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3-08 11:11:16

导语: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简约化教学探索

摘要:初中历史的范围较广,内容新颖,是一门集趣味与知识为一体的学科。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进行改善,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对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简约化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简约化

初中历史知识范围广,从人类起源直到近代社会,是一门集趣味与知识为一体的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多方面缺陷,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课前教学

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课前准备不充分是重点原因之一。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仅仅依照教学参考,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方式,导致历史知识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使课堂变得无聊、生涩,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也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出现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课堂氛围差,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与内涵。很多内容仅仅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使原本有趣、丰富的内容变得无聊、枯燥。很多教师都只让学生记住考试时的重点,而没有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学生也养成了只为考试而学历史的消极态度。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积极性较差。很多课堂上都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但学生则在睡觉、学习别的科目、讲话等等,课堂缺乏互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也仅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进行提示、解答,忽视了其他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倡在课堂中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初中历史仍存在教育角色僵化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性,课堂互动差。很多学生对知识仅有浅层次的理解,对于一些深入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

(三)课后教学

根据调查发现,初中历史课很少有课后作业,有作业大多也是在课堂上完成。很多学生即使没有完成作业,教师也会听之任之,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认为没有语数英等学科重要。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后,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课后交流,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也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初中历史简约化教学探索

简约化教学指的是简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从繁杂的内容精选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初中历史简约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简约化

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教学策略、内容以及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多,则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产生厌恶、烦躁的不良态度。因此,教学目标简约化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思路简约化

从目前的历史教材来看,跳跃性较大,学生往往难以捕捉到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在理解上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简约化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思路,将繁杂的教材内容进行有序的梳理,再一一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构筑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过于繁杂,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深刻,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每一章的重点内容与次重点内容,并明确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有些章节存在三个副标题,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隐秘,大多数初中生难以明确。此时,教师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整理出简约化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次重点内容中的关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的时间、背景、地点都不相同,此时教师应当按照某种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介绍时间、时代背景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语言简约化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最基本形式,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尽量简化课堂上的语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标准性,通过语言教学提出引导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语言简约化的重点是快速表达教学重点,深入浅出,保证内容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四)教学内容简约化随着初中科目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初中历史有着知识量大、概念多、课时紧张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尽量简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紧抓重点内容,对难点及疑点进行归纳,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出其他的知识点,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简约化教学是必然发展趋势。通过简约化教学,能够将原本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化、简约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帅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石磊.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简约化教学探索研究与具体实施[J].学周刊,2016,(08).

[2]周宇华.简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1).

[3]刘金虎.初中历史简约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师,2015,(13).

[4]陈利琼.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南北桥,2013,(10).

[5]周文红.初探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对公开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磨”课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2,(06).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初中历史教学经历了多次的改革,虽然每次改革都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大体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作为教学中心,忽略了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无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历史这门学科不具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索,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1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设施较为落后,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教学内容无法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教学气源严重缺乏,在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挂图、历史书籍、历史刊物较少,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2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在国外教学工作中,倡导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还采用硬式教育,无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认为自己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精心教学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全身心的额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很多教师不及时补充、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难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无法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

1.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量较大,很多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获取知识,无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而是把课本作为了教学的中心,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所学知识不具备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1.4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还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不仅无法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也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

2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历史教学活动: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无法从学习历史中感受到快乐,也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所以丰富历史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多多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例如参观纪念馆、古迹、遗址,举行专题讲座、讲解历史故事、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也拓宽了自身的知识面的,能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2.2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权利,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课本中存在的人文思想,以此作为榜样。

2.3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历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综合化,教师不仅仅要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过程,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4更新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因为历史是一门综合了人文与科学的学科,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其包含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很多的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领悟到更多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领悟历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感受到杰出历史人物的伟大。

3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作者:韩淑霞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姜秀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125-126.

[2]杨建民.湘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科技信息,2013,15:338-339.

[3]边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1:163-164.

第三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

摘要:历史课程是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当前不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不能为学生诠释更为客观全面的历史知识,而学生则缺乏学习热情,只是热衷于背诵重点,忽视了历史本质更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情境

一、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创建最佳教学效果的基础。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有显得特别有意义。要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教师就要从中学生的特点入手加以分析,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需求,精心编排课堂内容,做好课堂的活动组织,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著名学者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毫无学习欲望的话,就算我们编排好一切想法、方案、设想最终也是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这样看来,兴趣是提升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只有充分调动,才能促进他们创造性的提升,让他们在民主化、宽松化、和谐的氛围下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仅要求有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要有融洽的师生交流和松紧可控的教学节奏。

二、初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下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点就在于课堂上对历史现象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及对历史争议结论的论证,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必须首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客观历史原貌基础上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教师还应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视角观察和分析统一历史现象。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此时教师就要重视学生“角度创新”,让学生重新审视教科书的结论,并做出角度的分析,启发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分析历史现象,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论。

三、重视观念的转变,树立科学规范意识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和学习都处于传统阶段,陈旧、无新意,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学生都要对现况建立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思路,树立起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学习理念。第一,教师要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在开展教学时,重视兴趣调动和引导,让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民主性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二,全面引导学生建立参与意识。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中鼓励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中,更加全面的认知历史,创建自己的历史见解。第三,和谐教学氛围,建立起双向沟通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之间除了要加强交流,教师还要营造辩论、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抒发见解,展示自我,同时这样能让教师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四、学习方式要多元化

高效课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实现“教而获知”向“学而获知”的转变,其中关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及主动学习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学习实现质的转变。学者庞国维曾对自主学习做出过“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9字总结,道出了自主学习的真谛。但无论教师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欲望,有学习的目标,可以积极、认真的并投入思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教师要想达到学生体验、感悟和融入历史的学习状态,那就要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使其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教学并一定要拘束课堂上,也可以将课堂搬到历史名迹前,让学生对历史有具体的视觉冲击,产生更感性的认知。

五、完善体系,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相互关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必须做好没环节的考量,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第一,课前准备要充足。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建立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知框架,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第二,授课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课期间,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加强互动和讨论,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程度。例如在讲解文景之治时,教师可利用《汉武大帝》电视剧观看、网络资料搜索、历史文献查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了解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第三,注重课后的知识拓展。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开拓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会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历史,丰富学生的思维。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学策略是一个重点,但坚持不懈的实践也是关键,因为实践出真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绘画艺术追求不懈,并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繁冗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因此,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历史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也要坚持将优秀的经验应用到课堂上,并锲而不舍的对教学反思和探索。在这期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保障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教师获得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辉煌的教学成绩的重要推手。

作者:张月玲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S].2011.

[2]牛金亮.高效课堂在细节中生成[J].新课程.中学,2011,(06).

[3]马艳萃.和谐课堂创造高效[J].课外阅读(中旬),2013,(06)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上,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心理上和感觉上,对他人进行的伦理关怀,属于一种道德方面的义务。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益于今后走入社会更好的成长。作为我国教育部门,更应该发现和重视这个问题,抓紧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人文学科,担负着教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史的重担,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事件以及经典案例中回顾过去,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1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己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在教育工作中显得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传授,从而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指导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准确并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对中学生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当下,让他们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因此,通过把历史知识教学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联合起来发展,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学生正确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1.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通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到践行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特别是对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更需要在学生时期就对其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走入社会时发挥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提高行动能力,在今后的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能量,获得满足感。

2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2.1大多数学校未能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院校,还未能体会这层深意,教师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简单的历史知识记忆,忽略了两者结合的作用,导致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无法发挥。

2.2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履行随波逐流:许多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十分欠缺,大都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的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进行,甚至仅仅作为一项作业,而没有真正的投入意识,缺乏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再加上慢慢地受到了电视中,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履行采取了不走心的态度。

2.3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在历史授课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未能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没能让学生们从历史课堂中感悟出一定的道理,发现一定的规律,从而充分地把握和运用这些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让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史观来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的作用,也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使学生继承发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民族光荣感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没有办法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能具体地进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3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1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有别于小学教学的方法,要养成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再是一味的传授教学,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知。特别是在历史授课中更是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精忠报国”历史事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体会语言和人物性格,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真善美,同时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和案例剖析,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唤醒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3.2与时俱进,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要及时对历史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例如,通过“美国9•11事件”,让学生们意识到潜藏在周围的危险性,大家要团结起来,主动防御,共同抗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也可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3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相对较大。这时候就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通讯手段来展现图片和影片,让学生印象深刻地学习历史资料和知识内容。这与过去仅限于课本授课相比,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还能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分享历史小故事进行分组讨论和课堂比赛点评的方式,给学生大量的课下自学时间,寻找材料,进一步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3.4培养学生社会行为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最终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爱国影片的观看以及参观一些纪念馆,组织志愿者活动、募集爱心捐款等社会实践的开展,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通过实际参与,加强集体荣誉感,履行社会责任。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转型的新时期,更需要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热情,积累和实践最佳的授课经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保证教师的综合素质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作者:杨传帅 郭修军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十中

参考文献:

[1]陈礼斌,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8).

[2]黄光热,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2(25).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历史教学的讨论性,从而加深学生们的映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此种方法的理念具有先进性,对于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也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发现效果并不显著。为了使得这种教学法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地寻找影响此种教学法效果发挥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对策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1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1小组的分配不合理

小组的分配不合理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老师对于小组成员的控制不到位,从而出现了自由性较强的局面。在现阶段的小组分配中,主要实行的是自由性和自愿性的原则,这种原则的实施使得学生分组的时候,大都考虑的是同学关系,而忽略掉了客观的学习状况,所以小组成员要么都优秀,要么都一般,帮带的效果显现不出来。

1.2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欠缺

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欠缺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历史教学的纵向性特别重要,只有在把握了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横向延生的内容,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突出纵向的发展性和完整性,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动力也会更足。但是在现阶段,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完整性的缺失,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减弱。由于目标和方向不明确,所以学生的探讨受阻,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便减弱了。

1.3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效用发挥是整个课堂气氛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的教学,这种联动效应并没有被发挥出来。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分享大部分局限在小组内部,小组和小组间的探讨较为缺乏,这种情况导致了课堂的人为分割,使得完整的课堂变成了不同的小块,如果不能将其整合,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便得不到强化。简言之就是小组间联系的弱化导致了课堂整体性效果的降低。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措施

2.1针对学生现状,合进地进行小组分配

针对学生现状进行小组分配主要指的是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将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从而体现帮带的效果。一般而言,小组分配需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是自由性原则。在学习实践中,学生在满足自我要求的情况下往往会发挥更强大的学习动力,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足有组合。第二是优化性原则。此原则主要由老师来掌握,在学生们上交统一的分组名单后,老师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小组的成员在帮带方面的效果更加的显著,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才会得到提升。简而言之,在进行小组分组的时候,需要在自由的基础上做好必要性调整。

2.2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做好设计

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做好教学设计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一般而言,老师的教学设计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历史学习非常重视脉络和体系,在完整的体系和脉络基础上,学生进行横向的内容添加,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脉络体系一定要完整清晰。比如老师在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朝代总结,像“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这样,通过总结之后,学生们对于朝代顺序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朝代脉络清楚时候,再进行相关血肉的添加,历史的时代感便体现出来了。第二是进行细节性的设计。细节性的设计主要指的是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将教学的重点在体系中进行标识,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注意到重点,从而在重点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2.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性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性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组内学习,还要做好组外探讨。所谓的组内探讨主要指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内部交流,小组成员的学习结果合到一起进行汇总,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全面性都得到了提升。而组外探讨主要指的是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思路以及思考重点,这样便可以提升全班同学学习的全面性。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交流,整个班级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联动的整体,在这样的整体中,学习氛围得到了强化,学习的有效性便得到了提升。

3结语

中学历史作为此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大的价值。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深入的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讨非常重要。

作者:郑仙美 单位:福建德化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戴必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103-104.

[2]周晓.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46+154.

[3]王维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3,16:64.

[4]赵春林.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3,33:131.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1前言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育重中之重,我们要带着情感进课堂,慢慢培养学生,更好地评价历史,更深情地对待历史。

2情感教育在历史课堂上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特别重要,曾经就有人因为缺少情感上的熏陶,导致对历史没有一点感情,甚至对战争的评价非常麻木,缺乏同情,也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历史是由血泪构成的,今天是由血泪拼出的,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课堂中起到不可估摸的作用。针对这一重要性,课程大纲对历史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通读历史,了解国情,学习优良传统,接受历史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树立爱国主义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挫折增加团队意识,更好地适应的环境。第三,崇尚科学,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3课堂中引入情感的意义

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爱学生,因为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有动力。在笔者看来,情感入课堂是爱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手段。心理学中的情感,是人产生的态度和内心体验,测试人对现实的适应能力。一旦客观事物有反映,就会对人产生影响,表现出喜怒哀乐及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是通过客观事物和人内心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更加重要的是,课堂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课堂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及了解,以及学生对老师谈心交流,也为学生提出质疑提供了方便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发展,学生内心修养以及学生成长的重要媒介。学生们在课堂上梦想未来,走向未来,探索未知。课堂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是活的,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梦想杨帆的航道,是学生追求未来的捷径,是唤醒潜能的时空,也是探索世界的窗口。让我们与外界交流,相互学习及吸取经验。

4情感充满课堂的重大作用

情感反映了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体验了人对现实及客观存在的态度。在新课程大纲的规定中,情感有了更新一层的定义,在学习的兴趣热情动力之基础上又添加了另一深层定义,那就是丰富内心的世界。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及处理关系的能力。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就是活的课堂,人们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发挥巨大潜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更好的记忆力,从而以最快速度获取及记忆信息。情感真的很重要,教师要把这一重要性发扬传承下去,重视课堂教学插入情感,让课堂变成情感场,以此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第一,“情”在课堂中很重要,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就是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呵护,。这不仅能激励学生和鞭策学生,更能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也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加强关爱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任务。情也必须真挚,平等,崇高。第二,“情”可以创造教学语言活动,也是历史教师课堂的重构。历史老师是一个现实的人,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情是人隐藏于内心的感觉,可说模糊也可说具体,有的时候朦胧有的时候也清晰,有的时候虚幻有的时候也现实。笔者深深地相信情是历史课堂重要的驱动力。反而平静有的时候会使人变得麻木,思维变得混乱,甚至会使心灵变得扭曲。从这也可得出情的重要性,它是活的源泉。在课堂中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交流表达的。语言则是文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如果以历史为主,那么把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更会感受历史,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更客观地评价历史。更进一步也会感化人,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培养出一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来探索我们的历史之谜,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走出来,面向未来,发展未来。

5结束语

只有对历史舍身处地的去体验和感受,才能体验到历史具有人性和灵光。历史的人性和灵光能让我们铭记历史吸取教训,更好地向前发展。让历史在情感中走进课堂,让课堂因为有历史教师的培育而闪光。正是有历史教师的情感培养才能融入其中更好地解说历史,才能体现课堂的魅力和作用,散发历史的光芒。

作者:许海艳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114-115.

[2]赖积瑞.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273-274.

[3]吕恩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5):137.

[4]余彦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2,(3):128.

[5]李海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125.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普遍实行了课改。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更注重“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初中历史是一门故事性很强的课程,新兴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初中历史教学时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模式,能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另外,通过对此研究,对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改推行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情景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对历史更加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以学生为本,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眼光,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一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研究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历史真正成为学生都爱的历史而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

一、初中历史课堂采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读史使人明智。”初中生的心智正处在逐渐成熟的时期,熟知历史,了解几百几千年的故事,得知浩如烟淼的人们都经历过什么,对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关注到的只是教师,学生处在了从属地位,他们都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创建一个形象的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都能有真真切切的体会。情境教学注重直观描述,以学生作为情境的核心,在学生面前描述以往的历史画面,为他们创造足够的想象空间。这能更好地展现历史课程的故事性,对好奇心强烈的初中生来说更易接受。同时,关于课程中的重难点,也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

二、初中历史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优势

1、理论知识具象化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关注的大多是故事,对于历史得出来的经验或者教训并不能充分地理解。历史课程最主要的是在于结论部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这也是各种考试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初中生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视界范围还被限制。历史注重的是事实,大多引用文献资料。但是由于这些文献资料的年代久远,用法习惯完全不同于现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时从心理上就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将历史课程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难以理解的文献资料具象化,换一种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掌握。

2、课堂趣味性增加

情境教学将历史上的故事再现,将平淡无奇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爱玩天性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明显,趣味性很强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形象的情境中,他们能体验到不同的人物角色经历,上至官高至伟良臣,下至沧海一粟的平民,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历史形象。世家万物,人生百态,都真实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的历史课堂趣味横生,生动形象。置身于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他们的学习欲望自然就会增强。有了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更加活跃,他们的历史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一个特定情境的设定,需要学生仔细揣摩,认真思考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因此,在情境还未展示前,学生就能自行学习到很多知识。参与情境再现的学生,不仅仅能对某一个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刻,或者从某一件历史故事得到更多启发,他们的思维还能得到扩散,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环节,其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历史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1、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高速发达。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被诸多学校采用。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从学生的受众心理角度出发,对历史课堂大有裨益。现代,多数电视剧和电影取材历史故事,正确地选用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来展示历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甘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民英雄的故事。这是一段永不会被历史湮没的故事,树立的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教师在讲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选取一些有关该电影的画面。从激烈的战斗画面中,相信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教师也能借此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正是先烈的艰苦奋斗,才换取了现今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

2、巧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方式之一。这种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来实现教学目的。给学生布置好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历史课程,去理解课程所传达的历史意义,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巧妙地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抓住课程的重难点。拿美国的南北战争举例来说: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汤姆叔叔的小屋》这篇小说,作为提出问题的一个切入口。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爆发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社会下奴隶的生活现状是什么情况?第二,工业革命对当时美国北方带来了什么?第三,美国南北战争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什么战争?三个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思考,旨在让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这场战争对美国以后带来的深刻变革。

3、合理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的创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表演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角,合理进行创设必不可少。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表演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课下学生组织小组自由发挥。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的历史场景,设定好故事情节,学生在课下多准备。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记忆力无疑会比平时课堂上更好。比如“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让学生分别饰演曹操和刘备,准备好必要的道具,配备必须的影响设施。通过学生的表演,他们对曹操的多疑霸道,刘备的小心谨慎形象都能有更好地理解。曹操和刘备的不同特点取决于二者当时不同的地位身份,刘备的小心谨慎也为其以后大展宏图埋下伏笔。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多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对历史课堂的高校教学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作者:李茂祥 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建吉.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科技视界,2015(12):143+216.

[2]刘杰.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17.

[3]罗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7):45.

第八篇: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早已走入校园并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它集动画、文字、图像、声音等与一体,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模拟性和可控性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让我们从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摆脱出来,实现课堂拓展。历史这一学科的最大特点便是过去性,有一句话便是“历史没有如果”,如何能将过去的事物展现在当代学生面前呢,那便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资料、影视资料、人物形象等内容,多媒体可为历史教学营造形象、生动、逼真的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将书本上的抽象文字变为形象、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多媒体构建的情景下去联想、探索,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后,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及多媒体、四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四者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是帮助学生探求、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认知工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辅助的功能。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是师生间桥梁,其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存在,更不能代替日常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内涵。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核心要素,课件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倘若教师照本宣科,真正实质的内容未在课件中体现,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注重教材整体结构的优化,明晰重难点;

2.精心编排,适时使用。历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教科书仅展现了历史发展的一个脉络,多媒体通过人物画面、历史实物图片拉近学生与历史时代、事件、人物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课件并不能代替一切,教师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件设计时要突出其辅助地位,避免计算机“满堂灌”的现象。

二、结合网络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勤奋学期的不竭动力,是引导人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升能力,收获成功的欣喜。例如在秦王扫六合的教学时,我搜集网络上的资源,首先向学生展示我国封建社会上第一位帝王秦始皇的画像,然后展示其度量衡、统一货币的图文资料,最后结合相关影像资料描绘秦灭六国的战争历程,在学生对这段历史建立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后,启迪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极大的拓展了学生思维潜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至课堂教学中来。

三、丰富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学生及书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法的传授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探索问题。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历史资料,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丰富学习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知识,调动学生进行探究。结合大量的史实资料,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身的内容及历史作用等方面有更为准确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历史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较为复杂、抽象,抑或年代久远,抑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也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这便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扰。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影像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解决教师以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例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学生难以对交战双方的进退路线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我便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双方进退路线的演示动画,并配以适当的声音讲解,这一难点便迎刃而解了,从而突破了学生难以树立空间概念这一难点。总之,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应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能将大量的资料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突破时间、空间和抽象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将知识内在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吕艳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其实,初中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极具综合性和趣味性的科目,当学生们真正投入到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便会体会到这一点。初中历史学科特点最为显著的特点便在于其真实性和过去性。历史教材中记录的是过去人们的活动,本身应该是非常的丰富且多元化的,更是非常纷繁与复杂的,但是,因为其教材中记录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初中生现代所生活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初中生并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感受,因此,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很恰当,很有可能便会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历史知识是非常的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在固定的45分钟时间内,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的环节,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经验,就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历史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里所说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修养、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历史教师一定要具备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要在教学当中保持着高度的教学热情,首先应该保证自己是热爱历史教学这份工作的,无论是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下的工作准备过程中,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们展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所具有的良好素质,最终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1积极使用形象语言: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会更加注重的是基础历史知识的传授,所以在叙述相关历史事实会更追求简略与概括,绝不可能向小说那样追求生动与形象,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会希望自己所学习的历史是与小说一样有趣的,因此,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非常大的考验,历史教师切忌照本宣科,不然产生的教学效率必然会越来越低,因此,我建议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选择形象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追求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觉得听历史教师讲课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味但是更有深意。举例说明:我在讲述《唐朝的对外交往》这一章节时,其中关于“晁衡与鉴真”,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一首诗,即《哭晁卿衡》,诗的内容是这样的:“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初中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当我把这首诗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时,我相信在学生们的脑海当中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始终所描写的环境,体会到了当时中日两国人民之间非常真挚且友好的情感、而关于鉴真,我就开始帮助学生们打开回忆的闸门,因为他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鉴真东渡的故事,所以学生们很快就会对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有个比较清楚且明确的把握。

1.2利用情感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真实性,历史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竭尽全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中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教师需要保证学生们在学习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历史知识当中受到思想与情感的教育与感染,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高度注意好各种情感的流露,情感流露的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在历史教师讲课的语调以及节奏中产生情绪的变化。

2精心设计教学方式,追求新颖性

2.1应用虚拟历史情境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这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都会选用比较传统且保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会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发展等等方面来逐一进行讲述,学生们通过历史教师的讲述也能够了解当时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但是,学生们学习到的这些知识是非常死板的,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历史教师不妨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与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举例说明:我在上《唐朝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就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假如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先让学生看教科书,再分组讨论,然后分别上台扮演角色。整整一节课,由于虚拟了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教学的时间几乎是一节课。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2.2采用辩论的探究方式:中国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因此,历史事件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历史教师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来让学生们主动进行探究,将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权交还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地展开辩论与探究,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会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提升。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有着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来供教师进行选择的,历史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来审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高效的改善策略。

作者:杨文爽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李雪-《文理导航旬刊》-2016.

[2]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吕泽-《教育》-2016.

[3]紧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高蒙-《学子:理论版》-2016.

第十篇: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地方历史资源的开拓

地方历史资源具有很明确的形象、活跃的形式等特点,它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能给予学生许多刺激的资源,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器官加入活动中,激励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增加课外知识,培育思维能力,陶冶自己,让自身情操得以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地方历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地方历史,在地方历史大环境里进行研究和探索,培育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付出真诚恳切的情感。同时,运用地方课程资源创设具有特点的地方科目,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继承地方良好传统建立了学习平台。

2.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主动性

地方历史资源的特点是:以物质为本源的、古老的、根本的,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紧挨着生活,靠近着学生。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现实的生活中发掘历史资源,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长的客观规律。例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首先把这个事件的背景告诉学生,这主要是发生在自己的家乡,再谈谈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南京人民的犯罪行为,或者谈谈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侵略南京人民的,如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南京人民进行屠杀;又在12月15日,日军把中国军人2000多名,在汉中门外进行机关枪扫射。这些资源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习惯,培育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并服务于祖国的情感。同时,根据地方历史资源的采集、探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开拓通识课程

在课程资源开拓中,地方历史的资源是初中历史科目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地方的历史年代久远,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必要的联系。在实行国家《新课程》标准时,我们重视和遵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联合学校的有利的形势和传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拓符合学校的课程,再运用校本的课程教材,继承地方资源的文明特色,这样才能使学生领会到历史贴近于自己身边,与自己生活有关联,增加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激励学生出去学校看看,拓展采集和课程有关联的地方资料,把地方历史资源原来的样貌和感觉交给学生,留给了学生最贴近实际、最形象生动的古老的资源。例如:给学生们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家乡关于解放战争的关联事件的人,抗日战争关联的革命活动等,这既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又能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

2.创立地方历史资源基地

资源的价值主要在于懂得分享,资源的生命主要在于不断的更新。我们将中国近代历史的整理,把重大历事件和家乡结合起来,大量汇集历史资料、视频资料、等,结合其他地方的历史教师给予的历史资源库,达成资源的一同分享,并且进行一系列课外活动,完成优良的教学成果。例如:学校与学习之间举行地方历史知识比赛,开拓地方历史讲座等等,要保证每次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是不同的,记录学生们的感受和感想,因为这是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探讨,并且保存在历史资源库里。

3.将地方历史资源和德育教育结合

地方历史紧靠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亲近,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实践活动社会化,教育内容形象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历史的德育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增加对学生自己热爱家乡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是历史教育的高效的方式。例如;教师在探讨近代有关人民的战争时,利用起始于家乡的哪一个运动,讲述家乡的某一个英雄的事迹,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地方历史资源更具有浓烈的感染力,实现良好的教育成果。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听到的声音,遇到的情况,特别是生活的小细节,与学过的历史知识结合在一块。找到适合的点子,将历史课程的教学成为学生自身的东西。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成果很显著,但在使用中应该重视解决教材信息和地方历史资源的主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使地方历史资源对“初中历史”课教学起到高效协助作用。地方历史资源可以作为协助教学资料,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资源联系起来,能够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开拓和使用地方历史资源,应该得到每一位初中历史老师的注重。此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运用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提升地方历史资源的运用质量的最好的办法。

作者:李永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玮.地方史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例[J].华夏教师,2015(2):59-59.

[2]王宜春.浅析地方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