式也各有优缺点。比如“问题—探究”模式,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和发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传递—接受”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比较迅速有效地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口头语言功能,易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需赘言。在目前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能力大大增强,作为历史学科,我们必须要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1.历史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考虑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系统性。客观历史具有过去性和完整性的显著特点。过去性决定了我们要把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来理解,不能割裂其所处的时空背景来解释。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一方面,单一的历史事件内部有其完整性;另一方面,历史进程是连续的,历史事件、现象间互为因果,系统的传授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以最高的效率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之间的传承和联系,锻炼历史思维、总结历史规律的要求。系统传授历史知识是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现在人民版教材中外合编,古今结合,学生的学习就更加需要教师梳理出历史学科内容的系统性。
2.运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增强教学有效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材料有文字、图片(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历史想象画等)、人物、事件、器物、遗迹、影像等等,如此多的课程资源就如同一个宝库,发掘运用历史课程资源就必须要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筛选,筛选时注重材料的科学性(材料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注意材料的生动性(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意材料的现实性(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热点问题,突出材料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做到鉴往知今,鉴往知来),注意材料的新颖性(能够反映最新的历史科学研究成果),注意材料的思辨性(选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发散性、创造性等优秀的思维品质的材料)。真正做到材料要突出主题,为我所用,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3.用多种史观整合历史学科教学,多角度培养学生思维。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这四种史学新范式的兴起和综合应用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历史教学中史观的培养已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也都渗透了史观的培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规律的把握、史料的运用,都体现了四大史观的综合运用。对同一知识点的多元史观评价和分析,实际上是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明确了史观的分析标准和基本理论,可以让学生多方位认识历史的多样性,也能锻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培养。比如辛亥革命、工业革命、社会生活的演变、以及中外知识对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如果用传统讲法,学生基本没有兴趣,因此用全球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将美洲、非洲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作者:刘瀚声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
- 上一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浅析
-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