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史书应用基本策略的研讨
时间:2022-04-22 04:22:00
导语:中学历史教学中史书应用基本策略的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史料的概念及理论根据
什么是史料?简言之就是指“历史资料”,著名历史学教授葛茂春在《历史科学概论》中指出:“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这类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用大量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关于史料的概念,史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只有第一手的资料(原始材料)才是史料,有的学者认为第二手的资料,即后人对第一手的资料所做的诠释或解释也是史料。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史料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文献典籍、图画表格、书信笔记、碑文民谣、实物、遗迹及音像资料等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
理论依据:史料教学法主要是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与从新材料、新情景中接受的有效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史料教学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目前,我们历史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兴趣问题,学生学的没有兴趣,教师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显得办法不多。我认为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的真实,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历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动的。绝不是干枯的理论和苍白的说教。而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回归到逝去的历史情境中,体悟到生活的历史,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离我们很近。历史源于生活,历史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通过历史现象、历史事实来揭示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精心运用史料,可以纠正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产生科学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3、可以塑造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结论,这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解释和观点以供选择,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通过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从中反映出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探究,就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4、可以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新课程标准的方法目标中也要求掌握这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史料或学生自己搜寻资料,来印证或评价书本上的观点,不仅能使学生对书本的观点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解,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了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极为重要的。
5、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中,史料的选择及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既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也反映了教师相关教学内容背后的专业积淀,以及寻求二者达成联系契合点的理解力和搭设沟通桥梁的操作能力。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历史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上,讲究历史意识、证据意识。
三、史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史料运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出现有效性偏低甚至无效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1、史料运用不充分
在学习中,“论从史出”大致有以下步骤: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提取信息,论从史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也应遵循这几步进行,某一步不到位即会导致史料运用不充分。不充分的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研读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史料理解不透,也就谈不上辨析史料的可信度,更谈不上提取有效信息,史论或问题的结论也只能由教师得出,这样的情况致使史料运用成了招牌,走形式而已。
2、史料失真失准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史料许多是从网上获得的。应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查找历史资料提供了便捷,但也带来了弊端。网络上所提供的史料多为转手的间接史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需要考证,但我们教师受时间和阅读面的限制,对网络上查到的史料不进行考证而直接使用,时常会发生史料有误的现象。一旦史料有误,给予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情景和历史知识也就出现差错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引用电影和电视剧片断的现象,如果是设置情景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把它作为史实就有失妥当,因为它们毕竟经过了艺术加工。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很多,走“戏说”路线的绝不能成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料,即使非“戏说”类也很难成为真实可信的史料。
3、“虚拟情景”缺乏史学的证据意识。(课本剧问题)
四、提高史料运用的有效性
1、合理选用史料
①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
教科书是最大、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今天课例就选择了几例)。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②适当补充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本节课就补充了几例)。补充的史料应遵循几个原则:一、史料应确保真实可信;二、史料与教学重点难点应紧密关联;三、史料的长短应适宜;四、史料的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史料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中学生而言,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但在若干不易理解之处,仍须插入注释,以补不足。而那些以观念为先导而非以史实为先导的原则编选的史料,必须符合大多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应尽量避免学术化和脱离实际的理论化倾向。五、课标要求。层次要求。在补充史料的同时,根据历史知识与史料本身特质、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选择史料必须注意的是: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不应是点缀或“插图”,它们本身就应成为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视而不见,一定要用足、用好)。另外,教材中的史料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这就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史料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真正服务于教学为目标,不要盲目求多求异,更不要搞形象工程。
2、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①指导学生收集史料
在补充史料时,如需学生自己查找搜集史料,教师最好要先行浏览一遍,因为史料太广,学生还没有能力甄别史料的真伪,教师应给与一定的指导。最忌讳的是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收集资料,课堂上不管是否贴切,长篇大论的读材料,没有规范性要求,没有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没有了积极性。(本节课之前让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做了相关的要求,博雅老师做了指导。老师可能会说,太麻烦,学生没时间。我认为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这样做,但一学期可以尝试做几次)。
②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材料。
无论是教材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或是图片史料等,教师首先应在备课时读透读懂,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特别是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教师要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涵的意思,指导学生辨析其中哪些内容可信度较高,哪些内容不太可信,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结合设问提取信息。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呈现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寻找史料中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结合中考的材料解析题)。
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强化史由证来。
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点拨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归纳、概括从史料中获得的认识,最后,结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体现了“史由证来”的意识。(如本节课课标要求层次较高,概述属于理解层次,分析属于运用层次,要达到目标要求,必须借助史料,否则只能空谈,或机械的记结论。又如,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教材上没有,但课标上有要求,只能借助历史资料让学生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要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对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史实说明的,教师也要补充史料,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史料,发挥史料教学的最大效益,还需不断努力探索。“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这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讲的,希望我们历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 上一篇:出口退税对外贸经济的影响诠释
- 下一篇:小议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