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9-29 08:26:30
导语:德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中历史中渗透德育的教学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道德塑造的关键阶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突出德育的重要性,不仅有效地体现了学科本身的特质和特点,更满足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品质,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和素养。要想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解决两点问题:一是深刻认识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即是指传授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教师的首要责任。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是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二是注重历史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历史的长河,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与事件的更替,更是思想标准与行为道德的发展与进步,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具有先天性的教学优势。在当下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们要共同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相互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去发掘探索历史素材中正确的行为道德标准,并在教学和生活中将其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塑造,在整体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发掘历史德育资源,注重学生人格塑造
历史是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展现,而行为又是由思想所支配的,因而任何历史内容都可以看成是思想变化所造成的一系列结果。高中的历史教材弱化了历史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强化了其蕴含的行为道德与思维形式,这本身就是凸显品德教育的一种表现。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不断探究,努力发掘其中值得学习的人文教育素材。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借助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到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国家富强的斗争史中去,让学生们逐步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此外,李时珍不畏艰苦、不断以身试草药,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商鞅立木为信主张变法,最终废除了旧制度、奠定了秦王朝统一天下的基础……这些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了一系列行为道德的正确典范。历史课要引领学生不断认识和学习这些内容,确保历史课堂中品德教育始终处在首位。
2.改变历史教学方法,提升道德实践体验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材内容特点出发,探索总结出适合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达成。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必须让学生积极自主地与历史内容产生思想或道德上的接触或碰撞。在历史课堂上,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实例探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既相互区别又有机统一。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常通过一些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源,以期引导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历史深蕴,然后让学习小组成员们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深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此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相关实例来激发学生进一步讨论。同时,还要将德育渗透到历史的课外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撰写历史文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自我道德认知
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因而在教学评价时不仅注重历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学习情况,更关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道德的规范。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阶段,教师们往往以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们对历史内容死记硬背、缺乏探究的教学弊端。相较于终结性评价,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更推崇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包含了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以及个性与情感等方面情况的评价,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能力提升过程,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有着显著的优势。当然,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实际地了解学生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强化人格培养与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在当前,一些学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出现扭曲,因此,高中历史学科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崇高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历史重任。历史教师要在历史内容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承,强化其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而确保其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作者:周永建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 下一篇: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