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构建与运用论文
时间:2022-04-03 03:28:45
导语: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构建与运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结合有害物种的扩散方式以及形成特点等,形成一套具有实际意义的全面的防控系统,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最终实现预防以及整治融合到一起的目的,实现最合理防控目标。首先,形成合理的预警体系在治理的时候,应该将预防工作当成是关键工作,然后合理的进行整治,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治措施。如果发现某个地区出现病害,要及时的认真地开展调查活动,并且将受到危害的苗木及时的处理,确保处理全面,避免出现病害散播现象。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对危害区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此地区的树木调运活动,做好检疫工作,降低病害外传的几率。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有病害,此时应该停止运送在所在地区进行封存,然后及时的查找原因做合理的处置,而且还要向相关的机构报告,降低病害的传播几率。所以,应该做好检疫队伍的建设工作,切实的提高工作能力,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其次,发挥群众的力量当前国家大力开展造林工程,不仅地域上非常广阔,而且规模上也很大,不过随着林业的发展,有害物种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比如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危害的区域也越来越大,而且治理的费用并不是非常充足,从业者的综合素养不高,防治工作任务量非常大,这些因素作用到一起使得最终的效果和实际的预期值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要充分的发挥群众的力量去参与到防控活动中,不但能够将防控工作的效率提高而且还可以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在防治有害物种的工作中,应该将多种措施综合到一起进行考虑,充分的发挥出群众的积极性,做好联动工作,这项活动开展的好坏会对整个的防治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三,开展生物防治活动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中,有通过手工的方式将受影响的植被处理,还可以通过诱捕设备对害虫捕杀处理。不过在众多的方式中效果最好,而且收效最快的措施是结合害虫自身的特性合理的选取生物防控措施,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结合针对危害物种开展的分析调查活动,在做好体系论证的前提之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将其敌对物种的功效合理的体现出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肆虐蔓延。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这种措施也可以取得非常显著地成就。较之于我们上文提到的手工措施以及物理化学等的方式,此种生物防治措施的优点非常多,比如不需要投入比较多的费用,而且对环境不会存在污染现象等等,同时还对林业资源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非常显著地益处。所以,当前应该积极的开展生物防控工作,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对于开展防控活动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第四,积极开发实用价值高的技术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除了上面讲述的内容之外,还应该积极的发掘上述物种的潜在的使用性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把他们合理的把控在环境许可的区间之内,确保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将其变成一种动物可以食用的饲料物质,不仅使得群众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防治这种生物,合理的控制它的生长,确保当地的生态能够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动该地区的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为其提供充足的饲料。第五,奖惩机制建设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徐淑艳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
- 上一篇: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 下一篇:林业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