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思考
时间:2022-05-08 09:35:06
导语: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明确定位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白目标对教学的统帅作用,把握历史课堂的总体目标,即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一总的目标进行,除了了解总目标外,还要具体各个单元、每一节课的目标,教师既了解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的微观目标,能促使教学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新课标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时,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来定,确保目标科学、全面、合理。如教学“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可以这样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辩论,主题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全球意识。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这三维目标,在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中得到有效的升华。
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历史素材丰富多样,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完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有详有略,该讲授的一定要详细讲授,该省略的一定要省掉。不管教学如何改革,历史课都离不开讲授。新课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削弱了教师的讲授,这是理解的一大误区。如果把少讲作为教学的原则,只注重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该讲的不讲,该挖掘的没有挖掘,会使我们的课堂缺乏深度和厚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活动,没有教师激情的表述、深入的分析,是不可能深化学生的思维的,因此教师要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针对性的讲,不仅讲理论知识,还要讲价值取向等。如教学“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卢沟桥是交通要塞,是中日双方必争的军事要地。然后通过南京大屠杀让学生了解日本法西斯的本质是要消灭中国。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灾难,绝不能忘记我们同胞用血汗换来的和平;我们不能忘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要时刻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要将日本人民与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分子区分开来,帮助被蒙蔽的日本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本文来自于《吉林教育》杂志。《吉林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内容距今都有一定的时间,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八国两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师:大家想一想,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列强侵华战争,最高统治者弃城而逃,最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说的是哪一次战争?出逃的皇帝是谁?签订了什么条约?在短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说明了什么?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会了解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出逃的最高统治者是咸丰皇帝。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短短时间内清政府被攻陷两次,一方面说明列强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后者是主要原因。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继续追问:这段历史对屈辱的,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屈辱?这样设置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四、采用有效教学方法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俗话说:教法多样、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辩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探究法等。如教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可以采用辩论法,将战国时期的背景及各自观点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底层人民最关注的派别、统治者看重的派别、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派别等辩论诸子百家的思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教学“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再配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部分画面,学生立即就会感受到低沉的气氛,自然的产生悲愤情绪,迫切地想了解那一段历史。总之,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善于总结课堂实践经验,批判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郭玲云工作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堂信息技术应用
- 下一篇:高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