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8-03 10:16:10

导语: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新的要求提出,这对初中的历史教师教学也是比较大的挑战。通过将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对历史课堂的氛围也能得到良好的营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保障历史课堂的高效化。

1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内涵及应用的价值

1.1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内涵: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中,有着诸多的弊端,对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学生饿到主动积极性在历史课堂中也不能激发。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这就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情境教学模式是素质教学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着充分的体现。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结合实际结合内容,并对学生的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进行情境的创设,将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对情境中历史问题的主动学习探究。从而能够将历史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1.2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着诸多的积极价值体现,首先能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而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情境。让学生能主动的进入到设置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有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调动。再者,将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加强。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加以应用,对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化,将情感在教学历史教学中加以融入,达到对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的目的。同时能够将德育的内容在教学情境中加以融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德育方面得到有效增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另外,将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以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就能通过比较丰富化的内容和趣味性的场景,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比较的关注,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比较有利。

2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能从多方面加强考虑,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比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效率,在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的,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就没有多大的兴趣。教学的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升,但是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就比较方便学生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例如: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教学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进入到这一教学氛围当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加以应用,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经典影片,让学生能够对南北战争的相关历史内容得到深化。可以通过对《乱世佳人》这一从侧面反映南北战争的影片在课堂上作为情境创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影片的观看来加强对南北战争历史的学习和认识。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充分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这一环节的应用质量和整体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成败有着直接影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导入,将戏曲以及歌曲或者故事等方式,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紧密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对历史课堂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将教学的效果得到良好的呈现。还要能够适当的对课本的插图以及地图等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能注重系统性以及主动性和实效性几个层面的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保障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从系统性方面来看,主要是要能够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新旧知识能够取得联系,并要能够体现出历史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避免历史知识独立性。而在主动性就是要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并要在教学中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相契合。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能充分重视其应用的科学性,只有保障方法的应用恰当,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对整体的历史课堂的效果才能良好呈现,此次主要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作者:段臻 单位:宁都二中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表明疑问是一切智慧、思维的开始,是发现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感悟知识奥妙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形势下的初中各科教学要求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过程中需进一步拓展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想法。只有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课改,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一度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学内容往往显得比较抽象、枯燥,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思维去分析教学内容,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本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而仅仅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厌倦心理,逐渐对学习历史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难以达到理想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索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针对初中生这一特点,教师应将“疑问”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一)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通过翻看书本、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忽略了学生是否存在疑问,没有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只是注重自己是否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然也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二)教学中未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笔者通过对身边课堂长期的观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权威不敢提问。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内容比较多,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并未真正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状态;同时,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而羞于提问。不管何种情况,导致课堂提问氛围不浓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偏差,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单纯用“对与错、是与非”为标准,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教材及教师预定范围内,久而久之便导致学生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环节被淡化甚至消失。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一)营造轻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思维学研究发现:当人处于一个高度放松、自由的环境中,其思维能力也会进入高级别的组织调解阶段。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若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营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放松警惕,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下主动去观察、思考,刺激班级群体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提问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就是这种扭曲的课堂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自主思考、提问的意识、权利被完全抹杀,也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一片雅静的原因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指导教学构思,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并借助丰富的教学情境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在教师的合理诱导、启发下,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学生也会越来越会提问,课堂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初中历史课堂而言,教师应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学习中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借助历史学科的特色,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乐问,享受到提问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者:洪立国 单位:安徽庐江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封志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4,26:147.

[2]陈伟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社会课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分析[J].才智,2011,04:87.

[3]朱晓红.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摭谈[J].文史月刊,2012,S3:239.

[4]曹文娟.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走向[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73-74.

第三篇:初中历史“情景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现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情景教学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下面就初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1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

1.1注重各种教学素材的利用

其一,诗词歌赋。在塑造情景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诗词歌赋利用起来,通过诗词歌赋为学生营造历史画面,增强历史课本中文字叙述的画面感和代入感。如《贞观之治》这部分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在讲述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后社会的繁荣景象时引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可以使学生产生画面感,激发出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其二,图片画册。无论是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当中,还是生活和网络上都有很多真实的历史图像、图片和画册,或是根据历史事实创作出来的一些图片、画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历史题材画册,然后在课堂上将他们展示给学生,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1.2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持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展示形式,历史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课件,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入手带给学生更强的攻击力和震撼力,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代入感和体验度,进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当中。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在网上搜集下载一些相关图片、视频或是影视剧教学资源,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些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基础上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面,激发其探知兴趣。

1.3创设问题情景

初中历史课程虽然一直被划分在文科范围内,但事实上,机械地记忆既不是历史教学的初衷,也不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但要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历史、体会历史、以史为鉴,还要培养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局限自己思维,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勇于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看法。此时,教师就应该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样的,在教授《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引入问题“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下”、“设想下,如果你穿越回那个年代成为林则徐,面对当时那种社会状况,你会像他一样采取这种方式吗,说说你的原因”,以此来将学生带到课本中的情景当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掌握本部分知识要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得到培养,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创作历史情景剧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当时历史事件、人物心理的体验,发挥出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历史情景剧这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一起研习教材、查找相关书籍、资料的过程中真正切身参与、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同时,兼具趣味性和可视性的历史情景剧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对话、互动的机会,让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在互动交流中被激发出来。具体过程是:学生同教师、同学一起研究教材内容,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工,负责不同工作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合作,全部参与到课本剧和历史情景剧的创作与编写当中,一部分学生通过表演将历史再现,一部分学生在观赏后做出相应评价和思考,判别情景剧中演绎内容的真伪,最后,还可在情景剧表演结束之后进行相互间的探讨和辩论。比如,在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由赵本山与宋丹丹、崔永元三人一同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表演,模仿重点放在“拔羊毛、织毛衣”和“唯一家用电器—手电筒”以及“住上二层小楼、楼上楼下电话联系”、“外出旅游”这几个能够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片段。再比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选定一个历史剧表演的主题,然后分组进行台词和道具的准备工作,经过排练后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剧表演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很可能会出现道具不够好、主题不够鲜明,或是表演比较夸张等各种各样问题和不足,但仍然为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利用各科知识的机会,使其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明确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初中历史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在实际开展中应该避免生搬硬套,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而是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创设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的情景。其次,应注意虽然情景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仍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又尽量避免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出现过度解读、讲解的现象,将情景教学演变成师生问答,以免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弱化其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不应把情景创设局限在课堂引入环节,这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常常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往往会在成功利用创设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历史学习当中后,依旧在接下来的课堂讲授中沿用以往那种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这样仅仅只是起到了激发学生一时好奇心和兴趣的作用,并没有将教学内容同情景创设紧紧联系在一起,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下去。因此,要将情景教学贯穿整个历史教学全程。

3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后,广大教育者对教学方式方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和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作历史情景剧的方式有效发挥出其积极作用。

作者:王明慧 单位:深圳市红岭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通常都是教师讲解,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从未动手动脑完成学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消磨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只是麻木的被填鸭式教育,一切知识都不经过自身思考死记硬背,整个课堂会变得索然无味,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也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初中历史课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初中历史教学将为高中时期文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常识、背诵历史知识,还要多动手,勤动脑,自觉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这门课。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建议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探求新型教学方法。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当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在转变教学思想的同时,初中历史教师尝试做出一些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改变教学重点和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广泛采纳学生意见,而不是一味主导课堂的走向。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还对学生的个性有一定的尊重,是一种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教师只有充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有所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点建议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历史课程的讲解如果只是单纯教师教授,学生接收,那么这堂课是失败的。这种教学模式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匮乏,感情隔阂也会加深。在学生心里,教师本就不是平级,如果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无法放低身段用真情实意来教授,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十分沉闷,学生不会有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投入到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当中。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一环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在认真了解每位学生之后,才能对课程的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对其进行逐步引导。学生适应老师,老师也要适应学生。只有老师完全的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营造课堂氛围。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才能以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情景式教学

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一切的教学活动是有意义的。初中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已经开始凸显,因此,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会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历史这门课程本就充满各种色彩,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十分贴近生活,因此,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景式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进行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可以在课堂末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使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借阅书籍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了解很多与历史相关的小知识。并解决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就已经学会了自主思考,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对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思想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教师在开展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所提问题要与下一堂课所讲内容相关。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问题,在课下搜集资料并且小组讨论,在下一堂课进行深入讨论。第三,教师要对查询和讨论的结果给予肯定,做出积极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结束结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落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郭洁芬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第五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新时期,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重视优质课堂的合理构建。所谓优质课堂,就是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为此,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相互学习,相互思考,从而真正地促进优质初中历史课堂合理构建。

1积极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不容否认,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增强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育活动。从教师的教会变成学生的会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2合理提问,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不容否认,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唯一途径。对于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来讲,我们要注重提问艺术,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地共鸣。课堂的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却忽略了提问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多教师甚至觉得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提高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他们学习的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同时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千万不可全盘的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历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不如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让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史料、设计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等,都具备极大的优势。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了解历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4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过程中处处都存在知识。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越与学生的认知接近,教学效果就会越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就越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历史知识是过去式的,但教学内容的呈现则可以活化。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会使教学内容更显丰富、生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这样历史教学就不在枯燥无味。其次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本土历史进行教学。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有独特的内容,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地名的历史来历、风景名胜的来历等,教学中加入这些本土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总之,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历史知识,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作者:吴永翠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吕良中心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

《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历史学习目标界定为:“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是一种高效的历史教学方式,其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与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应用的重要性

初中生对于历史是相对陌生的,初中生对于历史通常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近年来电视荧屏中各类新型历史剧大量出现,各类颠覆篡改历史的穿越剧以及古装剧让中学生对于许多历史事件有着非常片面的认识。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确保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从更细微的地方反映出真实的历史面貌,能够将一些历史事件讲述得更为感性,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同时,利用历史故事也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保持在历史学习上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随着故事的推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在故事中得出规律,主动地去判断与认识历史。例如结合《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等历史故事,学生往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等理解得更快。

2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应用现状

历史故事是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人物事迹的叙述,其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特征揭露真实的历史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各类历史知识死记硬背,对于历史现象的讲解也不够深入,学生不仅无法全面领悟历史事件的内涵,并且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并非基于自身兴趣,而是为学而学,不但学习效率低,对于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较差。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只有较为浅显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其历史意义。同时,在应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历史故事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因而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把握尺度,课堂上的故事应尽可能保持其真实性,而目前一些教师对历史故事以及教学内容处理存在着“失真”现象,对于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如何讲历史故事,选取怎样的历史故事,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的对策

3.1故事导入、设置问题:传统历史教学当中,通常都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回答。这种课堂导入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通过历史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程知识点,则能够创设起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学《甲午中日海战》,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邓世昌在战舰上的英勇事迹,通过对英雄事迹的描述,学生更能够被历史所感染,从而更愿意去了解这段历史知识;再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内容时,可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开国大典中的礼炮要鸣28响炮呢?”以此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将学生带入学习当中,从而能够顺利利用故事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2故事深入,理解历史:历史课堂中课前的导入只能够让学生短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要想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引导,活跃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思考。例如讲解《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可利用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同时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鸦片战争清政府受到欺辱的前因后果,教师可向学生分享一些历史故事,如中英开战两年之后,道光皇帝竟然还提出“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英吉利与俄罗斯是否接壤”等问题,从这些事件当中,让学生了解到清政府当时的昏庸程度,并以此为引导,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以及失败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与分析历史,深入思考。此外,历史故事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故事内容的真实性,把握尺寸,合理组织语言,不可将自身的个人感情色彩融入到故事中从而影响学生的认识;故事讲解节奏的安排上也需要详略得当。

3.3故事反思,领悟历史:历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非常严谨,但在课堂结尾阶段往往仓促收尾,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容易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而结合历史故事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在课堂结尾调动学生的兴趣,调控课堂氛围,进一步巩固整堂课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课下思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善于利用这一教学契机,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历史。如在教学“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时,可在课堂结尾向学生讲述商鞅得知遭到逮捕之后打算出逃,却因为没有通行证件导致秦国没人愿意收留,最后被抓惨死。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商鞅的悲剧命运是不是因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所害?他的死是不是说明自己的变法以失败告终?”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课堂中所学的内容,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思考,深化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极为重要,其不仅能够提升课堂趣味性,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因而,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历史故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伍成 单位:长沙市北雅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1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既往的发展历程与文史知识,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再现当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时空与心理上都很陌生而遥远,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述,难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想象,更难以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同身受。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充分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法,例如幻灯片、音视频等,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真实、生动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这样,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其结果往往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一课时,一开始笔者就打开一段录像:中国香港明星成龙先生率海外华人祭拜祖先的盛况。学生一看是他们崇拜的成龙大哥就特别的高兴,笔者就趁机提问:成龙大哥是祭拜谁呀?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祭拜这位祖先?让同学们畅谈所了解的情况,结果同学们争相发言,整个课堂氛围一下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及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向正题,最终,本节课在学生意兴盎然、意犹未尽的叹惋声中完美结束,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顺利达到预期。

2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为此,教师必须要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打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记得有一位叫吴聪灵的同学,个子小小的,但特别的好动、好斗、学习态度非常差,还不服从管教,上课时根本就不听,更不用说动笔了。象他这样特殊的学生,哪一位老师上课都头痛,但只有上笔者的课他非常的认真。他曾跟笔者说过这么一句话:李老师,你不象别的老师,整天说:啊呀,你们几个没来上课,我一节课不知省了多少精力,不知一节课有多好上。”他也曾跟其他的老师说:“李老师从没有把我当差生看,是我的朋友,我回答问题故意说错了,她也没骂我,还说我回答问题声音很洪亮,很大胆,所以她的课我爱上。”学生们有这么的传法:那历史老师(或那段长)看起来很凶,但上起课来很幽默,跟我们很好,我们很喜欢上她的课。笔者想,能得到学生如此好的评价,跟我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笔者感到很安慰。

3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加强师生和生生合作

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先进教学手法,就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是根据就近原则,前后桌为一小组,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在问题驱动下,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收集信息资料、讨论分析。在学生讨论时,会给予一定的指导。讨论完毕后,由各小组派出的代表进行回答,我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修正补充。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会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计划地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进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其中,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也有效践行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提出的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4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被引入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电教手段和各类文物、图表等教具,以直观、真实、生动的历史再现,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去探究和学习。我校虽是一所城区中学,但硬件设施不完善,全校只有两台投影仪,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史信心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评价考核就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既单一,也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应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来全面地、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学生在历史课堂的表现情况、发言情况等,也要纳入到考核中,这样将能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总之,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结合教学实践,开拓思路,以生为本,不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历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素质教育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出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人才。

作者:李丽 单位:龙岩七中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中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渗透

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实现对青春期心理教育要素的引导,同时有机地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历史教学需求,根据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的认知历史、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1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表现特征

在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其他家庭成员的陪伴较少,缺乏沟通渠道。在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开始增长社会阅历,使其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而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逐渐显露出竞争心理、较大的压力,使得青春期心理问题在其人际沟通、自我行为意识等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敏感的人际关系、不平和的心理、易焦躁、偏激的思想等。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急需加大对其心理教育的重视。

1.2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意义

广大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历史学科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使得历史学科教育的教育功能逐渐突出,而在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未来进行展望,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洗涤学生心理的学习,历史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人格、智慧,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初中历史教学中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具体渗透策略

2.1渗透创新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依靠互联网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快捷的获取,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学习需求,而在知识全球化发展下,整个民族的发展开始受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影响,于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其个性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不行”这三个字不要轻易说出口,有时教师对学生提出善意的忠告时,很可能会引起学生产生不安、恐惧的心理,导致学生们对冒险、尝试出现害怕的心理,对自我的发展进行限制,使得生活缺乏进步。根据学生出现的这种心理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历史中的成功人物在开始构想时,很少有人会对其给予肯定,如在开始发明蒸汽机船时,很多人对富尔顿进行数落,说他:“先生,你搞错了么?将一团火在甲板下生起,船能够航行么?”但是富尔顿在不断的创新下,将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在发明原子弹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时无稽之谈;在开始发明飞机时,很多人认为人不可能在天上飞;哥伦布认为地圆学说是正确的,想要从西方国家走到东方国家,于是为了获得旅途的资助,开始向各国游说,最后在游说十几年之后才获得足够的资助。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事件,逐步的渗透出这些伟人的创新精神,以此来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2.2渗透价值观教育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就是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而且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之后,还会产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历史教学中讲述的优秀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积极人生观,将对人们起到强烈的启发作用,而其其精神、言行都将传递奋斗的勇气、前进的力量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努力。如谭嗣同的报国之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的学生会认为他牺牲自己,想要实现对民族觉醒的唤醒,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佩的精神。而有的学生会觉得他本可以不牺牲,却没有逃走,这种死是不值得的。学生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其行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告诉学生谭嗣同的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他唤醒了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清政府的真实面目,其精神是可贵的。这样,学生在正确的认识谭嗣同的行为之后,就会重新的思考历史事件,对事件的关注也会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从中可以了解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有对其心理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价值观念的树立也将朝向正确的方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利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心理教育进行渗透将发挥极大的效用。

作者:吴伟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也势在必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就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脉络,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七到九年级阶段,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由于这些历史知识距离学生们生活的时间比较远,涉及历史的事件、人物部分难以记忆,在这个情况下,教师们可以采取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讲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的内容时,我将课前搜集到的电视剧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多媒体屏幕上播出。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注意力立即集中到多媒体屏幕上,我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歌词探究出东汉末年各方军阀割据的局势,最后导引出“三国鼎立”这一教学题目。在讲授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和三国鼎立形势图,并组织学生在讲台展示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和讲述历史小故事,这样使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中部分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繁冗,重点和难点较多,单凭教师在黑板前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会迎刃而解,起到水到渠成的特殊效果。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课的重难点是“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点。对于刚上初中不到一年的学生。在地理空间知识上理解比较差,要他们在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非常困难。根据这一特殊情况,我在课前仔细地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地理时空概念。同时我还把郑和下西洋路线部分做成填空形式的多媒体试题,把要求班级各个学习小组进行集中展示。通过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轻松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掌握本节历史知识的预期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1版新课标明确的提出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外,更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教学中只依靠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讲述,缺乏必要的情境渲染,导致不能触动学生内心世界感受,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情感共鸣,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中,我课前整理了有关红军长征过程中遭遇的艰难险阻地点的影视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如长征过程中的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等等,让学生探究长征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在今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呢?”学生们经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激烈讨论,最终得出今天长征精有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神八”升天等。通过以上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学科教学资源

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把教材内容相关教学资源全部列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访问国内外历史教育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图片素材”“历史教学资源”等,通过这些网站,可以丰富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载体,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同时多媒体还拓展历史学科资源,强化了德育教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项奎江 刘明会 单位:东辽县足民乡中学 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后,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取得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初中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以及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当中,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当中创新思维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当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从而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改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水平,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保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二、重视学生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只是将一些基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成为了承载历史知识的一种容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此,老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重视学生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从而保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来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历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只有在老师重视了以后,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下更好的进行独立探究的学习,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开展学习工作,更好的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加深对于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历史教学当中树立创新意识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简单的将所学历史事件的过程灌输给学生,应该将整个事件的发生背景、起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解释清楚,让学生对于整个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向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以及技能。与此同时,在这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与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初中历史老师往往采用的是比较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很难保障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无法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老师应该通过利用辩论赛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整个的课堂维持在一种相对活跃的状态之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当时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老师应该对课堂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将简单单调的历史知识进行丰富,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眼界的目的,为其以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历史教学当中,老师不能够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该让他们对所怀疑的知识进行求证,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思维的开拓,通过良好的教学水平来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当中所获取的知识比较有限,因此如果单纯地以来课堂知识来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难实现最佳的效果。所以说,应该将实践与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历史知识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当中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充分的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收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学生知识量的扩充,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来培养其质疑精神,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质疑精神以后,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将学习与实践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历史人文纪念馆以及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活动,让学生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历史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在实践当中来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现代教育工作当中,历史教学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历史性思维的培养,而是通过开展一定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具备理性与独特性,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后,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取得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初中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以及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当中,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当中创新思维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陈秋晓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