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产业钻石模型分析
时间:2022-08-16 10:09:47
导语:林木种苗产业钻石模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及其竞争优势和政府对林木种苗产业做出的决策以及新形势下产业所面临的机遇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了内蒙古地区林木种苗产业通过发挥政府对产业的宏观领导作用,加快种苗创新研发进程;改变生产方式,加强林木种苗产业化建设;强化种苗监管和统筹兼顾发展等对策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的对策。
关键词:钻石模型;林木种苗;内蒙古
1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产业概况
根据2018年自治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区林地面积0.45亿hm2,其中森林面积0.2413亿hm2,森林覆盖率22.10%,苗圃地面积3.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0.07%。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子采集量921t,当年苗木产量288851万株,总育苗面积46837hm2,其中国有育苗面积占6930hm2。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培育种苗有油松、杨树、柳树、云杉、樟子松、桦树、侧柏、锦鸡儿,还有苹果、海棠、海红果等耐性较强的经济树种。内蒙古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探索容器育苗等新兴苗木培育技术,到如今已有大多市区全面推行容器育苗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苗木质量,平衡了苗圃高成本与低产出的巨大差距。近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产值在全国中所占比重相对靠前,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值为356732万元,约占全国该产业的1.49%,历年产业产值比重维持相对稳定。
2研究方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项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力的原因。他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即该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1],这四个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对于产业发挥其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机遇”和“政府”两个因素的影响对于该产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进行相关因素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一个产业的研究不是由其内在和外在因素直接对其作用。“钻石”体系是通过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双向强化的动态系统[2],因此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3内蒙古林木种苗业钻石模型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3.1.1初级生产要素。天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拥有众多林业资源,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势,全区海拔平均为1000m左右,拥有多个沙漠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较少。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差别也较大,气候、地形等因素导致内蒙古种苗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存在制约性,但同时环境条件的不同也给培育驯化不同良种提供了条件。3.1.2高级生产要素。①人力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内蒙古林木种苗业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集约化经营,仍有多数个体户经营苗圃,产业化程度低。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单位从业人员每年波动范围在400人上下,对该产业来说浮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每年林木育种育苗单位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经济分布与人均分布不均匀[3],导致有些地区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林业的发展,人口向经济发达市区转移成为趋势,这种人口迁移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种苗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②资本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前期耗费成本较大,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根据统计数据,内蒙古对林木种苗投资(2011-2017)相邻年份波动较大,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17年内蒙古林木种苗投资在全国排名第十,综合来说投资力度相对较强。通过对比,2013年至2017年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育苗从业人员人数与该产业投资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011-2017年内蒙古林木育种和育苗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表明产业投资情况也与人力资源变动相适应,政府及时调整投资额,使林木种苗产业投入与产出相对均衡,并使其有较高回报率。③知识资源。内蒙古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开办了一些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林业院校为自治区林业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保证了自治区对林业类人才的需求,解决了林业行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且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专门针对内蒙古林业发展的研究项目,提升了林木种苗的应用价值。资料来源:2011—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④基础设施。内蒙古拥有公路、铁路和航线等多种基础设施保障与其他省市进行经济流通。据信息统计,内蒙古规划“十三五”期间大兴安岭林区的道路建设任务,总投资约381.5亿元,用于林区国道、省道及林业第三产业的投资建设。且内蒙古拥有众多口岸,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必然会带动内蒙古林产品加工贸易等多产业的经济增长,以此推动种苗事业的发展。3.2需求状况分析。我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2.2亿hm2,根据近几次全国森林普查数据,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加,但增长率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立地条件优良的地区已完成种植目标,面临的新形势是对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而内蒙古有土地资源大但立地条件差的特点,导致普通树木无法在沙化地区种植,所以驯化良种在不良立地条件生长是急切需要解决的。3.3相关支持产业分析。3.3.1林沙产业前景光明。内蒙古沙化地区广泛,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4667亿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05%。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林沙产业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4]。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林沙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促进内蒙古林木种苗的发展,如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等抗旱性强的树种种植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对当地产生一系列经济价值。3.3.2中蒙药材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份额达到8000亿美元,而中国天然药物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中蒙药作为中国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中提升潜力巨大,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多个中蒙药种植基地,在当地也形成了一些深入人心的蒙药品牌。3.3.3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森林旅游业和其他涉林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内蒙古总林业产值中的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内蒙古第三产业涉林产业产值为912119万元,产值在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前,且这一产值比重还在逐年增加,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3.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特点。。3.4.1企业战略结构。内蒙古积极鼓励支持林业相关企业,使其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今内蒙古形成了一批以蒙草集团为代表的林业龙头企业,企业运用生态“大数据”[5]等平台精准治理内蒙古荒漠化严重地区,修复生态环境,在林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众多地区实现了由荒漠变绿洲的景象。3.4.2竞争优势较弱内蒙古林木种苗基地分布不均匀,生产方面,种苗基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种苗品种单一,存在数量供应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6-7];创新方面,对抗性强等广适性种苗改良研究不足,尤其不能满足困难立地条件的种苗种植;种苗监管方面相对薄弱,根据国家林草局2019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内蒙古对规定抽检单位的自检规范存在问题,反映出部分种苗基地对种苗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3.5政府分析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到对关于林木种苗的发展策略,并修订《中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法规文件,并于2019年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第一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培育创新种苗及其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给予肯定,各项法规的颁布也使各级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业更加重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相继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木种苗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林木种苗产业的规范管理,促进产业发展。3.6机遇分析。3.6.1集体林权改革制度激发产业潜力。随着内蒙古集体林权改革,逐步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办林业的目标,通过明晰林权调动林权主体的积极性,林业生产力也得到逐渐释放,成为林业产出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8],改革制度也使社会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林木种苗产业的建设当中,为林木种苗产业提供动力。3.6.2林业生物质能初露头角为种苗成产业创造条件。近年来,生物质能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林业产业与生物质能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9]。对于内蒙古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实现生态和经济提升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
4建议
4.1加强林木种苗产业化建设。①完善产业运行机制。林木种苗的培育及其研发生产并不只是依靠生产机构,通过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生产基地的生产以及种苗市场的信息化配置等一系列产业化运作,才能将种苗生产转化为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同时,加强种苗市场的信息交流,方便生产单位及时了解供求信息,为林木种苗的生产调度方向提供依据,实现供应单位与需求单位的精准对接。②发挥政府对产业的宏观领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林木种苗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比重,重点支持林业企业,吸引“人力资源”形成品牌优势。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认识[10],让社会更加关注林业建设,给予林木种苗在生态和经济建设中更多的发展机会。③加快林木种苗研究进程。在林业六大工程的带动下,经济林、能源林和用材林等多种林业建设的造林基础都要求有质量优质的林木种苗,结合林木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等方式加快对林木种苗的培育研究,以获得数量足、质量高和品种多的种苗。要利用好自身“知识资源”,形成“产-学-研”模式,加快对当地主要栽培树种的多方面应用研究以提升地区林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④改变林木种苗生产方式。我国林木种苗业发展迅速,无论是作为国家储备林还是绿化工业林,首先都要有足够的林木种苗供应。传统的人工培育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供给需求,要建立起有地区特色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提高良种生产力,同时对林木种苗产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使之朝着集约化、良种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11]。形成以国有苗圃为核心,地方集体苗圃为主体的生产体系。⑤推广林业种苗科研技术。林木种苗创新方面主要依托各级林业推广资金从而加大对种苗的创新生产培育研究,我国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较低,不能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只有相关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促进产业经济流动。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12]积极推广种苗创新研发项目,为林木种苗产业注入新的活力。4.2强化林木种苗管理。4.2.1地方性政策法规标准有待落实完善。目前仍有部分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木种苗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种子法》有关规定及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当地造林作业只满足于对数量上的要求,较少甚至不考虑栽培树种的质量和遗传增益,导致林木种苗质量下降,所以通过完善地方政策法规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是至关重要的。4.2.2“两证一签”制度亟待加强。造林苗木的“两证一签”能有效保障建成林分的质量,但目前存在有些苗圃在无证生产经营或生产经营许可证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各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林木种苗的“签”“证”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强化行政职能,建立责任体系制度,坚决打击违规生产。4.3统筹兼顾发展。新时代下,中央和政府对林木种苗的高标准使其对生产基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生产现状,内蒙古需要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林木种苗培育基地,并与之前的生产基地相互配合[13]提升种苗质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完善生产总纲,在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积极探索不同的发展方式,提高社会发展种苗事业的积极性。对林木种苗生产培育进行科学管理,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化、育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林木良种苗木生产供应体系[14]。
作者:刘濮源 陈益民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 上一篇:文广局持证上岗工作总结
- 下一篇:林业全产业链模式财务绩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