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03 09:07:13
导语: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师用语是教师职业语言的重要组成,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自身教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师用语不规范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且会阻碍课堂有效教学。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用语才能实现教师成长。
关键词:教师用语;教学价值观;历史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师语言行为已有很大改善,但还存在教师用语不规范的问题亟待改进。相较初中而言,高中内容更偏理论化,而且高中历史教学更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学生在认知层面也有很大变化,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并不断规范课堂教师用语。
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用语是教师职业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师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衔接性用语,它是有效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规范的教师用语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在真实的课堂里常发生突发状况,教师在教学引导时会有“打开第五页”、“老师给大家说”、“跟老师学”等用语。伴随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这类教师语言已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不规范之处。
1.1教师用语语气苛责强硬
在课堂中常会有一些教师消极应对教学突发情况且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这就会容易出现“你总是这样”等应激教学语言。历史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行为的能力并培养包容的心态,教师用语不规范只能徒增课堂的负能量,这与历史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且不能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更不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行为和心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往往会堆积教学消极情绪,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会拉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增加职业懈怠情绪。另外苛责强硬的语气是教师教学观和学生观等不完备的表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进行自我规范,便能有效解决该问题。
1.2教师用语语脉单向主导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跟着老师学”这类不规范用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和抽象逻辑能力,并能进行自我约束与规范,单向语言形式不是将学生视作独立的思维个体,而是将其视为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自我核心素养,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以上目标着实不易,但单向主导的语言环境更加大了目标实现的难度。
1.3教师用语语态惯用标签
“某某是好(坏)学生”这种教师用语,是以贴标签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分类的表现,在课堂中传递着“成绩好就意味着一切都好”的思想,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喜爱程度来衡量学生,属于语言冷暴力行为,课堂教学中必须避免这类用语。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与完善的时期,而且他们已有基本的自我定位和理性思考能力,非理性的教师用语极易对学生自我认知造成误导,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不规范的原因
2.1自我意识不强
新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会模仿有经验的教师,但又无法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缺乏教育机智,便会用教师的身份来获得职业威严且在课堂教学中被动使用“老师说”等消极的教师语言,企图通过外界赋予的威严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是教师自我意识感不强烈的表现。有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纪律问题,而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经验,且在自我思维体系中并没有可参考的有效教学方式去调控课堂。当他在对自己与学生都没有准确认知的情况之下展开教学活动,就不能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且会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动性,在教学情境中处于被动地位,新手教师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就容易出现这类言语不规范的问题。
2.2专业功底不扎实
新手教师专业功底不够扎实且在教学中常常害怕自己出错,注意点局限于自己的表现状态而不能转移到学生和教学的意义上,就容易出现教师用语不规范的问题。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知识目标是显性目标也是基础目标,容易实现,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隐形目标并且较难实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属于情感目标,但教师由于专业功底不扎实,在具体教学中一味重复课本知识的教师局限于知识目标的培养,不能灵活带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学得无趣,教师也教得无趣。在这种缺乏教学乐趣的情形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不会很顺畅,如此下去,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3教学价值观不完善
在课程改革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教师教学价值观不更新导致教师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受传统教学价值观念钳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是重点,这个要画一下”等用语,这样的教师用语出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且教学目标只局限于知识目标层面,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权依旧在教师手中,师生未真正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史使人明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从实际生活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历史从“无用之学”转变为“必要之学”。
2.4师生沟通关系不对等
个别教龄较长的教师,其教学用语干净准确,但会存在一些问题:一味地相信过往的教学经验,把学生当作孩子并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希望学生能少走弯路。这样的慈爱之心于无形中会给学生施压,教师以一种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无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在教学中会出现“这个必须做完”、“要全部正确”等强硬的教师用语,这种本心是善意的,但结果却是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有人说教师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职业,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学生心理且须适时倾听他们的声音,而非居高临下对其进行指导。
3规范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用语的对策
3.1形成正确认知,明确为什么而教
历史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获得知识,还要完成真、善、美的培养和塑造。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意识,在展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先明确定位自己,再把学生当作有生命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且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在充分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明确为什么而教,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
3.2相信学生的自觉性,更新教学观
历史学科有属于自己的结构群,只有知识结构群不断内化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宰者,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知识结构的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其用机械化的强制性指导用语,倒不如换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探讨一下这段历史”这类用语,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把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必要之时予以指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的目光不要只局限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还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中学生的感性思维相对活跃,但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约束与控制并自由分配学习与娱乐时间。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可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3.3建立平等沟通关系,培养教学智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坦诚交流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有智慧的教育的核心是师生的相互平等与尊重,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沟通理性,教师要在加强自我意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建立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关系并建立健康互动的交流机制。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安全感,进而乐学和好学,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有勇气也有自信,成长为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公民。比如对于上课铃响之后教室安静不下来的问题,可以运用“我们可以铃响前就坐到座位上”之类的用语,这一用语没有责备、训斥及威胁之意,而是用平等语气进行沟通,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也提出了对学生的美好期许,是有效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在对等的沟通关系中学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放下心理戒备,才有可能各抒己见,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3.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批判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有利于教师重新建构自己和发展自己。“教师不仅能够与生命发展有关的一切理论和思想对话,更能够与生命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其他教育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在这样自我反省与改进的对话中提升历史专业素养,规范课堂教学语言且不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透过零散的教学现象解析形成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和自成一体的教育理念,借用教学工具灵活自如地重组教学内容并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以此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推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只是用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从而在师生心中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倒不如换成这样的教师用语:“甲这一部分很擅长”“乙这次作业有许多涂改之处,需要下次注意”。
4小结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核心是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认同感并发挥主导作用来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尊重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更有效推进教学实施与改革。真正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认同与自身完善,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成长为善良丰富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需要时刻完善教师专业素养及规范教学行为,并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祺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注释
杨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4.
-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文8篇
- 下一篇: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