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实用性策略

时间:2022-03-04 10:02:21

导语:初中历史教学的实用性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的实用性策略

一、使用“读图识史”的教学方法。

1.图说重点

有的历史知识点很难讲解,教师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也很难让学生明白。这时,可以借助图片的直观性,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比如,在讲授“”这课时,可以使用华君武先生的那幅漫画进行讲授。

2.用图片将历史串起来

历史的跨度是很大的,比如,在专题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不同的图片来构建历史的框架。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在教授近代史时,可以用瓜分图来讲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用图片巩固历史教学

在进行复习课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受挫。因此,可以将图片穿插其中。这样,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4.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图片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隐性知识,把图片和课堂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辨析能力。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在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被唤醒,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条件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说,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师道尊严”一直被传统的教学观所信奉,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凌驾于教学和学生之上,忽视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只有在良好、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到培养和陶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2.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并不是一味讲解前人的观点,而是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传统的教学只是机械式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缺乏自我思考和表达观点的空间,课堂成为权威观点的阵地。权威的观点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缺乏充足的材料,因此这些知识很长时间内很少有改动,是僵化的。教师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辨,通过材料发掘其中的文化、智慧、人文内涵。多想,敢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问题最多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算是身心融入了课堂,用积极的心态来学习。

教师在课堂要善于设置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教师应该循序渐进,设置一连串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将课堂内容联系到了一块,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多讨论,课堂要充满讨论的气氛。没有讨论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死气沉沉,有了学生的讨论,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学生之间讨论,学生和教师讨论都是有意义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唇枪舌战。通过各抒己见,发现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设置讨论主题,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声音。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论题: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是不是全是负面影响?俗话说“:教无定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读图识史”只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措施的一些部分内容,如何让历史课堂更加有质量、更加有效,需要教育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

作者:谢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