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历史解放论文

时间:2022-05-02 02:18:00

导语:社会主义历史解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历史解放论文

[摘要]本文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的产生背景、内容实质和现实影响等方面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30年前那场群众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停滞、徘徊、迷茫的中国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广大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思考:什么是思想,怎样完整准确理解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思想大解放,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推进了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观念更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个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展同进步、同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生气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兴起。30年沧桑巨变,使我们得出一个重要历史结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我国重大历史关头发生的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其实质就是:粉碎“”以后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按照当时党中央主要负责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就是要继续坚持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继续维护“”的“左”的错误,那就只能使中国继续陷入混乱和动乱。这当然是广大干部、群众所不答应的,他们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的错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这就不可避免地同“两个凡是”发生了冲突。

首先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明确表示反对“两个凡是”。1977年2月,当“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就对前来看望他的王震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思想。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和中共中央,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随后他又同前来看望他的中办两位负责人说,“两个凡是”不行。5月24日,他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进一步说,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1977年9月,在纪念逝世一周年的时候,陈云等许多老同志发表纪念文章,强调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反对唯上、唯书、不唯实的教条主义,实际上都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错误的呼声,也有力地冲击着“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如平反冤假错案问题,许多中央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干部路线是非问题,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问题,“十七年”的评价问题,农村“三自一包”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如何认识按劳分配和价值规律问题,等等,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路线是非、理论是非、思想是非之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几乎都遇到了“两个凡是”的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标准之争先于理论而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在广泛地进行。历史把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实践的呼声得到了理论的回应。在理论界经过一段时间酝酿的基础上,由组织、指导并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应运而生,其锋芒直指“两个凡是”,强调“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绝不能“躺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而要“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该文首刊于1978年5月10日出版的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头版发表,新华社当天向全国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刊登。这篇文章本身的鲜明针对性和它不同寻常的发表方式,使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先河。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领导下,从理论界到实际工作部门,从高层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一场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

哲学的变革成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成功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在这次全会上重新确立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为推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1978年12月l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历史意义。他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他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深刻论述了当前解放思想对拨乱反正、推进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这篇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标志,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二、解放思想使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解放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在延安时期,倡导解放思想,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是中国革命、在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在当代,我们党倡导解放思想,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2]“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首要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30年。解放思想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解放思想使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苏联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破除长期以来超阶段的“左”的框框,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坚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的“破除”和“坚持”,集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真正奠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解放思想把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们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许多曲解、误解和教条化理解,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认识。我们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精神文明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解放思想使我们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们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又拒绝了“全盘西化”的右的主张,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基本路线是总纲,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必须全面系统地加以贯彻落实。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

解放思想使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造成的危难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理论——邓小平理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领导党和人民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解放思想使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的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标志着我国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作为解放思想的新起点。同志要求我们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在这四个“坚定不移”中,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基础,没有解放思想的“坚定不移”,就没有其他的“坚定不移”。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向前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传统封闭半封闭社会向现代对外开放社会的转型期,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去处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以新的思想解放促进新的发展,夺取新的胜利。

解放思想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的活力源泉。要全面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我们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理论成果,又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理论的新起点,我们要紧紧围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并且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大力推进各方面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解放思想重在实效。思想的解放要落实到事业发展上来,在现阶段,最主要的是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为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坐而论道、流于空谈;要注重开阔视野,从国内外的比较中吸收营养、拓宽思路,不能闭目塞听、坐井观天;要注重总结经验,从成功和失败的分析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能把已有的认识和做法绝对化、神圣化。从领导的角度说,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鼓励探索,允许失误,保护创新。关键是发扬民主,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政治上的民主化就没有思想上的科学化。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要有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勇气,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不把别人的本本和经验当作教条,也不把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做法当作桎梏,一切由实践作结论,一切“拿事实来说话”。要把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统一起来,把实践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认识和发展真理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同志说:“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4]同志说:“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5]。30年解放思想的经验告诉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源头活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丰富的养料而使自己的思想永远富有活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注释:

[1][2]邓小平文选[C].(2):143、141,312.

[3]邓小平文选[C].(3):116.

[4].论“三个代表”[C].75.

[5].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