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2 05:57:00
导语:高三历史复习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历史高考从知识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转化的趋势在日益发展,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考查方法及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掘。历史地图知识以其直观性、客观性、灵活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高考命题创制新情境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高考命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繁出现,并且题型多样,分值也日益增加。在2004年高考中,历史单科江苏卷、广东卷、上海卷等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但是由于在历史学习复习中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如何把握历史地图应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就结合近年来高考历史地图题的一些特点和高三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如何复习把握历史地图。
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象,与文字材料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叹。所以,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复习太平天国我们就可以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根据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图上显示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地区,你就会直接感受到农民起义者从拜上帝教直接活动的狭小范围,发展到鼎盛时期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这样,我们不仅了解地图的基本内容,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清晰直观。但是,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有文没图。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册,它是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在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26题唐长安、北宋东京布局图,教材中没有出现,在历史地图册中就非常详细。
二、史地结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地图不同于地理地图,后者反映的是立体的地理环境,而历史地图则主要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反映的地理知识相对贫乏。这往往造成学生分析历史地图的困难,不利于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史地结合,适当运用地理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示意图中,有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造船业中心洪洲(今南昌)会孤悬内地?”这里我们只要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洪洲处于长江的支流赣江沿岸,并且在地图上标出赣江的大体位置,就会很容易理解了。再如《三大战役示意图》,辽沈战役为何首先攻占锦州就能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敌人就不能从绕过锦州与华北联系吗?这一点历史地图中没有能够体现出来。但是如果结合地理地图,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关内外的主要通道是辽西走廊,而锦州则是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文综考试以来,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渗透穿插不断加强,将史、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地图和历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综合学科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合背景,分析地图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的原因。
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单纯考查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历史知识的试题正逐步减少,更多的历史地图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能力的考查,如1999年高考第43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的基础之上结合背景,分析地图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的原因。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关键。对不同的历史地图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于疆域图可以从国家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如分析《元朝疆域图》,就要考虑行省制度、宣政院、彭湖巡检司等。对于世界局势图就要从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以及主要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如根据《一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分析英国与法俄结盟的原因,就要从英德实力对比、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等方面分析。对于经济形势图则要注意从经济因素、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如根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为何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这就要从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另外,还有战争形势图、交通路线图等不一一列举。总之只有真正能够正确分析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的背景和原因,才能真正掌握历史地图。
四、综合分析相关历史地图,探究历史规律。
历史学科具有自己的特色——时间性。一幅历史地图反映的只是某一时期的历史现象的空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时空结合,把不同时期的同类地图的综合分析,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历史地图综合题作为历史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重要载体,更加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2004年高考历史卷中,江苏卷第29题、上海卷第22题、广东卷第26题都包含多幅历史地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综合分析相关历史地图,探究历史规律。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要注重分析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空间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对于中国古代疆域图的综合分析,应该把主题放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上,着重分析疆域的变化,都城的变迁,地方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等。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形势图,主题则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着重分析城市分布特征、职能的变化,南北交通的发展等。另外,我们也要重视历史地图的横向比较,也就是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比较。可以是同一时期东西方国家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时期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域的比较。比如根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综合分析中外反动势力为何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呢?结合以上地图及教材内容即可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英法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扩大了;从图上可知其中的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四地则处于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而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所以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英法侵略者是得不到不平等条约规定的侵略权益的,这样英法对太平天国的作战就不可避免了。
五、关注隐性内容,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隐性知识指在历史地图中出现而教材文字中却没有出现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是高考易出现而常被考生忽视的知识死角。如1996年全国卷第6题关于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问题,2003年上海卷第8题关于1783年美国疆域问题。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关注隐性知识,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以台湾问题为例,根据历史地图我们就可以掌握以下隐性知识:隋唐、北宋、南宋时期台湾被称为“流求”;明朝时期台湾被称为“小琉球”;鸦片战争中英军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曾经侵略台湾,中国军民在鸡笼(今基隆)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根据《天津条约》台湾的“淡水”、“台湾(今台南)”成为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军民在新竹、大甲溪、八卦山、嘉义、台南等地抗击日军侵略,日本在侵略台湾本岛的同时还侵占了澎湖列岛等。我们还必须关注高考常见的历史疆域图,如《清朝疆域图》中管辖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一带的是吉林将军;《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中1867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等。
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历史地图已经成为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提高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正确分析把握历史地图,不仅适应高考的需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邹晓星)
- 上一篇:高中文科历史研究论文
-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