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时间:2022-08-09 03:17:53
导语: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灵活备课,优选课堂互动形式
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则是有效方式之一。而具体选择怎样的互动形式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灵活选择。与此同时,要注意课堂互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1]。如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与作用,我选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课堂互动。要求学生扮演南方黑奴的角色,谈一谈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之后自己的感受以及会采取什么行动。在这趣味性互动中,学生十分活跃,有学生表示自己会逃亡到北方,有学生表示要留下来看奴隶主灭亡,有学生表示要聚众起义等。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热情高涨,各抒己见,深刻理解在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后激发的黑奴的革命积极性。备课时做足功课,灵活选择互动方式,可显著提髙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性[2]。历史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可让学生入情入境,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熏陶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记忆、感觉、直觉、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特别是激活思维,让抽象的历史知识随着情感慢慢沉淀、巩固,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探讨常用的几种:第一,借助实物、模型、图画等创设情境。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而生动,能使抽象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唤醒、鼓舞学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画内容与形式非常丰富,实物与模型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平时应注意积累素材,选择典型、形象的物具创设有效的情境。如在讲解两汉经济发展的内容时,为让学生对水排的工作原理与用途形成直观感受,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展示水排的图片,同时播放一段动画,配以详细的解说,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理解。第二,通过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思维的起源,当一个人接受了一项任务又不知道怎样去完成时,就会面临问题,所以问题也是学生觉察到有目标但不知怎样才能达到的一种心理困境。为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心理困境,并有摆脱困境的欲望,我们应创设问题解决情境引导学生深人探究。如在讲解关于三国鼎立的内容时,我根据曹操所著《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设计四个问题:这首诗是谁写的?他有怎样的壮志?他为了实现志向采取了哪些策略?他实现志向了吗,为什么?这四个问题将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第三,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这主要是指我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实参与其中。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对美国征收印花税的高压政策这一内容时,我先告诉学生学校的经费紧张,从现在起课堂所用纸张五角钱一张,现在我们要进行课堂测验,请大家交钱领纸。学生一听纷纷抱怨,没有提前通知,五角钱一张比商店还贵,如果买了纸就没有足够的钱吃午饭了,为什么其他班没有收钱等。最后我坚持先收钱后发纸,学生不情不愿地拿出钱,取了纸就开始答题,课堂测验的最后一道题目就是:谈一谈自己在听到要花钱买纸时的感受。这样的生活情境类似于英国向美国征收印花税,学生基于切身体会更能理解美国人民对印花税的愤怒,也更能理解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紧迫性。第四,利用精妙的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的手段。同样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用的语言不同,教学效率就会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用或幽默,或优美,或激扬的语言营造特定氛围,向学生传达情绪与情感。能实现情境创设的语言绝不是平平淡淡的三言两语,需要我们注意利用精妙的语言,设计故事、笑话、诗歌、继语等,提髙语言的生动性、渲染性^。如在讲解大变革时代的内容时,我就为学生讲故事:秦国有一个李老四,他是农民。一天早上他正为家里人少、土地少、没有合适的农具而发愁,唉声叹气时,邻居王老二走过来叫他不要愁,听说山那边的老张家现在用牛耕地,我们去看看。到了山那边,他们果然看到老张用牛拉着亮闪闪的东西耕地,原来那就是铁犁。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顺利进入大变革时代的学习。
三、运用课本剧,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破重难点知识。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课本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4]。但需注意的是,运用课本剧时注意科学整合教材,突出重难点知识,同时要避免本末倒置。同样是讲解大变革时代的相关内容,我尝试从奴隶主的角度设置历史课本剧:因为使用了铁器与牛耕地,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所以奴隶主命人开垦很多私田,但他也很担心自己占有太多私田会违法。如果私人占地可以变得合法,那么就无须担心。据此引导学生深人理解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出现的阶级变化,也就是从奴隶主与奴隶转变为新兴地主与农民,轻松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设计课本剧时,我们需通过其展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生动再现历史情境,发挥课本剧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四、统一教和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学生能力,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活动促进教和学的统一,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发现规律、提髙能力,而不是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如在洋务运动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之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性质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方式、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等。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基本历史知识,还需要学生发挥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生以阅读为基础、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再释疑,我基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持续拓宽思路。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简简单单地了解教科书知识,更是锻炼能力,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结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强调素养与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掌握,更要培养学生从教材知识联系课外知识、从运用知识到课外实践的能力。如关于改革开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为学生补充很多课外知识,同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发生的变化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査,促使其用从课堂、教材学到的知识观察社会现实,用事件与数据等总结,写调査报告。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正因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要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学生。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勤学善思,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创设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观察社会、汲取智慧、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唐平安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第一中学
- 上一篇:初中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