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文5篇
时间:2022-03-01 09:28:58
导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在课堂中适当地讲解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有深刻意义的知识,或者是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够更加的有趣和丰富,这样的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初中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提升历史素养。
一、设计合理的活动课内容
在开展历史活动课程时,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活动课内容,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课要想顺利开展下去,这要为学生提供平台,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平台中,凸显活动课的价值。每节活动课的主题是不相同的,教师要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节活动课要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中多多收集一些与本节课活动课相关的资料,这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课中。与此同时,设计活动课时,要确保内容的丰富,活动课并不是面向班里面的个体学生,而是要面向全部学生,为此,教师要把握好活动内容的难易度,确保活动内容符合每位学生的接受水平,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活动课设计要按照趣味性原则
设计活动课时,教师要严格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为每位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历史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为此,将活动课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使得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也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当历史活动课变得有趣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站在多个角度、多个立场思考历史问题,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便于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历史问题,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事件。
三、活动课设计要按照实践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在开发活动课程之前,教师就要确保这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历史活动不具备实践性,那么学生的参与将会是徒劳无功的,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能够对一些历史事件科学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想使得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就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有效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成长,同时能够提升整体的历史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虎良贵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炉山中学
第二篇
利用图片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图片导入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把历史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由抽象变得直观、形象,变成活生生的历史情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在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三幅图片:河南信阳郊外的土高炉群、北京玉渊潭的公共食堂、“”时的一幅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立即兴奋起来,然后教师因势利导问:你们知道这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中寻求答案吧。
利用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一首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把学生引入课堂。例如: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欣赏,会唱的同学也可以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歌曲?你能说说有关的人物或事情吗?作为初一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或事情都能知道一点,所以学生都想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兴奋地进入了课堂学习中。
利用视频导入
利用视频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剪辑一段相关视频课前播放,能够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学习的激情,驱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先播放视频《新闻播报》,其内容是: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有重要消息宣告: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仍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然后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当时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是什么吗?决定这两种命运的政党有哪些?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吧。利用故事导入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初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就要投其所好,根据教学内容,选好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故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引起了对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一个成语:“徙木为金”,然后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吗?”接着请学生讲述商鞅为实行变法“徙木为金”的故事。这样既能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借用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做人要有诚信。既导入了新课,又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利用朗诵导入
课前教师一段富有感情的朗诵也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我在讲《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我首先深情地朗诵:“乱世之中自有英雄,他并非有横刀立马之勇武,却有革法明教之坚决。大刀阔斧劈开一个时代的阴霾,在一片死水中兴起波澜,不枉纵世之才,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改革者的气度!这是改革者的伟业!纵粉身碎骨,血溅三尺,又有何惧?人虽死,法未败!个人的生命在时代的发展中得以延续,改革者最好的归宿,莫过于此。这是对一位改革者写下的墓志铭。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受这位改革家的气度,见证这位改革家的伟业。”这样绘声绘色的朗诵马上让学生产生了了解这位改革家的欲望,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到底采用哪种方式导入?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最佳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精彩无限。
作者:牛秀芳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
摘要:针对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听课评课方法出发,以具体的课堂为例,对情境教学的构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从抓牢主线、情感教育和有学法三个方面讨论了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历史;情境教学;教学改革
1引言
历史这门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历史史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体系中承担了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态度和更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兴趣难以得到激发,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改进听课评课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入历史故事,利用历史故事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
2改进听课评课方法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听课评课是每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初中历史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初中历史听课评课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敷衍的态度去对待听课评课行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任崔允漷教授就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听课评课人不做认真准备,既没有认真熟知相关教学内容,也没有和执教人进行应有的沟通,没有去深入了解相关的学情,整个活动就不具有针对性;二是以业余的思维(方法)来对待听课评课行为。往往一节课听下来,不清楚如何去专业地评议。或者是有结论,没有依据,十分空洞;或者有具体实践,却没有研究,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方法);或者是没有规范的标准(一堂好课是怎样的?),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专业地评价;这样使得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停留在就事议事的表面,显得肤浅枯燥。如何改进初中历史听课评课活动向专业方向发展呢?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境等因素。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要明白听课评课活动是所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在共同合作研究,听课人在听课的过程就是收集研究的证据,而评课活动就是基于听课收集到的证据之上的解释与推论。一次规范的听课评课活动流程应该包括课前的精心准备、适当的课中观察和精准的课后评议。
3抓牢主线是改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重点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实用性教学模式[2],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等原则,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使在教学活动构建的情境思维中学生得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为例讨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有主线,有灵魂,有学法的情境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著名特级教师戴加平老师认为:“一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故事(细节)的渲染,有学习方法的渗透,有灵魂的烛照。简言之,是应当有趣、有法与有味。”[3]戴加平老师所说的“故事”、“学法”、“灵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灵魂(课魂或者说教学立意)的统领下,进行总体设计;围绕历史主线,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彰显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再通过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思考,实现教学相长。即一节历史课要有“主线、灵魂、学法”。而基于这样的历史课,就很好地体现了一节好的历史课应有的“主线、灵魂、学法”,很显然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基于主线、灵魂和学法的情境教学模式模式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一次成功展示,而且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的有益探索。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整体的情景构建在历史教学中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有效方法。《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讲述了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抗战,坚决抗战的一段历史。这是一段令国人血脉喷张、群情激昂的历史,也是一段令国人痛心疾首、椎心泣血的历史。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全民皆兵,高举抗战到底的大旗,另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挥起屠刀,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面对两条并行的历史线索,本课的中心是什么?这是一个难题。以“寻找真相”为主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节课情景构建中,将这段历史与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为背景,以日本国内历史教科书罔顾历史、对历史事实的篡改为背景。通过资料展示日本对这段历史的介绍,启发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一步一步解开谜团,进而寻找真相,揭示真相。按照教学顺序,一一展示了相关资料,如日本教科书中描述的“卢沟桥事变”,如卢沟桥事变中所谓“失踪的士兵”,如日本教科书中展示的一系列日军在华友好图片,如日本右翼势力鼓吹的“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引导学生思索“这是真相吗?”“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如何寻找、发现真相?”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就主动、自觉地梳理教材相关内容,师生互动,共同“寻找真相”。
4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灵魂
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思指出[4]:“历史课的教学即是发展学生对之前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历史教学如何启发学生“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奋斗”?怎样让学生理性地进行“现实批判”?那就是历史教学应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这是一节历史课的灵魂所在。通过“寻找真相”这样的主线设计,传递了怎样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历史应该是真实的,历史只能是真实的。我们要学习真实的历史,了解真实的历史,揭穿谎言,认识真相。学生提供本课学习就会思考:真实的抗战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段历史?今后我们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可以说只有真实地了解抗战,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学生才能真切地感知历史的残酷,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认清自身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从本课教学来看,学生经历了“爱国———忧国———要强国”的情感历程,从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点从课堂的纸片寄语“写一写”环节得到了很好诠释。
5有学法是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获取学习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一节好的历史课,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展现给学生,也不是生硬地将价值观推向学生,需要老师巧妙设计,让课堂活色生香,水到渠成。这就要求老师将学习方法逐渐渗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思考,一点点认知,一点点感悟。首先,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将本课教学内容建构为四部分:国之危难———卢沟桥事变;国之团结———共赴国难:国之大殇———南京大屠杀;国之未来———实现中国梦。以此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慢慢学会整合、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形成认知,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最后,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小活动,巧妙的将历史学习方法、理论渗透其中。简单来说有“填一填”(阅读归纳,填写卢沟桥事变的基本内容);“说一说”(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有哪些事例?);“找一找”(你能为东京审判的梅汝璈法官搜集证据吗?你有哪些途径?你觉得什么样的证据更有说服力?);“写一写”(面对日本近年来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对日本;对中国;对青少年自身;)
总之,情境教学的构建在历史课教学中有历史细节的渲染,有历史主线的贯穿,有历史价值取向(灵魂)的统领,有学习方法(理论)的渗透,感性与理性并存,且相得益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2]张国权.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20):121-122.
[3]戴加平.好课三要素:故事、学法、灵魂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之我见[J].历史教学,2014(21):46-48.
[4]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作者:刘涛 单位:巢湖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
初中历史作为中考科目在我省推行已近十年之久,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探究学生学习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历史课教学一直被作为一门“副科”打入“冷宫”,在八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必须引起关注,认真反思。下面我谈谈历史学科面临的现状:
一、历史学科不受重视
语数外是主科,历史是副科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学校不重视,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动力,调动不起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资力量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是一线教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关注的还是学生的中考成绩,忽视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科目虽然75分,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又比较多,学校课时安排少,不足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以及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次要位置,多数学校的历史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基本都没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对课标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去研究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不去积极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更不用说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讲下去,讲完之后也不知道学生理解与否,留几分钟让学生去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上课很少讲课,干脆在书上把要求记忆的历史知识作上记号,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一节课里,没有给学生留下阅读、思考、互动、问题探究的时间,更谈不上有课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之类的了。这都违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四、教学评价单一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只重视评教而忽视评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是想着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想着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真正自愿地去学习、去探究,为学生考虑的太少。面对当今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脆弱现状,如何冲破历史教学的困境,加强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我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以下改进方法和对策:一、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便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解、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课余时间多看看有关历史教学的专业理论,多听同科优秀教师的课,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经常组织一些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每年的进修教育培训,有不懂的及时查阅资料,努力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三、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课改的步伐,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转变应试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历史教师的积极性,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双赢。在历史教学方面,要努力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勤于思考,勤于钻研教材、课标,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善教学资源
教师的条件毕竟有限,靠自己个人力量很难改善当地教学条件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勤于思考,钻研教材、课标,挖掘身边潜在的、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利用当地乡镇的历史资源、选择学生喜欢的历史课题开展讨论。教师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地学习历史。
五、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写教学反思
历史传统教学只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强调学生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改变这种现象,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历史知识和热点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说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每个教师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广大基层教师要融入这个潮流,这需要我们广大基层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因此,让广大的农村教师,携手共进,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中去,为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基层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智霞 单位:山西省中阳县第三中学校
第五篇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时间跨度大,空间维度广,加之所学习的内容时间久远、历史事件的背景错综复杂,历史人物各具特点,所以想学好这门学科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成为学习好历史的首要条件,作为历史老师就是要不断的将历史更鲜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曾经过去的历史,这也是历史教师要认真思考的话题。要用更为确实的史料得出历史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历史学习的理念“史料结合”“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运用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以历史文献为据,挖掘历史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教学是一个辩证的思辨过程,历史教材的内容选取了重要的历史节点,相对都是比较孤立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将若干个点串联起来的能力。将历史的点滴用确凿的史料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像是将若干个珍珠形成项链一样。那么,串起这一个个珍珠的便是“史料文献”。以史料为佐证,最终得出历史的结论。例如在讲解三国鼎立这一事件的时候,可以引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中的曹操赞孙权“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以此烘托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核心人物征战之余,彼此钦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正视《三国演义》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多加贬斥的违背历史的事实,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曹操不是奸佞小人,恰恰相反,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北方,使混乱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对于平叛东汉末年的战乱功不可没。同时,他在文学上也卓有建树。这样,用历史文献去说明和验证历史,使史论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始末。
二、用图片,影像资料为证,让知识真正的成为“颠簸不破”的历史
历史图片、影像是最为直观的历史史料,对于学习和研究近现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每一个图片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个影像的背后都隐含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就是要发掘历史影像和历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用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来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联系,以史为鉴,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悟历史的曾经发生,感悟历史的真实的存在感。这个过程无疑是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建立理性认识的过程。让百年甚至千年的影像去讲述曾经发生的历史,真实的历史画面会让学生和历史更具有亲近感。
三、历史文物、遗址遗迹考证历史,还原历史的本真
新课程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学习历史时,能够认真观察历史的图片、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逐步学会把握其中的主要特征;能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关注历史文物受地域的限制,作为教师的我们可能没有也极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参观博物馆也很大程度上属于特定地区的专属,但是我们可以结合网络上的博物馆的图片,让学生在鉴赏中去触摸历史,感受历史的厚度和厚重感。这样的活动作为单独的活动课或者教学中穿插,每一学期给学生展示特定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使学生真切的感知和感悟历史。例如在学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网络连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会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讲“虎门硝烟”的历史时也可以直接呈现“虎门硝烟纪念馆”,相信同学们看到雕塑“折断的烟枪”同样会在内心深处激起不小的涟漪。我们在理念上积极为学生还原历史,实际就是把历史的感性认识作为孩子们学习和把握历史的基础。教学如果脱离了实践,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历史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坚持“史论结合”理念,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就要引导他们有证据意识。要让他们对每一段历史信服,那就要有据可查,并且学会结合可靠的历史材料进行评述。要在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要善于找证据去验证历史的真实性。“亲其师,方信其道”,历史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不可靠的历史或者野史不能搬到课堂上,有悖历史的真实,教师有“搬弄是非”之嫌。教师不能自圆其说或者所说无据,学生就会远离或者不屑于你所教的内容。教学相长是有道理的,学习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史论结合”理念是必须在历史教学中要贯彻始终的,这样会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雷.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13.
[2]葛东华.图片史料结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
作者:李忠慧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鄂温克中学
- 上一篇: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研究
- 下一篇: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