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2-11-26 09:51:10
导语:初中历史教学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育人功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了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坚持育人为本的前提设计;重视以素质教育的提升为根本;抓住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具有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价值的作用。初中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当前,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历史学科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唯分数论使历史教学没了生气,淡化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为了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前提设计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提升育人意识,从关注学科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提高个人素养而服务的。关注学生的成长,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受历史的温度,让历史变得立体、鲜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体意识,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是一种好的设计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二、重视以素质教育的提升为根本
素质教育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7年。针对恢复高考以来越演越烈的“分数第一”的趋势,提出基础教育不仅要发展智力,也要注重公民素养的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教育不能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历史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备战考试的场所,也不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的空间,而是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幸福人生做了多少准备。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三、抓住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特性,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性,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实生活,开拓学生认知,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理解和反思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历史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下面,笔者以“百家争鸣”教学案例(部分)为例。“百家争鸣”是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共有“老子、孔子、儒家学说和百家争鸣”三个子目。1.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多停留在小学学习的思维模式下,尚未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的领悟力不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历史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用相对通俗、贴近生活实际和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本课内容的时代离学生很遥远,所以采用拉近与学生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哲智慧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教学目标。(1)完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列举出“百家争鸣”中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通过分析《中学生守则》和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能够熟练应用“百家争鸣”时期主要学派的思想精髓阐明自身的观点,并力求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进一步认识到“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展示老子、孔子等图片。(2)新课学习。出示材料。(3)提出问题。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个派别,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主要代表。两千多年以来,各派思想的影响大到治国方略,小到日常生活规则。教师出示材料——《中学生守则》,并提问:你们能发现这其中的某一条守则蕴含着哪个派别的主张吗?学生活动。课后拓展:教师展示漫画——《中国式过马路》,讨论“中国式过马路”的解决办法。(4)分析评价。
本片断的教学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古为今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落实了三维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了解了“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认识到“百家争鸣”的重大历史影响,提高了运用历史智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中国古代先人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成人、立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历史教育,为培养高素养的未来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育理想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刘金玉.课堂教学的革命[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许敏芳.创设情境,关注历史教学中的“人”: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11).
作者:王春席 单位:安徽省涡阳县西阳学区中心学校
-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优化策略分析
- 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探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