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3-01 09:58:09
导语: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摘要:在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科素养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高中课程教育环节中。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此课程本身具备知识点复杂、内容烦琐的特点,因此在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科素养进行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历史学科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文将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怎样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希望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培养基础上,良好地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学科;素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和学习阶段,所以在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身心特点,良好地制订培养和教育方案。学科培养的本质就是学科素养,这一工作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良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历史学科的学习。历史素养的主要组成环节有知识、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意识等。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中要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逐渐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情况,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因此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培养就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将其更科学和合理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经过笔者对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发现,当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在历史课程中合理应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学科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问题,并且在教学中,很多校领导和教师也并没有对历史学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历史学科作为辅助学科,应该为数学、语文这种基础性学科让步,所以使得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环节中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过程中难以发挥其自身主动性,这也造成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在新课改全面推进和落实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也越来越不相符,如果广大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不仅将对历史学科的教育意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当前教育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对教学现状进行改善和调整。
二、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对策
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必然会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此笔者在下文中就将提出对学生学科培养的策略,从而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出一份力。1.利用教学手段,对学生历史文化艺术进行培养。历史意识需要超越时空限制,完善历史思维,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历史知识掌握当前社会发展规律,逐渐形成历史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历史素养要求学生要具备完善的历史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意识的明确和完善。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讲能有效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将有效开发学生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学科素养是一个学科实现教育工作基础环节,近年来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更是在高考试卷中反复出现。所以这更要求学生具备有效的学科素养,牢牢掌握国家政策方向,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变得更加明智。2.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科能力进行培养。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将对学生的学习素养产生直接影响。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上,要通过阅读或多种方式,对历史信息进行掌握,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在此种基础上,教师更需要对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进行调整,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培养。此种条件下,要求教师将高中课标作为教学根本,正确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探索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和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对历史信息进行有效掌握,强化其学科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培养,是当前教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当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从而在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案和模式的调整,从而良好地推动我国高中历史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琴.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1(94):125-126.
[2]罗淑华.刍议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6,26(4):103-103.
[3]张瑾.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7,66(16):261.
作者:周德华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泰兴中学
第二篇
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有趣的,但现在我们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跨度大、理论性强,老师感到容量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那么作为教师就肩负重大的责任,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怎样在历史教学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这个主体起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1.精设计,重吸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从一开始就要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2.创情境,引思考。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后,我布置了一个学以致用的讨论题---让学生结合本校的实际,任意运用儒家、法家、道家等三家思想流派的观点,发表自己对校风班级建设问题的看法。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有的全面分析了儒家和法家主张的长处与短处,提出了“外发内儒建校风”的建议;有的提出“法治是良好校风的保障”;还有的则建议兼采众长,“取法古人”,汲取历史的教训来建设好校风班风。这样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跃起来了。3.用方式,激兴趣。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开展活动,提供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提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给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努力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要做到这些,开放教学内容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类似于主题活动、辩论等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要求学生做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1.设活动,育激情。让学生自主编演历史小品剧或话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例如,在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一个历史短剧——邓小平会晤撒切尔夫人。这样由学生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便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在感受两位伟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历史性会晤那一刻,学生能深切体会到中国领导人的强硬态度及邓小平伟大的人格魅力,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这样一次真实再现历史的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表演能力、协作能力,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张扬。2.养习惯,多参与。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雕版印刷时就可以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学生用小刀在橡皮上把自己的名字刻出来,自制印章,并蘸上墨水印在纸上,多印几遍,让学生感悟这样比手写多次更科学,更节时,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科学、学科学的重要性。3.结资源,临实景。教师指导学生到博物馆或实景点等地查找相关资料,核实整理成文字材料,带到课堂中与同学、老师进行展示、交流。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艺术》一课后,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一定让学生去宝顶石刻和北山石刻,这是为石刻之乡石刻较为集中的景点。通过实景点的考察,来拓展学生的知识,了解除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是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外,石雕也是艺术的表现。
三、“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注重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历史学科也要布置一定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训练:1.通过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如一站到底抢答、请你来判断、图说历史、展示你的才华等小栏目,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读图题、简答题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比如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这课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周搜集一些过去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实际上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感受到市场经济给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比较多地掌握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概念,记忆深刻。在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创造和谐、宽松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
作者:任大为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
活跃高中历史课堂的气氛□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创新,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践行让学引思,构建高效课堂是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心任务。课程改革的要求规定,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健康发展。我们要用让学引思的理念浸润高中历史课堂,坚持走好改革创新的教学之路。让学引思,旨在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放羊式教学。我们力求诱发学生的灵感,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1.教师要以装满自己一桶水为基点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这话正体现出“学高为师”的道理。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即要求我们教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在严、细、实上多下功夫。我们要拓宽学习的渠道,争取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高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凭借自身的专业功底和学识素养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未知领域。
2.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己任
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投入。这当中,兴趣又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妨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真实高中历史史实环境中,打开他们的思路。这样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心情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我们教学“马关条约”时,教师可以联系“钓鱼岛”事件,让学生对当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讨论。再如教学“美国制度创新”时,可以从英国首相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切入,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入美国内阁责任制。我们要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有趣味。
3.教师要以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为抓手
高效的课堂教学凸显的是以学生为主的双向积极活动。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任何一种学习都要有一个好的适宜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让学生感受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并适时创设情境,把课堂情境生活化。教师要像辛勤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和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节时,老师可以播放相关影片,像电影《辛亥革命》中的某些片段,看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当学生看完之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果提到另一些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英雄时,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相关材料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历史的同时也对其他事件有所见解。另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营造互帮互学的氛围,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所有的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共同进步。
4.教师要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为依据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自身发展决定了他们今后的路会通向哪里。学生应该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回顾总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融入的课堂才是我们师生发展的理想平台。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增强他们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的视野开阔,使他们胸怀远大理想。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内在动力爆发,使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5.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提升学生的领悟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等。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领悟问题,在常规方法不行的时候,也有特殊方法让我们解决问题,培养意志品质和信心决心。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需。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运用已有能力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不断历练,达到学会学习的境地,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总之,改革之路漫长而复杂,我们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也是如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多动脑筋,让我们的高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让有效教学之花艳丽绽放,着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作者:陈蓉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四篇
众所周知,基于“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达成受到多种方面的因素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用全新的理念、合理的策略、科学的法宝来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问题的提出
践行“让学引思”,打造高效课堂是盐城市教育局提出的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所谓“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高中历史课堂“让学引思”实施策略
实践“让学引思”,我们要用智慧把学生的灵感诱发出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我们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时刻引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法宝。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即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还要求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我们要拓宽学习的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历史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力争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构建,关键在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投入。这当中,兴趣又起了决定性作用。平时,我们要多举办一些诸如历史题材的影视欣赏、历史戏剧与表演、历史歌曲欣赏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强,积极性更高。例如讲到某个故事、某个片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件里面加入图片、视频记录以便将历史事件还原出来。这样,学生不仅会非常感兴趣,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缘由和所隐含的意义。另外,教师课堂语言交流要有艺术性,说话要幽默风趣,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放松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让学生改变老师在其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要着力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历史课堂,为“让学引思”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第三,教师要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构建基于“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需要我们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让学生感受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并适时创设情境,把课堂情境生活化。另外,我们可以建立合作型的学习小组,营造互帮互学的氛围,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所有的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共同进步。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让学生能够做到“我自己会学”,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中有所获、能所获。
第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基于“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教师所起的只能是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保证。我们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增强他们学历史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历史学习的无限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让学生的视野开阔,使他们胸怀远大理想。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历史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取决于自身。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第五,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贯穿教学过程。构建基于“让学引思”高效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旋律。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地方,有的老师,依然使用旧的教学方法,效果甚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如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则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三方面,展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平时,我们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诸如学生自学模式(探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模式等。
总之,践行“让学引思”,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任重道远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一定把《历史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高效课堂的构建,让有效教学之花常开不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坚持下去,定会收获灿烂,迎接美好未来。
作者:薛明明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历史组
第五篇
一、引言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活动。结合高中历史学习来说,元认知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知道自己要解决哪些问题,并且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按照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事半功倍。
二、带领学生对认知过程进行编辑,书写知识点提纲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认知过程的编辑,最终达到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知识点梳理。高中历史作为文科,学习成绩的高低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高中历史不管是在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宽度上都远远大于初中的历史学习。学生在面对繁杂的历史知识点学习时,对认知过程进行编辑显得十分重要。在学习中许多学生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能力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定期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例如:教师在进行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这一单元知识点的核心是:在什么时候实行什么政策,具有什么特点和意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列出大的框架,秦朝商鞅变法、郡县制、世袭制、中央集权;汉朝则实行:郡国制、“推恩令”大的框架就像人的骨头,是基础的东西。学生再根据教材对框架进行知识点的完善,给“骨架”添加上“血肉”。这样的归纳和总结,既让学生知道了哪些是基础知识点,又让学生在自主归纳中扫除细节问题。历史学习中,对时间的记忆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绊脚石。许多学生反映自己记不住时间,记住了时间但是又不能和事件很好地关联起来。学生在记忆历史关键时间点和事件时,可以自己绘制年线图。年线表示一条线,先上一个点代表一个时间和事件,年线图线下标注时间,线上标注时间点对应的事件。年线图的绘制建议不宜过长,学生可以以一个单元中涉及的时间点进行一个年线图的绘制。
三、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元认知
许多学生能很好地记忆知识点,但是在解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考查的是哪个历史知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对知识点认知不透彻,不知道知识点的延伸。许多时候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还停留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知识点的延伸来帮助学生进行元认知。学生可以控制自己对知识点进行主动认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觉得记住最后的结论和观点,再多练习就可以了。其实加深对一个知识点的认知比“题海战术”的效果更好。例如:教师在进行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因是为了让平民们没有顾虑地去从军,为国作战。不至于被有钱人在后方强取豪夺抢走土地。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确保上层阶级的利益和稳定。如果学生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观点和结论上面,学习的效果不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认知对象提出“为什么”,学生对认知对象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透过结论去探究背景和原因。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认知程度的加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换汤不换药”,学生在认知上面做到了完整全面,应对题目时就能处变不惊。
四、掌握元认知方法,学会迁移应用
元迁移是指学生控制自我行为进行迁移,是高中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在结束一门课的学习时,往往会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迁移。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材料分析时,可以联系相似的知识点对材料进行解读。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学生学会元迁移可以做到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在知识点的记忆上也显得得心应手。例如:教师在进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时,总结明朝实行内阁制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时,可以将秦朝实行皇权至上的意义迁移过来。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利,实现一人独揽大权。举一反三,教材必修一的专题一都是在讲述古代政治制度,从周代的分封制展现集权,到秦朝确立君主专制。统治阶级实施的政策无非都是为了将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区别在于,权利集中从阶级转变到皇帝手中。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迁移的能力,总是等待教师进行迁移,只需要得到结果就行.学生并不在意对于迁移能力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知中培养学生的元迁移能力。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地控制自己进行知识点的迁移,最终形成习惯。
五、积累元认知知识,提升元认知体验
在教育的初期阶段中,教师就要从班级学生的特点上出发,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开展专题讲座工作。从日常教学上来说,也要从教学契机上入手,主动向学生渗透元认知知识,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也可以逐渐积累元认知知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上来说,获取知识的过程要优于知识结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教学内容、程序以及方法上出发,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上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效果,增强自身的元认知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从提升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上入手,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获取学习效果。关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也可以保证学习过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契合,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与乐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质量。
六、结束语
元认知能力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教师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时不能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学生原本认知能力的高低,更不能一概而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做到对自我学习的督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则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控制,传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J].心理学动态,1997(1):7.
[2]张庆林,当代心理认知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49.
作者:陈锘 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 上一篇: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 下一篇:历史教学必要性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