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

时间:2022-12-06 04:21:16

导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

摘要:学好历史,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任务,而且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养和文化沉淀。本文从教师角色转换、发挥学生主动性、作业设置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角色转换;主动性;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活泼的初中学生,他们好表现,喜欢就课堂上的某句话或某件事发表评论,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思维发散。因此,常规课时异常活跃;活动课时浑水摸鱼;受批评时或狡辩、或强烈抵触;批改作业时,看到的是应付了事,甚至是空本子。面对这种种状况,我不断寻找原因,调整方法,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做出以下分析:

一、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为什么初中历史课堂会出现如此多的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中考指挥棒的作用。江西省的历史中考为开卷考试,卷面满分50分,与政治合卷,这就决定了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公开场合称其为小科目,私底下,学生都称历史为副课(与主课相对),其言下之意可想而知。第二,受历史学科特征影响。历史学反映的是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又不能通过实践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提问较少,授课内容较多,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少。教师教得枯燥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上述现象,那么,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二、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努力转换自身角色,调整教学方法。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师通堂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或做笔记。而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初中生的知识面非常宽阔,对于很多历史知识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扩大知识面,有的教师就会借助多媒体教学,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使知识点变得更繁杂冗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转换自身的角色,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合理利用初中历史课本上每一课的引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活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针对课本提出一些有指导性的问题,这么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三三制”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其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时间“三控制”,即:新课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学生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其次,组织学生讲历史小故事,演历史剧。针对初中生积极活跃和对历史小故事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在遇到适当的课文内容时,有的放矢地选用一些小故事,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是有帮助的。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增强趣味性,突出重点,便给学生讲了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故事(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适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的学生说通过学习邓世昌殉国精神,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振兴祖国;有的学生说,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用血和泪谱写了中国可歌可泣的历史,要勿忘国耻。学生自己得出这些结论,比教师单纯地说教更加有说服力。这样就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可以结合初中历史课本,运用历史剧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身优势,激发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但在历史剧编演中不能将如何逗学生发笑看做培养兴趣,这是将兴趣庸俗化的表现,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内在的深刻积极性上。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教师请四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模拟汉武帝某天上早朝的情景,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位分别扮演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限定10分钟的时间完成表演。学生很踊跃,短暂商量后,他们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开始争辩,企图说服汉武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汉武帝”发出这样的感叹:“众卿家众说纷纭,朕该听谁的呢?”同学们在下面齐声喊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这一措施实施的背景、内容、含义、作用都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还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教师只需要适时地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过程无法事无巨细地穷尽课本内容,设置适当的作业,是对知识点的有效补充,它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但以往教师布置作业时,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今天,课外作业应该体现“自主性”原则,为学生高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我们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层次性。每学完一课,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初中学生一般都会有一本配套的练习册,每课都会有10—12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左右,可以将其分为基础题、提高题、能力题三类,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做好基础题,大部分学生只需要完成提高题,一些在历史学科游刃有余的学生只需完成能力题。这些学生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依据他们的阶段学习情况微调。当他们有所进步或遇到简单知识点时,还可以奖励他们一次不做作业,反之,就会有相应的处罚(适量的抄写等)。这种分层次的、有奖惩的作业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与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取长补短,不倦地追求教育事业。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和研究。

作者:涂秋仁 单位: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