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人格的融合

时间:2022-12-06 04:39:52

导语: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人格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人格的融合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低等问题。然而从现行的大多初中学校历史教学现状看,仍存在较多制约学生德育人格发展的弊端,忽视将德育人格内容融合其中。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人格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载,历史是人生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那优良的道德传统、学习那些历史伟人的崇高气节,将这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细水长流的方式内化成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1运用崇拜心理强化爱国之心

针对中学生崇拜名人,崇拜英雄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用丰富的史实,特别是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滋润学生的心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上许多伟人都以先进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榜样,如林则徐崇拜岳飞,终身效仿;孙中山从小要做像洪秀全那样的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强烈地感染学生。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手头的资料———教材,挖掘其中正面的、优秀的一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高尚、优良的品格。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驱逐倭寇的戚继光、不畏艰险七下西洋的郑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同存亡的邓世昌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那种精神,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在是思想上有所觉悟,通过思想意识的改变以达到个人心态与行为得以优化的目标。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根据历史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法。如关于八年级中国近代史中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其他条约等内容讲述过程中,教师可将其中的割地、赔款等行为与德育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丧权辱国之耻,有利于爱国思想的培养,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2运用生存心理强化环保之心

环境保护是我国乃至世界都重视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学生们都不难总结出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了四大文明古国这一特征,因为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在讲到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蒸汽时代”的到来》后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环保问题,学生都有向好的心理,这也是教师需要珍视的教学契机,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思维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能够极大改善内心环境,信心大增,斗志更强。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教师给予积级鼓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心理疏导,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相互协调贡献认识基础上,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运用辩证心理强化唯物之心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要让学生学好历史,那就离不开现实生活。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学会从教材中找好切入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让学生缓慢的、渐进的去领悟。对于引入的德育内容应保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许多历史内容中涵盖较多封建主义思想,容易对学生思想带来误导,所以教师需利用现代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可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转变,然后再结合现在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变化。除了这些,还可以列举一些名人事迹,或是名人名言,让学生在历史课上不仅仅只是学到一些生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行一个人格的培养、熏陶。但是在进行这一块教育时,要十分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正面的,要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如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但不能忽视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的进步作用。以秦末农民起义为例,加以说明,秦统一六国以后,曾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后来,秦朝的暴政却使其走向反面。当时秦朝用于修筑长城,建造阿房宫,建造骊山墓和从事杂役的劳动力,占成年男子的1/3,社会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破环,许多贫苦农民的土地被剥夺,赋税负担却依然沉重,加上严酷的刑法,终于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秦朝的暴政,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农民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推行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秦末汉初的历史对比充分说明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保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人格教育目的,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总之,要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只有将德育人格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对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既要结合教材,又要联系实际,更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德育人格教育穿插到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而不是生硬的将德育人格教育强加在教学之中。当然,对学生进行德育人格教育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须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人格教育,才能更好的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人!

作者:郝继伟 单位:德惠市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