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法思考3篇

时间:2022-05-08 10:28:16

导语: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法思考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法思考3篇

第一篇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学科,且方式方法有相同点,但也有学科的差异性。其基本含义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历史学科的价值和魅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问题教学法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即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其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1.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和精髓,问题设置是否恰当、准确、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此可由教师精心备课以后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预习后提出。如:在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过程中,设置3个问题:1、为什么说秦朝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2、秦王朝的郡县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3、秦朝形成了一套怎样影响后世的官僚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并可生成新的问题,如学生会提问:什么是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我国今天的行政制度是否是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等等。又如:在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过程中,设置3个问题:1、通过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思想主张中有哪些相同点?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基本思想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什么?3、请通过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思想主张论证“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从多方面考虑后设置问题,如学生是否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预设的时间是多久等等?并通过这几个问题既能解决本课的基础知识,也能达到突破本课重难点的效果。

2.解决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得舍得给学生时间,得抛弃曾经“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面面俱到、娓娓道来往往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教学过程中,将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后,留给学生20分钟落实基础知识的自学时间,10分钟留给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或交换意见,最后10分钟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在此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讲解或修正。并可布置课后作业:还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有解决的?学完本课题后有什么感悟或启发?通过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罗斯福本人的经历有所了解,并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所产生的作用。同时可以在此生成新的问题:经济危机下,日本、德国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为什么美国却没有?进而让学生理解的罗斯福新政对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所起到的作用。又如:在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之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过程中,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落实基本史实,后用15分钟时间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影响,最后由教师评价。在此环节大胆让学生自己学习回答问题,并通过这种做法培养学生从教材提取信息和归纳史实的能力。第三:发现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从前面两个步骤中总结得出,问题教学法并不是减轻教师的负担,相反,是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纵观全局,掌控全局。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了解是否是个别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教师得马上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其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尤其是在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更应如此,在教学环节中,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是否设置恰当,有无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作业环节中是否暴露了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反思的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即教和学,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故也应关注学生的反思,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学生总体表现为依据,让能力强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激励中认识到如何做得更好并带动其他同学。让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激励中,产生压力,并且变压力转为动力,在以后的合作学习中积极效仿能力强者的思想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问题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茫然无措的我注入了一缕缕阳光。当然,这之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并不胆怯、退缩,我会一路披荆斩棘,坚决践行课改。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将历史课改课堂变为高效的有真正内涵的课改课堂不懈努力。

作者:陈秀云工作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第二篇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是以班为单位的。在一个班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情况、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教学设计应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切忌向应试教育时那样搞一言堂、一刀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没必要非要按照自己的教案讲授,遇到学生提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及时解答问题。当大部分学生听起来有难度时,我们要适当调整教学,要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历史虽然是文科类,大部分知识需要记忆,但仅仅靠记忆还不足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从历史中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能够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尽量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当然,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放弃“尖子生”的思想,我们不能为了升学率而给个别学生“开小灶”。我们要给予全班学生同等的待遇,要关注班内的每一名学生,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备学生”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展开分层次教学,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享受进步的愉悦。让学生在益智的同时,树立对生活和人生的信心,达到了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水平,然后在布置作业时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次的作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同时,这种分层作业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做作业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完成的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长时间的锻炼还会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能慢慢地培养起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性、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多鼓励,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对优生可实事求是地批评,对学困生要抓住其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大部分的知识。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应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条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需求。课堂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教师就要抛弃旧有的观念,摆脱单一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例如,讨论式、自学式、学生讲述式、观影式等等。总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还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把历史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影视资料、图片资料、声音资料等把课本上的知识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接受,更容易去理解,更轻松去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变我们单调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互联网为历史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查询、网页制作、课件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历史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幻灯、多媒体制作使历史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此,不少教师都采用“圆桌”式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生生互动。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感受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中的体现就是要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新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注重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打破学科本位,不是要用其他的学科内容,生活实践,政治观念来取代历史本身成为历史教学主要内容。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历史课程的综合与渗透,不能把历史课变成“杂”课。实际上新课程理念在一开始就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有一个“历史性”的定性,说明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突出强调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方面独到的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都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必须明确学科的综合与渗透目的在于帮助理解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深化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服务。要掌握好学科扩散中的适时、适度、适量原则,不能搞成大拼盘,而且对引进历史课堂的相关学科知识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影响较大的可以多讲一点,对历史发展影响不大的可以少讲一点,切忌陷入对某一学科的系统分析之中,否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容易忽视对历史本身的传授。历史教学应该拓展,提高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但这种拓展是要有一个中心的,而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也只能是历史本身。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名历史教师都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学态度,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做好每一名学生的工作。只有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研究,我相信我们的历史教学一定能够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马雅平工作单位:廊坊市管道局中学

第三篇

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设置历史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历史教学资源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会有兴趣。因此,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出较好的历史问题,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狭隘教学模式,使得历史教学更加多样化,同时还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慧。例如许多学生对南京非常熟悉,都去过南京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原东王府)和天王府(即总统府),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介绍府邸的陈设,然后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扩展,设置问题引导教学,如可以提问:请以你所看到的东王府和天王府谈谈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如果不发生天京事变你觉得太平天国运动一定会失败吗?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是,在运用现实生活的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还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自己对于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资源要非常熟悉,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充分了解,对于学生的讲解要能给予高屋建瓴的评价;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开创性和探索性,既关注书本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次,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探讨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其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问题导入历史新课

用问题导入新课,能够在上课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听教师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自己也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做好教学准备。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趣味性,使学生既对问题感兴趣,也乐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问题:“成龙是著名的动作电影明星,很多同学都看过他的贺岁片《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兽首是我国的珍贵文物,那同学们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很多文物流失到国外的原因吗?它们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呢?”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和电影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课本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使得课程学习更加有效。

三、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用问题来引领课堂,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质量。教师要注重问题本身的思维含量,设计一些能够给学生启发和思考的问题,而不能是简单地去书本找答案。例如,在学习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秦始皇》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当面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提问,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就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设置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能够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更高的层次。可以在学生思考的时候告诉他们问题的切入点和出发点是什么,明确解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解决,讨论回答后再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并公布答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课重难点的指向性不一定那么明显,有时候明显偏离主题,此时教师要注意点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该问题,把问题的接力棒接过来。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如想提高教学质量,应注重利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从思考中寻找历史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当然,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发掘历史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的教学课堂,培育出健康的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蔡昀工作单位:江苏江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