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3篇
时间:2022-05-08 10:17:48
导语: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而忽视对高中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服务
老师为目的的。教师在课堂上自我表演,在这样的课堂上,高中生只是看客,师生间不能形成互动关系,高中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所以,高中生的成绩往往由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由于在传统
课堂上,高中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上的光芒都给了教师,高中生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上课索然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历史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高中生学会理论后自
觉运用。高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精神,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其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各种能力得不到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对历史失
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不利于历史教学和高中生的成长。
二、发挥高中生主动参与的意义
在历史课堂上,如果高中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学习兴趣就得不到提高,学习就没有效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实现高中生的主动参与,培养高中生的参与
能力。
1.打造开放性课堂,培养高中生的参与意识。要培养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教师就要把历史课堂开放给高中生,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导课堂为标志的封闭式的历史课堂,它不利于高中生的
自主学习,更不能为高中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环境。要打造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师就要让高中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讨论和交流不是在教师的强压下进行的,使高中生主动地就
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愿意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激发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培养高中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2.促使高中生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要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就要引导高中生主动探索。高中生在自己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自我学习新知识,不愿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
习,这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高中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高中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一种独立状
态。独立地思考,独立地探索实践,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内容的实现都要在建立高中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的基础上。
3.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体现为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不是在教师的强压下进行的而是在高中生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展开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是高
中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高中生高效地学习的目标。
4.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会轻易给出问题或任务的结果,而是让高中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经过这样的过程,
高中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知识体系更加稳固、牢不可破。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理解
新课程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教学活动,指导高中生的学习。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开放性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探究实践
,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目标。
作者:李彩平工作单位:河北雄县中学
第二篇
一般来讲,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历史素养能力: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的领悟能力;历史的分析和阐释的能力;历史的研究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不能按时间顺序思维。这样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历史的时间观”。“时间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与练,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点点滴滴的训练提高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得以开发,使他们通过阅读,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特别要求学生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判断衡量历史,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领悟,必须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进行分类、解说。在这种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中,确定历史文献或叙述的作者和来源、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及人物、行为和制度、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并通过这种形象的认识,分析简单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相关历史事件,从而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最能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探究历史往往是在运用各种史料和接触相反的看法时发生的。进行历史探究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分析各种史料,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这些材料是对事件加以叙述的全部依据吗?作者依据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高历史的阐释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历史教学。
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联系中国古代明清的经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等知识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认识、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历史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所以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培养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们的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中学历史教学、高考的实际,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这个目标实现的艰难而失去自信。因为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认为难以做到。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努力工作,绝不辜负时代的重托,学习历史,服务当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彭孝梅工作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乐学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被动接受知识,全无兴趣可言。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主动求知,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有个美国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针对高中历史课程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挖教材中的趣味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境导入引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集中精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巧设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场白”,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情景教学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导入方法。教师可以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上的动人故事及刀光剑影的壮观场面,尽情地展现历史本身的魅力,紧紧吸引学生,使其急切地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以及与此相关的都有哪些内容;还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场面宏大、内容丰富,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亲历“历史”,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新奇引人入胜。喜欢新奇是人的共同心理,更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每次的授课方式都是介绍背景、讲解内容、总结影响,学生一定会感到没有新意,即使是新事情、新内容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如果教师能够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有所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变换一下呈现方式,即使是平常的事件、普通的内容,也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新奇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中就复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一课的时候,就曾经采用“角色扮演”法。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基本的史实,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关键点。然后让学生分为4组分别代表英、美、法、德四个国家,经过几分钟的准备,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扮演本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介绍自己的权力、职能和本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只见学生个个激动万分,发言积极。通过“英国首相”“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德国铁血宰相”的演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并巩固了基本知识,而且记忆深刻,效果良好。另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演讲活动,让学生提前搜集好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台讲讲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或者历史故事。这样,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以史为鉴,让学生积极地关注社会现实。以史为鉴可以明古今,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满腔热血,激情澎湃,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国家大事很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二、及时把握生成,构建灵动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即使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设到所有问题的发生。从某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就要注意灵活掌握情况,遇到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时,教师也能够保持镇静,从容应对,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用心倾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并适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已经不只是在进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感受课堂上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会绽放创造的光芒,这样的课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智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走进”新课标,真正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自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郭永敏工作单位: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上一篇:司法行政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点3篇
- 下一篇: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