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研究

时间:2022-07-07 03:33:46

导语: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研究

一、人民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

笔者认为在编写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以及在教学时,均应有意识地对其实施调整,淡化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术化以及专业化色彩,改变以往教材中专题孤立静止这一状态,增强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推动其发展。其调整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在历史内容上对具有其他学科色彩的这些内容实施“历史化”,比如在处理中国绘画、京剧、戏剧、元曲、相对论、明清小说、国外宪法等相关内容的时候,应该防止纯科学、法学、艺术、政治学以及文学的学术化以及专业化特征的出现,最好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相应的时代背景来将这些内容带出,而不是单独地进行某些制度、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的介绍。第二,注重初中教科书与课标的参照,补充以往所忽略的知识点;第三,尽量避免概念的抽象化,加强语言通俗化,降低其难度,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课程知识各模块的整合

纵观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情况,在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改革上,有很多突破性的尝试,这些尝试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念上,一直到今天为止,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和借鉴价值。因此,在进行教学体系的调整过程中,除了要认识到这一点内容外,同时还应该审慎、积极地汲取国外历史教育观念中的积极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进行教学体系调整时,应将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的基础性放在首位,让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一,从思想文化、政治以及经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古今中外历史的叙述,基于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以及其互相作用的特征,在建立和完善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时,应整体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注重教材中各模块之间的统筹兼顾与互相参照,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来全面、深入且客观地进行历史专题的叙述。第二,加强各模块内部之间的整合。基于《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教师可将教科书作为其整合的“依托”,基于其自身对历史宏观、微观的理解,在不违反课标的改革精神和不违背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历史教学体系重新进行建构与整合。比如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必修一,教师可采取以问题作为核心的方式来实施整合,整合单元1、单元3、单元4以及单元8的相关内容,着重探讨我国政治发展的简史。此外,还可采取以对比为目的的方式来其进行局部的整合,比如为了理解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之间的不同点,可把单元1、单元6以及单元7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以此来分析和探讨中西古代制度的不同。

(二)通史体例的编写

其编写可从以下两个方案来实施设计:方案一为中外历史“合编”通史体例,将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分为三个模块,即古代世界、近代世界以及现代当代世界。其中古代世界主要叙述的是人类出现至1500年这一段的历史;而近代世界则阐述的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历史;现代当代世界则为20世纪后的历史。通过这种体系的设计,使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步了解人类在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方案二为中外历史“分编”通史体例。从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鉴于该阶段的知识体系较为松散,信息量较小且知识较为零碎等,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因此,在高中历史中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进行分编,使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一个深入、理性且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对本国历史发展道路及其文明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其树立一种正确国际意识,培养其爱国情感。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历史课程上必须要注重其基础性,在必修课方面可基于政治、文化以及经济这三个模块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作用,来进行中外合编通史或者分编通史的编写。而在选修课程上,则应把多样性以及选择性作为其编写与调整的原则,可通过专题史的编写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打好基础后,再由学生自己来继续拓展并深化历史方面的知识,以此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李军燕工作单位:河北省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