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模块教学效率研究
时间:2022-05-08 03:14:52
导语:历史选修模块教学效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转变教材观,整合教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而对选修模块特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内容。基于新课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我们教师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以教科书为本的新观念,树立以课程标准为本的新观念。基于上述观念,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建设者。也就是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并借鉴其他辅助教材,结合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和自己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补、删减、置换和重组,灵活教学,使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是提高高中历史选修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途径之一。在讲授《百日维新》时,依据课程标准“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把握好“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原因和的影响”三个主干知识,淡化处理了教材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戊戌政变”,增补了“的失败原因”这一教学内容,其中把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作为本课重点,把的失败原因和对近代化的影响作为本课教学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而易见:(1)落实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贯彻了新课改精神;(2)教学内容结构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习惯、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3)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
2研读史料,提升能力
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水平,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小,是其个体生命价值、生命活力、生命发展水平的最本质的外在表现。而且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高考试题命制对于选择模块考察基本以主观综合题为主,综合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在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选相关史料提供给学生研读,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仅仅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这不仅有助于营造历史学习的氛围,符合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在分析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时,组织学生研读以下史料:史料一:1898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报道:“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史料二:费正清的(《剑桥晚清史(1800—191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这两段史料让学生宛如置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环境,他们获取了的历史影响的直观信息,在教学上就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学习能力。
3加强联系,深化教学内容
联系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就选修模块而言,它是建立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必修知识进行回顾,把选修和必修的知识串连起来,以深化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宏观的知识概念。在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回顾必修III中相关的“康有为的思想特点”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宣言落后了?”这一难点问题,对百日维新政治内容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再如,必修课程中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提供了百日维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联系回顾这些相关内容,对学生深入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选修模块的课程性质及其特点和高考要求,决定了选修内容的课堂教学策略。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要提高选修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转变教材观,对教材进行大胆组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研读史料,提升学生能力,加强与必修模块联系,深化教学内容,切实提高选修模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钟玉芳工作单位: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探析
-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情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