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投融资研究思绪及结构设计

时间:2022-09-06 09:11:52

导语:林业投融资研究思绪及结构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投融资研究思绪及结构设计

一、林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条件的重要部门。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林业始终处于优化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当前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的森林资源仅占世界的4%,森林覆盖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林业受到社会对生态环境需求提高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对林木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森林资源、木材及林产品显得更为短缺。2005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达6000万m3-7000万m3,在未来10年内年均木材供需缺口在3500万m3-5500万m3之间,林业受到社会对木材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的巨大挑战。因此,林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投资的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但林业的投入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需要,环境问题仍然严重,木材供需缺口依旧巨大。而且林业的投入主体仍然是政府,社会投入明显偏小。1998年到2003年,我国林业总投资1245.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30.6亿元,占总投资的77%,而社会投资仅有315.1亿元,只占该时期投资的23%。

二、林业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林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于转轨时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需要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形式来支持林业发展,通过金融来促进林业发展,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然而,在整个林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没有建立一个适合林业特点,满足森林多重效益发挥的林业投融资体系,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未能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流向林业,使林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投资的可持续增长需要在林业产业和社会资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鉴于林业产业的特殊性,既要实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又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还要进一步做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整个林业进行细分,生态林业发展更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循环机制,解决“市场失灵”造成的资金运动障碍。现有的不健全的资金投入机制,难以保证生态林业持续发展。商品林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形成森林资源持续经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运行机制要求实现多元化的资金积累机制和高效的资金投放机制。然而,我国林业产业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这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说都是应当规避的,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正视林业产业资本投资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权衡比较。要真正实现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林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进行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资金的投入,尤其是社会资本的进入,这对解决林业资金不足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都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为了吸引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林业,必须探寻阻碍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最根本原因,以便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关键制约因素,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的渠道。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在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下对资源进行的跨期配置,其本质就是重组不同时期的现金流,最终实现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效率来连接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金融还能够为投资决策传递真实、可靠的信号,建立起有效的“筛选机制”,使低效率的项目投资被淘汰,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从而提高整个社会配置资源的效率。可以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林业也不例外。

林业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最佳途径。然而,以前我国林业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林业与金融结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金融有效地服务于林业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因此,如何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为林业提供金融支持,探索林业与金融有效结合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林业的背景下,探寻阻碍社会资本流入林业产业的根本原因,并将金融工具作为现实载体应用于林业发展过程中,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林业投融资体系研究思路与方向

林业生产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时间长、投资收效慢,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就营林的投资特征来看,在林木生长周期中,需要不断地投入,包括造林的投入和林木管护、采伐运输成本的投入。对于造林的组织来说,现金流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于林业的外部正效益产生的社会补偿收入(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用材林的外部补偿制度,且对用材林的补偿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在存在外部正效应的情境下,补偿是必须的,否则私人投资达不到社会对林业投资的最佳水平),二是林木成材后的采伐收入。林业产业前期的不断投入并形成林木资产且难以流动,到林木成材后采伐获得一次性收入构成了我国林业的典型金融特征。

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资金的使用如果不能带来效益,不能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或者因为投资风险过高,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投资者就会逐渐退出该部门而最终导致其资金断流。正是由于林业产业的特点以及资本增值的金融属性,形成了社会资本难以流入林业的巨大障碍,主要表现为: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收效慢,使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其预期的收益,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很难预测若干年后市场的价格、供求情况,造成林业生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极高,使投资者预期收益难以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生产周期长,极易引发生产者的资产流动性问题,使投资难以为继,短期资金难以流入到林业。

而且林业项目投资额较大,而森林资源资产的难以分割性,使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目前商品林投资已是林业投资的一大热点,打破了长期以来林业投资效率低下、回收期长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投资于林业还比较盲目,由于林业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和引种的时间还比较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商品林的投资造林或租地投资造林到底能否赢利、赢利多少,以及投资回报率、收益率等经济指标并没有相应数据进行支撑,因此必须对商品林业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测算,确定林业投资收益率的基本水平。以投资收益率作为基准指标,就可以深入地考量影响投资收益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营林成本、林业税费等相关因素对林业收益影响程度及所占比重,从而为提高林业投资收益水平提供解决路径:一方面营林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降低林业税费,清除影响林业收益实现的相关政策因素。

投资造林风险有多少、如何最优投资经营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总结与归纳,通过分析各种风险(包括政策、法律、市场等等)对林业投资收益实现的影响因子,以便采取相应政策措施降低林业投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促进林业投资收益的实现。林业投资存在周期长、流动性风险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金融工具现实载体,在林业产业和社会资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根据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的不同运行规律和投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融资计划及采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实现森林资源资产投资标准化,使短期资金和小额资本进入林业。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林业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有效吸收社会资金,借助于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跨期配置,从而实现资金积少成多,化短为长,实现林业投资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政府需要根据林业投融资运行的规律,根据相关金融工具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四、新型研究体系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林业投融资体系的研究需要将金融理念、金融工具引入林业发展中,实现林业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扩大了金融资本的辐射领域,另一方面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林业投资方向,提高林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投资水平,强化投资项目财务监督,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健康发展。

第一,有利于树立商品林投资经营方向和相应的产业地位。多年以来,林业投资项目以失败居多,其主要原因就是林业投资盲目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具体项目决策和建设的过程中,主观臆断,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造成了种种投资决策性失误。通过对商品林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测算出商品林投资经济收益与成本开支,得出较为科学、客观的结论,既不夸大也不贬低其产业收益与地位,为林业投资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第二,有利于加强林业生产成本控制,确定商品林最优投资水平。在进行商品林培育过程中,不同的地理种源、种植密度、施肥肥种以及整地等的投资成本是不相同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只有通过科学收集相关生产经营成本范围,确定各项成本的合理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加强商品林投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为提高林业投资经济效果提供科学指导。不同的经营措施及其经营强度都直接影响到林业投资的最佳经济效果。只有对该项目进行在各种经营措施下经济效果的评价,才能得出最优的投资水平。

第三,为营造林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林业主管部门非常缺乏有关商品林投资的相关成本———效益资料,这使得他们对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督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林业投资中,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完全性,对项目所需资金没有一定的尺度,往往出现了对项目的盲目概算。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造成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就是资金的严重浪费,投资缺乏效益。因此,产融结合有利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科学审核营造林的项目概算,为营造林工程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林业投资收益及风险分析,明确我国林业产业资本失衡的现状及本质原因,通过采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向林业产业流动。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资本成长与林业经济作用机理,从金融深化的角度,从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角度,直接考察林业产业资本的结构与效率,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长期资金筹集的问题,为资本形成开拓空间,使各项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尽可能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果,这有利于建立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因此进行林业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对于我国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第五,研究如何合理满足林业发展进程中各主体的融资要求,并对其金融供给体系进行深入剖析,设计一个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模式。以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供给推进林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力求既能实现推动弱质产业发展的目标,又能完善我国林业金融体系;既不以牺牲金融机构的效率、增加金融风险为代价,又能使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