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导课艺术思索
时间:2022-06-03 08:26:00
导语:历史课堂导课艺术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节精彩的历史课,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正如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必定能让读者兴趣盎然;一首乐曲有了好的开头,必定能让听者陶醉其中;一部电视剧有了好的开头,必定能让观众期盼后情。所以,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最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导课的方式有哪几种呢?在此我谈谈认识。
一、用教材中的导语导入新课
教材中的导语文字流畅生动,富于启发性,能恰如好处地引出课题,把学生的思路抓住,尽快地进入学习高潮,引发学生思考。如《春秋争霸》一课的导语设计得很好:“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我们就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这样导入能使教学很快进入主题。
二、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课
学生都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讨论他们所熟知的问题就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舞台。运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更有参与的兴趣。同时,为了能在课堂上发言,学生会更加注意积累平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挖掘这些经验的知识内涵,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而且,这一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在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体育,你喜欢哪一项目?北京奥运会看过吗?你知道奥运会与希腊有什么关系吗?”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生活无关,因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厌倦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学习。在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时,我引用了学生所熟知“三大件”为切入口,向学生介绍:“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如今的21世纪,男女谈婚论嫁,都常以‘三大件’作为物质基础。但不同的年代,三大件所指的东西各有不同。70年代的‘三大件’指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的‘三大件’指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90年代的‘三大件’指空调机、微电脑和电话机;进入21世纪,‘三大件’的涵义更为丰富,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是指汽车、别墅和高档家具。‘三大件’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领域在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事物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听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兴致盎然。然后因势利导,设问:“这些变化得益于什么呢?”在学生回答出“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导入新课。
四、用学生所熟悉的影视作品导课
历史学科具有一度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能再现,这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把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影视引入课堂,大大增强了历史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讲《大众传媒的变迁》时,首先用多媒体分别播出电视剧《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说的镜头。我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这在中国古代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学生回答说飞鸽传书、烽火传书等。然后我问:“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在本节课,我们将找到答案。”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导课
学生喜爱听故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饶有兴趣、娓娓动听的故事,有的甚至家喻户晓。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我在讲《商鞅变法》一课时,就以故事开头:“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令前,担心人民不信任,就在都城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给十金。’人民感到奇怪,只是观望着,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便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去了,他果然获得五十金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集中过来了,接着马上导入新课。
六、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导课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适当的问题,用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可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唤起注意,积极思维,产生一种探索新知识奥秘的强烈愿望,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讲《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时,我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中华大地上何时开始由人类活动的呢?”这几个疑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并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很快导入新课。
七、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课
课堂好比是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应用旋律,可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情绪的共鸣,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如讲《“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一课时,我先播放《“七子”之歌》的录音,然后指出:“‘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主权的行使,这时炎黄子孙更盼望海峡两岸也能够同心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又是如何形成和实践的呢?”等内容启发学生,顺理成章导入新课。
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导课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图片展开课堂教学,既直观、形象,又可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我在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先从兜里掏出三张一角、两角、五角的纸币,展示给学生们,然后在大家惊奇和渴求的目光下要求他们如果有也拿出来。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得出纸币上这些人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除了这些谁还能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来?”问题一出,学生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节课就在有趣活泼的氛围中展开了。以上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寓趣味于严肃。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历史课的开始,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佳效。历史教师要紧紧攥住课堂导入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知识的殿堂。
-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考察与特征综述
- 下一篇:领导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