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八股文观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14 03:48:00
导语:王夫之八股文观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八股文内部存在高下不同的品位。是明清相当一部分文人反复申明的事实。王夫之在把握八股文高下不同品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八股文要在“代圣贤立心”的基础上“代圣贤立言”:肯定了认题对畅发文题意蕴的重要性;反对八股文的过分格律化;在八股文的章法上,抨击“死法”。提倡活法。他的这些观点对令人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王夫之;高品位:八股文观
八股文自明代形成以后,一直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所沿用。但明清两代许多八股文名家对八股文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步入仕途都是由八股出身,但对于八股文。他们明知其无用,却经受不了功名心的驱使。钻研八股文;一旦功成名就,转而变本加厉抨击八股文。但并非所有的明清有识之士都否定八股文,在相当一部分文人的文集当中,我们又时时可以发现对八股文真心实意的推崇。王夫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夕堂永日绪论》是一部合诗歌与经义(八股文)之作。后人出于维护诗歌,鄙薄时文(八股文)的意愿,论诗的部分被作为《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论经义的部分被作为《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但王夫之最初写成此书时并无区分内、外编,其《夕堂永日绪论序》可以为证。在序中,王夫之说:“世教沦夷。乐崩而降于优俳。乃天机不可式遏,旁出而生学士之心,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经义虽无音律,而比次成章,才以舒,情以导,亦所谓言之不足而长言之,则固乐语之流也。二者一以心之元声为至。舍固有之心,受陈人之束,则其卑陋不灵,病相若也。韵以之偕,度以之雅,微以之发,远以之致;有宣昭而无罨霭。有淡宕而无犷戾:明于乐者,可以论诗,可以论经义矣。余自束发受业经义,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经义亦数万首。既乘山中孤寂之暇,有所点定,因论其大约如此。”由此可见,他视经义为诗歌的演变。并无褒贬之意,更不可能区分内、外编。那么他推崇的是什么样的八股文呢?
真正深入八股文的世界加以分析、比较、鉴别。不同品位的八股文的存在却是事实,而且许多大家、名家都在锲而不舍地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品位的八股文境界。“所谓高品位的八股文境界,就是要求作者完全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绝不将八股文作为谋求功名的工具,而是将写作八股文的过程视为以圣经贤传陶冶自己心灵的过程,这样作者便能够以一种恬淡静穆的心态,长年累月遨游于精微深远的儒家学说之中,逐渐以圣贤之心为我心。以圣贤之神情为我之神情,在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儒家学说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命笔为文,方能得圣贤之精髓。”纵观明清两代八股文的研究著述,王夫之的《夕堂永日绪论外编》持论最为严苛,一大批八股文大家、名家被抹倒,但也不缺乏符合其理想境界者。他说:“为一代文人而不遇者多矣,则胶庠之下,自应有伟人杰作,睥睨古今。乃嘉隆以前无一传者。后乃有徐文长(渭)、漏仲容(坦之)、张子延(大复)数首行世,亦无甚超绝处。天启后。社稿充斥,终不脱揣摩蹊径。若钱吉士、顾麟士辈。欲矫时趋。而本领既薄,指趣自卑。因忆昔与黄岗熊渭公、李云田(以默)作一种文字,不犯一时下圆熟语,复不生人古人字句,取精炼液,以静光达微言。所业未竟,而天倾文丧。生死契阔,念及只为哽塞。”王夫之的理想中,八股文竟也有睥睨今古的伟人杰作,突出表现了他对高品位八股文境界的极端理想化地追求。也包含着对到处充斥的庸滥八股文的蔑视。那些庸滥八股文便是后来人们嗤之以鼻的“功名八股文”。在科举选士机制日益恶化、八股文文品日益恶化之下。许多读书人痛心疾首地斥责庸滥八股文。却又不停地炮制这种劣品八股文,以求博得一第。寻章摘句的士子们哪有心思潜心经典、陶冶性灵呢?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这些庸滥八股文视为八股文的全部。因而将庸滥八股文的作法等同于全部八股文的作法,忽视了八股文内部仍有其高下不同的品位,因而忽视了许多有识之士关于高品位八股文作法的呼吁。诚然,即使是高品位的“境界八股文”作法也无法完全避免这一特殊文体的先天缺陷和弊端。但将其与纯粹为了苟取科第而奉行的“功名八股文”作法混为一谈。是有失公允的。“境界八股文”作者和“功名八股文”作者的不同追求。使得他们对这种文体的认识有许多不同之处。王夫之推崇“境界八股文”。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关于“境界八股文”作法的一些最基本的方面的论述。
首先。王夫之认为八股文要在“代圣贤立心”的基础上“代圣贤立言”。只有“人口气”。才能“代圣贤立言”。人口气是八股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八股文区别于其它许多文体的主要标志。王夫之认为没有博大的胸怀。则很难为圣贤立言。他说:“以酸寒嚣竞之心说孔孟行藏。言之无作,且矜快笔。世教焉得而不陵夷哉?圣贤虽以拨乱反正安天下为志,然乘六龙以御天,潜亢飞跃,无不可乐之天,无不可安之土。而作经义者,非取鲁、卫、齐、梁之君臣痛骂以泄其忿,则悲歌流涕若无以自容,其丑甚矣。”王夫之对代言者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酸寒嚣竞之心”与孔,孟圣贤的从容气度风马牛不相及,勉强为文,只能“其丑甚矣”。另外王夫之认为。既然是“代圣贤立言”,作者就必须能够设身处地、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圣贤的神理。纯洁八股文的语言,绝对不能杂人后世的词语典故,否则就是亵渎圣贤口吻。因为圣贤不可能使用在他以后才出现的词语典故。他说:“司马、班氏,史笔也;韩、欧序记,杂文也:皆与经义不相涉。经义竖两义以引申经文。发其立言之旨。岂容以史与序记法搀人?”“乃至市井之谈、俗医星相之语。如‘精神’、‘命脉’、‘遭际’、‘探讨’、‘总之’、‘大抵’、‘不过’。是何污目聒耳之秽词,皆人圣贤口中,而不知其可耻。”那些“功名八股文”作者无所顾忌地滥用词语典故。不辨其出处,甚至将禅宗语录误入圣贤口吻,真是可笑之极。
其次。王夫之肯定了认题对畅发文题意蕴的重要性。在八股文中,认题作文比任何文体都更为严格,而且绝不存在先有文而后加题或文成后改题的情况。“认题”在八股文的作法与要求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庸滥的八股文尽管不违反某种题型的规定。但如同“以钝斧劈坚木手笔。用俗情腐词,着死力讲题面”,成为“题之奴隶”。王夫之就批评那些“舞单枪鬼”者,讽刺其“一跳而上”,毫无铺垫。八股文固然讲究开门见山,但开门所见的应是缥缈遥映的远山。如果一山壁立,当门而峙,岂不成了开门面墙,大杀风景?王夫之说:“劣文字起处即着一斗顿语说煞”。谓之开门见山,不知向后更从何处下笔?就是这个意思。如《中庸·哀公问政》章,扼定“文武之政”四字,“通章萦绕,更不恤下文云何”。《大学·诚意》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以“毋自欺也”的“也”字应上一句“者”字。“一语说煞,后复支离”。对此二例,王夫之喻之为“当门一山,遮断遥天远景”。庸滥八股文之所以会死于题下。玩弄文字游戏,主要由于作者自己不能使用恰当的手法畅发文题意蕴。因此受到诟病耻笑。王夫之认为要对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厚积薄发,才能纵横题中,游刃有余地畅发文题意蕴。
第三。王夫之反对八股文的过分格律化。对偶和起承转合是八股文格律化的两大要素。在对偶方面,八股文无法回避出股与对股之间的对偶,即使是高品位的八股文也是如此。王夫之说:“经义以引申圣贤意立言。初非幕客四六之比。”清楚表明了他反对机械对偶的激烈态度。他认为不能强求对偶而以文害意。应使出股与对股因内容的需要而水到渠成,无生拉硬扯之弊、刻意求工之迹。高手之文因厚积薄发,出之自然,所以虽对而不觉得其对。主要以意取胜。而庸滥八股文将对偶视为八股文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刻意追求对偶,瞎扯乱谈。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填腔换字”的一套功夫。他说:“有意之词,虽重亦轻。词皆意也。无意而着词,才有点染。即如蹇驴负重。四蹄周章,无复有能行之势。故作者必须慎重拣择,勿以俗尚而轻泚笔。”作八股文而仅仅求助换字,正是无意而着词,所作之文必如蹇驴负重,无复有能行之势。他又说:“文字至撮弄字面,而秽极矣。黄葵阳已启其端。至万历壬辰而益滥。陈懿德宪章文武出题曰:‘国宪王章,本朝为重;阐文绎武,昭代为尊。’此是何等语,而一时传诵为警句!嗣后效之以不通者三十余年。崇祯间诸名人力为洗涤。然犹有云日:‘天无子,人之圣者为其子;海无内。人之圣者居其内。’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士习安得不偷邪?”可谓是一言中的。这样“秽极”、“陋甚”的换字文句,“国宪”四句竟“一时传诵为警句。嗣后效之以不通者三十余年”,后四句所属的八股文竟被“拔作南宫首卷”。“功名八股文”训练的换字法的恶劣影响可见一斑。只要念念不忘功名富贵,八股文训练永远不可能象王夫之所说的那样:“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八股文作为格律之文,对起承转合布局的讲究更甚于其它文体,王夫之主张起承转合之法初看似有,细看似无,出神入化。泯然无迹。若作文者时时刻刻以此为理念,逐段凑合,所作之文又怎么能浑然一体呢?“谁必株守此法者?法莫要于成章;立此四法,则不成章矣”“即起承转收以论诗,用教幕客作应酬或可。其或可者,八句自为一首尾也。塾师乃以此作经义法,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蜇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无有尻下出头。枝末生根之理。不谓之不通,其可得乎?”王夫之将机械起用起承转合之法的八股文比喻成“蜇虫相衔成青竹蛇”,讽刺可谓尖刻。
第四,在八股文的章法上。王夫之抨击“死法”。倡导活法。死法者,“循章演句,讨取虚神语气。近日村里教书、坊问选手、三等秀才皆云云”。“功名八股文”作者作“截搭题”,擅长使用钓、渡、挽之类的“死法”。无论是长短搭、隔章搭、有情搭、无情搭,均以钓、渡、挽之法敷衍成篇。截搭题实际上是由互不连属的两部分组合而成。钓、渡、挽之法说到底就是要将两部分拉扯在一起。使之发生关系。王夫之对截搭题不屑一顾,对钓、渡、挽之类的为文之法更是嗤之以鼻。截搭题割裂圣贤经典。为之服务的钓、渡、挽之法又有何意义?对包括钓、渡、挽在内的钩锁之法。王夫之一概斥之为“魔法”,予以辛辣的嘲讽:“如‘哀公问政’章,于‘知仁勇’之仁,钩上‘仁义礼’之仁:‘不动心’章。以‘勿求于心’之心,钩上‘不动’之心:但困死呼应法中,更不使孔孟文理得通,何况精义?魔法流行。其弊遂至于此!”在迄今为止所见到的高品位八股文理论中,对八股文截搭题和依附于截搭题的钓、渡、挽之法的抨击中。没有超过王夫之的这些理论的。王夫之说:“无法无脉,不复成文字。”“且法者,合一事之始终,而俾成条贯也。一篇之中为数小幅,一扬则又一抑,一伏则又一起,各自为法。而析之成局,合之异致,是为乱法而已矣。谓之脉者。如人身之有十二脉,发于趾端,达于颠顶,藏于肌肉之中。督任冲带,互相为宅,萦绕周回,微动而流转不穷。合为一人之生理。若一呼一诺,一挑一缴,前后相钩,拽之使合,是傀儡之丝,无生气而但凭牵纵,讵可谓之脉耶?”“能无束湿之法而有法,无分析钩锁之脉而有脉。”这是王夫之对八股文“活法”最确切的解释,从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与诗文理论所说的“法寓于无法之中”。“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相通之处。王夫之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倡导八股文写作的活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王夫之所提倡的高品位八股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八股文程式化的进程,它与“功名八股文”对峙,不断抵消和降低八股文标准化的程度。在这种特殊文体中争得了相对的自由。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学者。王夫之的学术理论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他“只是个儒教异端,而不是彻底的叛逆者”(任继愈语),毕竟不可能彻底地扔掉传统的枷锁,然诚如鲁迅所言。从旧的营垒里来,情形看得较分明,反戈一击,往往能击中要害。他敏锐地发觉庸滥八股文的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建议,的确难能可贵。同时,他的诸多八股文写作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写作课教学也不无裨益。
- 上一篇:财务部副经理竟聘演讲稿
- 下一篇:房产处副主任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