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状元数量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14 03:02:00

导语:历代状元数量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代状元数量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发表于2001年的《历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历代状元统计数进行了补充修正,历代应有状元总数原为886人,现为914人;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原为674人,现为682人;多少知道一点生平事迹的原为507人,现为531人。

[关键词]历代;状元;状元数

笔者2001年曾写过一篇《历代状元知多少》[1],发表后被广为转载。也有学者跟笔者讨论过唐代分场考试的榜首以及莫宣卿、施肩吾、朱善等人算不算状元等问题,笔者仍然坚持原来的看法:唐代分场考试的榜首不能算状元,只能称分场榜首;莫宣卿、施肩吾、朱善等人也不是状元。不过,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在状元资料方面又有新的发现与思考,原来公布的统计数据有所变更。

一、历代应有状元数

原来统计的应有状元总数是886人:其中,唐代252人,五代121人,宋代118人,辽代57人,金代74人,西夏1人,伪齐2人,元32人,明89人,清代114人,大西4人,太平天国22人[1]。经过进一步研究后,笔者对西夏科举资料有新的发现,其状元数需要重新酌定,还有明玉珍的大夏政权也开过进士举,当时忽视了。

西夏,据《西夏书事》、《宋史》、《金史》、《西夏史稿》等,亦有进士举,而且颇受重视,进士出身的人也都能得到重用。其具体考试次数未见记载,但首尾两次开考的时间是有记载的,笔者据同时的宋、金两个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推测,西夏大约举行进士考试27次,应约有状元27名。元末明初,还有一个农民起义政权——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大夏,它也实行过科举。大夏国的创建者明玉珍跟朱元璋是推翻元朝统治的“战友”。明《太祖实录》、《明史•明玉珍传》、《明玉珍与大夏国》、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四册)等都提到大夏政权在明朝建立前夕曾开科取士,也产生过状元,但目前笔者所能见到的所有书本的、网络的“状元录”、“状元谱”均遗漏了大夏状元。大西举行进士考试2次,产生状元2人[2]。

这两个政权共约29名,其中西夏有1名已计入原来统计的886名中,因此历代应有状元数现更正为914名。

二、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数

原来公布的可考知姓名的状元为671人,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其中,唐代151人(含1人仅知其姓),五代32人,宋代118人,辽代56人,金代61名(其中1人仅知其姓),西夏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伪齐2人,大西2人,太平天国17人(其中1人仅知其姓)。这些人的具体姓名都分别收在笔者的6部拙著的各代“状元谱”里这6部拙著均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2002)、《五代状元奇谈•五代状元谱》(2004)、《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1999)、《辽金元状元奇谈•辽金元状元谱》(2000)、《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2004,2版)、《清代状元奇谈•清代状元谱》(2004,2版)。。

1.新找出唐代状元4人

长庆元年杜诗礼[3](P183-184),[4](P781)、贞观五年贾统[4](P15)、贞观七年姬温[4](P17)、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岑[5]。

杜诗礼(790?~850年?),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官宦之家。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该年由礼部侍郎钱徽知贡举,原来取士33人,后由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复试其中14人,黜落10人,实取23人。宾贡进士新罗人金云卿亦于此榜及第。杜诗礼夺魁后,事迹不显,有关情形待考。[3],[4](P781)

贾统于贞观五年(631年)辛卯科夺魁。《登科记考补正》卷一第15页引用周绍良藏拓本《唐代墓志汇编》曰:“显庆元年(656)七月二十七日《唐故并州太谷县尉贾君(统)墓志铭》云:‘君讳统,字知人,平阳人也。……年甫十八,为大使李靖所举,待诏金马,擢第云台,名冠褒然,策标称首,授文林郎。’贾统卒于显庆元年(656)六月。年四十三。则其十八岁时为贞观五年。意《墓志》所记,其当为进士科之称首。亦见张补(即张忱石)《<登科记考>续补》(上、下)(注:载《文献》1987年第1、2期。)。”笔者赞同其“称首”之说,亦即贾统为贞观五年状元。[4](P15)

姬温贞观七年(633年)癸巳科夺得13名进士之首。《登科记考补正》卷一,第17页载:“《补遗》册三,第434页,上元三年(676)正月二十二日《大唐故朝散大夫守昭陵令护军姬府君(温)墓志铭并序》云:‘公讳温,字思忠,河南洛阳人也。……亲师博喻,敬业研机。文绚词林,学该议圃。……贞观七年,明扬仄陋,爰应招弓之礼,方申观国之才。祗问甲科,先登荣秩,蒙授承奉郎。董仲舒之称举首,陈仲躬之处高名。望古而言,实为连类。’”笔者认为“先登荣秩”、“称首”等语已表明他就是状元[4](P17)。

李岑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己卯科进士状元,《登科记考补正》卷八,第335页已明确标出,而该页进士程谏(程元谏)后的注文引《浯田程氏宗谱》确有“程元谏……开元二十七年侍郎崔翘下擢进士第”、“状头李岑”字样,当属可靠[4](P335),[5-8]。

2.新找出五代状元2人

郎粲,章文谷。

用“飓风搜索通”搜索,可发现介绍、分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网页有几十个,几乎都提到图中有个穿红衣、戴方巾的年轻人为“状元郎粲”[9,10]。

章文谷也是网上发现的。《章氏家族网》载有章寿发《章氏状元》一文,说章文谷是南唐庚午科(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状元,并引南唐著名文臣乔匡舜所撰《太傅公传》为证。同网《功名榜•五代十国》、《章氏世系图谱》、《一至五世列祖•太傅公偕十五子七十一孙》,余干同乡会网站《余干人》所刊风云《余干章氏——名门望族》亦都称章文谷为南唐状元。《十国春秋》等常见史书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章文谷中状元之事,但我们宁可信其有。原因有三:其一,不仅上述网络资料跟文献资料凡两者皆有的部分都基本吻合,而且与网上介绍章文谷为状元成系列文章所涉及的章得象、章忄等该族历史名人的事迹也跟文献资料相合,可见这些网络资料是忠于史实的,可信度较高;其二,章家在南唐颇为显贵,其子孙都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数十个孙子中出一个文才出众的完全可能;其三,五代直至宋初都跟唐代一样,科举考试的录取与名次排列不全靠考卷质量,有时甚至主要靠声誉、影响与后台,正如王士祯所说:“唐人最重进士科,然主司、举子关节交通,不以为怪,乃至宗族子姓,亦不回避。如沈尚书主春闱,其母曰:‘近日崔、李侍郎皆与宗盟及第,汝于诸叶中拟放谁耶?’曰:‘莫如沈先、沈擢。’母曰:‘二子早有声价,科名不必在汝。沈儋孤寒,鲜有知者。’绚不敢违母命,遂放沈儋及第。是以朝廷名器为宗族之私恩也。”[11](P219)章文谷仅明文记载的就有两个在南唐做高官的伯父,《章仔钧传》中的“多至显官”、《练俊传》中的“皆跻显贵”等记载表明,章文谷想争第一,朝中还有其他众多援手,这对他夺魁都是极为有利的[12]。3.新找出西夏状元2人

高岳、高智耀。

据《西夏书事》卷42记载:“宝庆二年、夏乾定三年……三月,策士,赐高智耀等进士及第。”照惯例,赐某等进士及第,则某人就是该科状元,宝庆二年(夏乾定三年)是公元1226年,这次考试也是西夏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通过查找高智耀的生平,我们又发现他的高祖高岳也是西夏状元。虞集《道园类稿•龙兴路东湖书院重建高文忠祠记》载:“公讳智耀,字显道。曾大父西夏进士第一人。大父,大都督府尹。考讳惠德,中书右丞相。”

《西夏书事》、《元史》、《钦定续通志》等多种记载都说当右丞相的名良惠,是智耀的祖父,这里说是“考”,名惠德;《宁夏古代历史纪年》也说:“西夏人高智耀,其祖高良惠是夏国李德旺时的右丞相。”良惠究竟是智耀祖父还是父亲呢?

脱脱(1314-1355年)于至正三年(1344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时,虞集(1272-1348年)尚在世,是《元史•高智耀传》在前,还是虞集的《龙兴路东湖书院重建高文忠祠记》在前还难说,当然也不一定在前的就可靠。但是《钦定续通志》、《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西夏书事》等都是著名学者编定的,此处他们都沿用《元史》的说法,笔者觉得还是《西夏书事》、《元史》等几部书的说法较为合理,那就是祖父。

《西夏书事》卷37有记载说:“乾道元年、夏天盛十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使人为武功大夫讹罗世、宣德郎高岳。岳官至枢密直学士,历世通显,至孙良惠为夏国相。”可见高智耀这位曾为“西夏进士第一人”的先人就是高岳。

据《明实录类纂》(文教科技卷)、《明玉珍与大夏国》、滕新才《明玉珍及其大夏国本末》(下)可知,大夏政权的两名状元姓名都有记载:董重璧(或作董璧、重璧),庞百里[2]。

不少网络“状元谱”都说李安为金代状元。[13,14]编检《四库全书》只有这样一条记载:

“李安,旧志:‘襄垣人,天圣中三元,翰林学士。’天圣共九年,二年省元吴感、状元宋郊,五年省元吴育、状元王尧臣。八年省元欧阳修、状元王拱辰;无李安名。”[15](卷65)另有一条记载说:“襄垣县……金学士李安墓在合河村,子元尚书、陇西伯嗣训礻。”[15](卷172)这两个李安时代相去甚远,被硬捏成一人,而定为金代状元,笔者认为颇不妥。

另外,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辞赋状元原来笔者认为是阎咏,应该换成武天佑,阎咏并非状元,而是当年经义进士的第28名。具体考证见拙文《“陵川七状元”考证》[16]。

总之,目前历代已知姓名的状元有679人,仅知其姓的3人,共682人。较原来增加8人。

这种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三、多少知道一点生平事迹的状元数

历代状元生平资料的搜集这些年有较大进展,这里不谈其他进展,只谈历代状元中除了知其姓名与夺魁年,还或多或少可找到一些生平资料(或家世,或生年、卒年,或职任,或著述)的,即实现零的突破的,原来是507人。其中,清代114人(全部),明代87(差2人),辽金元分别只有22人、37人、13人,宋代113人(缺5人),五代仅17人,唐只有92人,西夏1人,大西1人,太平天国10人。现在是531人,增加了24人,各朝代进展情况不一,其中:

唐代新增11人:上述唐代新近找到姓名的4人都可算有点生平资料,另外,狄慎思、苑论、杨纮、李亿、崔谔、崔詹、羊袭吉都有零的突破。这些资料待唐代部分再版时笔者都将收进去。

李岑历任京兆府兵曹参军、工部员外郎、宋州刺史(注:《登科记考补正》卷八,总第335页借引文表明:他不可能于天宝中任宋州刺史,说是“升迁似亦不致如此之速”,但认为他任工部员外郎,有贾至制书,“时代均合”。笔者觉得,李岑任宋州刺史是乾元二年(759年)前后的事,离夺魁已20年左右,由员外郎外放州刺史应是顺理成章的。)等职,其它事迹待考。《全唐诗》保存其诗3首[5]、《文苑英华》录存其诗2首[6]。

狄慎思,我们得知他早年即长于文笔,及第前曾撰《唐故朝散大夫太原府太谷县王公(澈)墓志铭并序》,署“乡贡进士狄慎思述”,可见其家并非当朝势要,或为地方权豪[13](P361)。

苑论,已知其祖父苑咸早慧,有大志,由张九龄表荐,开元中获制举出身,起家太子校书,官至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安陆郡太守;父苑籍,大历中,授河南府伊阳县尉,不幸早世。苑论后官至朝议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曾为其祖父去世撰《唐故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安陆郡太守苑公(咸)墓志铭并序》。其弟苑询、苑讠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新唐书•杨纮传》可得知杨纮的家世:祖父杨润官至国子祭酒,封湖城公;父杨侃官至白水令;兄杨缜,弟杨绘、杨绾。杨绾代宗朝官至宰相。

《闻奇录》有记载说:“羊袭吉,状元。之子少时庭中乘凉,忽见天开。其内云霞氵合,综合现在得到的资料可为他写出小传:

李合(798~843年),延唐(今湖南宁远县)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祖李怀让官至御史中丞,赠兵部侍郎;祖李揖官至户部侍郎、同州刺史、山南西道采访使,赠户部尚书;父李严官至乐平县尉;岳父裴溱官至大理评事。李合早慧而志向远大,15岁即以生物为己任。初授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参军,颇受河南尹韦弘景赏识,韦除东都留守,奏为大理评事府吏。大和六年(832年)温造任河南节度,奏为掌书记,八年转监察御史里行,温除御史大夫,又奏为监察御史。九年因事贬为端州员外司户。开成三年(838年)十二月,移朗州司马。四年,岭南节度使卢钧奏为副经略使,五年十一月除贺州刺史,会昌二年十二月(843年元月)卒于任所[3](P194-199)。

李亿(828?~888年?)字子安,籍贯(注:李致忠《鱼玄机及其诗集》认为李亿为山西人,梁超然《鱼玄机考略》据温庭筠《送李亿东归》诗,认为李亿有较大可能是江浙人,均录以备考。)、生卒年均待考。大中十二年(858年)戊寅科状元。该科由中书舍人李藩权知贡举,共取进士30人。李亿及第后,曾为河东节度使刘潼(咸通四至七年,即公元863~866年在职)幕僚,随后曾任职鄂州(州治在今武汉市),见于记载的职衔有补阙、员外郎等(注:《唐才子传》、《北梦琐言》、《唐诗纪事》、《山水小牍》等皆称李亿为补阙,然鱼玄机有《寄李亿员外》(或作《寄邻女》)诗一首,当是李亿娶鱼玄机时任职补阙,后来升为员外郎了。)。一度娶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为妾,情感甚笃,携之到过河东、鄂州。后因其妻不容,约于咸通六年(865年)离异,将鱼送入长安咸宜观为道士,九年(868年),鱼因情妒笞杀侍婢,被京兆尹温璋处死。她此时尚不足30岁。李亿跟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有交往,温庭筠有《送李亿东归》诗。其他事迹待考[19,20]。

唐末崔谔、崔詹是排行相邻的兄弟状元,出身于世家大族,祖籍清河东武城(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西晋太康中改为武城县),后定居洛阳县(治所在今洛阳市,1955年废)陶村。曾祖崔称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祖崔植任商州防御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赠尚书户部员外郎。父崔承弼任河南府士曹参军,赠尚书户部郎中。他们都受得了良好的教育。老三崔谔(861?~899年?)字号待考。乾宁三年(896年)丙辰科状元。该科由礼部侍郎独孤损知贡举,共取进士12人。崔谔夺魁仅两三年,取得官职即卒,才华未能显现,几乎没有什么影响[21]。

老四崔詹(863~927年)亦于天四年(907年)在唐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夺得进士之魁。夺魁后,由唐进入后梁、后晋,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等职,兼赐银章、加金紫。办事敏速,出入慎秘,有长厚之誉。晚年丧子,哀痛而卒,享年65岁[21]。

五代新增2人:张确,章文谷。

张确,福建沙县崇信乡德星里(今沙县高桥镇高桥村)人。自小才艺出众,词学蜚声乡里,于南唐后主末年夺魁,其时为宋开宝八年(975年;当时南唐奉宋正朔)。正逢村里建桥,乡亲因张确高第而取“高”为桥名和村名。张确夺魁后,授职文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宋绍定年间,知南剑州兼招捕使陈韦华文告,将张确所在乡崇信乡改为翔鸾乡,德星里改为化龙里,本户徭差并与蠲免[22]。

章文谷(940?~1000年?)福建浦城人,其祖父章仔钧(868~941年)、祖母练俊(“俊”原文作“隽”——笔者;872~953年,或曰873~952年)都是五代时的名人,其父章仁彻仕南唐,曾以检校工部郎中任建州节度推官,后官至参知政事,拜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章文谷为南唐庚午科(970年)状元,入宋后授刑州录事参军,赠工部侍郎、太子太保。北宋时期,跟苏轼唱和,并各留下一首著名《水龙吟》词的章楶正是章文谷的曾孙,章楶之父章询,也就是章文谷的孙子,曾官虞部员外郎;章为章文谷的七弟章文炎的曾孙;章楶、章为再从堂兄弟。北宋宰相章得象则是其伯父章仁嵩的曾孙,即章文谷的侄孙,是章楶、章的再从堂伯;宋嘉年间状元章衡也是章仁嵩那一支的,较章楶、章还要晚一辈,是章得象的侄孙。其他名气较小,但可以在通行史籍中找出姓名,并据网络资料能理出跟章文谷的世系关系的还有很多[12]。

章仔钧的后人在宋代也是颇为显赫的,这也印证了网络资料所云章氏一门“冠盖簪绂,出入相望,前后不绝”等语的可靠性。

宋代新增1人:

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年)科状元刘渭我们原来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得知他家事殷实[23];

中状元后特补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24];曾入元符党[25];所著有《乐平耕民传》[26]。

金代新增5人:

武明甫(1131—1211年),字无疑,号太复,山西陵川人。贞元二年(1154年)词赋科状元。当年24岁。初授翰林应奉文字,转秘书省校书郎,历翰林侍讲学士,官拜谏议大夫右正言等,因耿直敢言而触犯海陵王被革职。世宗继位后调阅以往进谏本章时,发现他胆略超群,才华过人,故复起任徵仕郎。大定八年(1168年)出任安国军节度副使,他“整纷起,除陈蠹,劝农桑,兴教化”,使当时面临灾荒的安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后继任兵部,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户部尚书。世宗对其十分赏识,常询以治国之道,他主张“恩赏分明”,“刑罚得当”,谏言多被采纳。晚年告老还乡,世宗赐黄金百两、白绢百匹。他在县城东北高阜之处修建别墅一座,匾书“乐天园”,在此洒然安度晚年。卒谥文端[27,28]。

武天佑,字繁祉,号灵承,为武明甫之侄。章宗承安四年(l199年)词赋科状元。初授翰林应奉文字,升任经筵讲官。他讲书常以“存天理,遏人欲,进君子,退小人”为言,深得章宗喜爱。卫绍王即位后,他上书安边三策被拒纳,致使蒙古侵占西京,政局纷乱,卫绍王被杀。他便退隐回乡,与弟天和共居于“乐天园”。著有《经史撮要》、《大学补》及《言志》等,今已失传[27,28]。

赵安时、赵安荣为亲兄弟。赵氏祖居山西陵川杨寨村,在金代是陵川的一个望族。雍正版《泽州府志》载:“赵振,姿性淳厚,好施予。父殁,哀感路人。析产推肥于其兄,而自取其薄。里中贫不能葬者,悉为周赙。又注药救病者,赈粟救饿者,赖以全活甚众。”赵家家道殷实,赵氏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诗文均颇出色。

赵安时(1115~1175年?)字全老,号东罔,正隆五年(1160年)庚辰科状元,历任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永定军(治所在今河北蠡县)节度使。

赵安荣(1120~1180年?)天眷三年(1140年)庚申科状元及第,有记载说他开始也是做文官,后来做武官,也做过永定军节度使。

两人都有零星诗文传世[29]。

明昌二年(1191年)辛亥科经义状元陈载,原来是字号、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现在我们得知他是山西高平人,“力学安平日诵数千言”,中状元后“在翰苑十余年著述甚富”,山西通志载有《陈载集》,其墓在该县马村西,明万历年间裔孙陈升为其立碑[15](卷65,P138,173,175)。

西夏增加2人:高岳、高智耀,上文已有部分相关资料,不赘。

明代原来缺少韩应龙、杨守勤2人的生平资料,现在都多少找到一些。

韩应龙(1498~1536年),浙江余姚人,字汝化,号五云,嘉靖十二年(1533)中举,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状元,任讲官。时世宗严饬群臣,他上书劝帝应视群臣为手足腹心,以礼相待,朝臣也当互为一体,以国事为重,精诚相处,被采纳。第二年某日,他凌晨起床,盥洗毕,冠带执笏准备上朝,忽感身体不适,拟稍事休息,就此一坐不起,溘然而逝,年仅39岁。其后代由朋友收养[30-31]。

杨守勤(?~1620年)生年未详,字克之,号昆阜,浙江慈溪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会试、殿试均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此后仕历待考。这是个学者型状元,政绩不显,而著述甚丰。著有《读经悬鉴》,辑有《内外品百氏名文文字镜》[32-33]、《宁淡斋诗文集》等。

元代新增1人:

拜住,逊都恩氏。字明善。生卒年不详。初曾为国子学生。至正二年(1342年)右榜状元。初授承务郎。至正十年,出任山东乡试监试官。后累迁官为奉训大夫,佥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官至太子司经[34]。

[参考文献]

[1]周腊生.历代状元知多少[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24-26.

[2]周腊生.被忽略的大夏状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8,(2):98-100.

[3]许友根.唐代状元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5](宋)李日,宋白.文苑英华(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180,392).

[6](宋)宋欧阳.新唐书•杜兼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172).

[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222).

[8](清)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