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实践探析
时间:2022-06-07 04:20:46
导语: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实践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主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成功的主题教学可以直击人心,可以说“它决定了一节课的品位与价值”。笔者曾经上过一节《二战的扩大》公开课,为了追求新颖,把主题设计为“战地记者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图从战地记者的日记来讲述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过程,没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整节课下来,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听课老师也不知所以然。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主题的确立不准确
教学“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在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严峻考验。笔者设计的主题为“战地记者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准确地讲不是主题而是标题、线索。本课讲述的是二战爆发后,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在各战场英勇奋战,最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因此设计为“同仇敌忾恨顽凶,齐心协力终联盟”更为合理。
2.主题的展开中脱离了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
主题教学需要一种载体,但载体也仅仅只是一种载体。《学科指导意见》中对这一课的要求是“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教材中也重点讲述了这三个问题,但是战地记者的日记等文献材料却没有突出这些重、难点。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没有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和整合,失去了最后的补救机会。所以,离开了教材的主题教学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切实际,对学生不负责。
3.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学生对二战的历史知识储备非常少,教师以主题式教学来设计课文,既打乱了书本的框架,也在教学之初就凌驾于学生的基本知识之上,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产生思维火花的兴趣。所以,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应相吻合,真正的主题教学课堂不能是教师唱独角戏,也不能只是看似热闹。
教学“主题”是历史感悟的“内涵”,是历史体验的“根基”。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学“主题”的设计与确定、呈现与引导、延伸与拓展三方面实施历史课堂的“主题教学”。
1.课堂教学主题的设计和确定———构建主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构建主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先有“教学主题”而后再选择材料设计提问。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确立教学主题呢?那怎样的教学主题才能符合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呢?一般来说,教学主题的确立要体现依托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科特点、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一次比赛上要求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进行同课异构,有位老师利用主题教学法获得了评委的高分,关键是主题的设计和确立非常合理。一般的老师上课都会把余光中的《乡愁》作为导入进行引用,她确别出心裁地以余老的一生为载体,以《乡愁》为线索,设计了“想家—回家—望家”这一主题,以“想家:港澳台问题由来;回家:一国两制构想;望家:台湾问题展望”串联起教材,将基础知识和情感升华融入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设计新颖,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焉能不喜欢?
2“.主题”的呈现与引导———构建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
“构建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的载体来呈现和引导教学主题,如果说主题的确立是搭建骨干,那么寻找串联全文的载体则是打通经脉。”主题教学的载体有很多“,问题“”情境“”材料”都可以作为元素来丰富课堂,达成主题。
(1)精心设境———创设历史情境深入教学主题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来构建学习情境,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也可以更深入教学主题。印象最深刻的主题教学是一位年轻老师上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在那次比赛中他的这节课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师生的心灵,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主题教学中精心设境。上课伊始,歌曲《白桦林》优美的旋律配以一片冬天肃静的白桦林图片营造了沉重的氛围,在情感上打动师生,自然把师生带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时期。整节课以保尔和安娜的四封书信为主线,突出“探索”这个主题,在书信中,教师巧妙地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和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征、意义这些重点设置成保尔和安娜的生活环境,以安娜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带来的变化:“亲爱的保尔:……今年上面说不再收我们的余粮了,而是像以前一样征收粮食税,剩下的统统归我们自己所有。……大家又开始没日没夜的干活。现在又能做买卖了,爷爷刚刚去市场上卖了点粮食,换了点肥皂。托尔斯泰那个工厂又可以重新开工了,……大家现在能吃饱饭了,对苏维埃政府不满情绪开始渐渐消除。你的安娜1921年8月16日”一封封书信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现场,听课的师生也仿佛置身于此,在情境中思考政策变化的背景、内容等,迫切地想知道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保尔和安娜生活的影响,两个人最终的命运如何,这节课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实现了基础知识和情感升华的完美融和。主题教学中的精心设境,情境教学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情感的共鸣又能引发情感的体验,有效地实现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2)精心设问———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凸显教学主题
目前的历史课堂中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多,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少。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主题,理解主题。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及其特点,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确定的主题为“探民主之因—走民主之路—寻民主之果”,围绕着“民主”这个概念展开教学。教学中向学生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①在古希腊城邦中,什么是公民呢?②在雅典,是否自城邦建立起“政权”就“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的呢?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民主”这个核心有指向性地逐层设计,层层推进,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将书本基础知识融入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独自地解决问题,凸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实质。
3.教学“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构建主题教学的补充与整合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把生活之水和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和拓展的主要目的是服务课堂教学主题或强化课堂教学主题,进而达到“以外养内”的目的。例如,在前面提到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中,当教师完成主题的呈现和引导后,教师没有忘记对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从“想家—回家—望家”这一主题中延伸出余光中“有梦—圆梦—梦未圆、梦待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还布置拓展作业:台湾是祖国永远的痛,请你围绕这个主题找材料,你会采用哪些方法呢?并进一步展开我们该怎样梳理史料呢?课堂中引用的影片、诗歌、故事、照片等哪些属于直接史料,哪些属于间接史料呢?所以教学“主题”的延伸与拓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情感得以升华,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者:蒋俊英工作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 上一篇: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探析
-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开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