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23 10:35:39

导语:林业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现状及对策

摘要:介绍清水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在脱贫攻坚生态扶贫的重要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持续高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生态脱贫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林业;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现状;对策

1基本情况

1.1发展特点。清水县林业合作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益共享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使贫困户通过参加林业合作社获得了稳定收益。二是主体多元化。实现了党支部、协会、公司、个人和基地的有机联合。三是经营市场化。充分与市场对接,采取“互联网+”营销模式力求效益最大化。四是管理规范化。合作社依法制定章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统一为社员服务。五是扶持聚集化。争取项目资金,协调金融贷款,对扶贫效应较好的重点林业合作社予以专项扶持。1.2主要模式。1.2.1 “公司+基地+带农户”经营模式。清水县小利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以林地入股分红方式,流转村集体林地133.33hm2,投资800多万元,购进良种生态能繁母猪230头,繁育和驯化二代、三代生态野猪2000头。公司每年为草川镇兴坪村集体稳定分红10000元,长年雇用贫困户12名,无偿为45户贫困户提供仔猪和技术,按不低于市场价保证收购,确保收益。2018年累计出售生态野猪500多头,销售收入325万元,利润达65万元,其中,惠及贫困户受益资金达25.2万元。1.2.2 “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清水县兴农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231户农户342hm2核桃园有机整合,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五个统一”,即:统一果园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组织物资、统一果品销售,提高了果品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全村核桃收益达300多万元,户均收入在10000元左右。1.2.3 “村党支部+合作社”村社合一经营模式。清水县万家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农户”村社合一模式,经营林地面积33.33hm2,发展林下养蜂400箱,林下放养鸡2500只,种植牛子等中药材34hm2;采取“433”收益分配机制(项目、资金、物资入股占分红40%,土地入股分红占30%,合作社管理分红占30%)。2018年已实现收益分红84634.6元,涉及117户503人,其中惠及82户贫困户352人受益。1.2.4 “合作社+供销社+协会”股份经营模式。清水县金果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金果合作社、金集供销社、金集镇果农协会三方职能,构建“两社一会”新型股份制合作社。现有社员349人,果园面积880hm2。服务范围辐射金集、土门、贾川、郭川4乡镇46行政村,惠及584户2252人。2018年实现果品等经营收入2500万元,其中:惠及83户贫困户收入120万元。依托3000t果品气调库成立了“扶贫加工车间”,常年聘用贫困群众35人,主要从事果品收购、精选、包装等,年人均务工收入在2.5万元以上。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大部分合作社无论从社员数量、还是生产经营情况看,基本上是在村镇组建,服务范围有限,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成本高、效益差。2.2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现有合作社大多是由当地种植大户、“能人”或村干部牵头,这些人虽有一定经营理念,但作为合作社带头人,水平和经验明显不够,对市场研判决策能力不足。2.3林业科技含量不高。合作社以松散型的合作模式较多,参与专业合作的林业科技人员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合作社仍采取传统经营方式。2.4扶持政策不尽完善。近年来,地方政府虽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但是在解决合作社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方面扶持力度依然有限。2.5利益联结不健全。大多数合作社与林农是松散的供应或契约关系,仅仅起到解决本村农林产品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以及服务难的问题。

3对策思路

3.1围绕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围绕县域富民产业布局,按照西部苹果,东南部和中部核桃的产业现状,在郭川、金集、永清、红堡、草川等10乡镇培育以果品栽植、收购、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林业合作社;依托东部东南部林区、西部中部退耕还林区资源优势,在草川、黄门、松树、永清等8乡镇重点培育以林下养殖生态野猪、养鸡、林下套种中药材、森林旅游农家乐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示范社;利用县城周边川区气候、交通和水利条件,在永清、白沙、红堡、黄门、山门等6乡镇重点发展以绿化和经济苗木、造林乡土优质树种为主的苗木繁育合作社;立足科技支撑,在金集、永清、红堡等乡镇探索发展以构树、油用牡丹、刺五加、乌龙头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合作社。借鉴四川省脱贫攻坚造林作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专业造林合作社,支持其承担林业工程建设项目。3.2借鉴成功经验,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借鉴县域一些合作社成功经验,鼓励各乡镇、村组立足产业和区位优势,整合区域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资源,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示范效应好的合作示范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县进行推广。在全县果品产业合作社发展较为成熟乡村,继续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着力在塑造品牌、培育精品、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带动扶贫上下功夫;在林下种养殖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和资金短缺、效益不高的合作社,由县林业部门引导,加大合作社资源共享,探索组建林业合作联社,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构树、油用牡丹等一些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依托中科院、市供销社及各级政府的技术和资金扶持,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林业合作社。3.3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培育战略,林业部门应强化对合作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按照“212”发展思路(即:每乡镇2名林业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每贫困村1名林业科技特派员负责常年一线服务,每个合作社至少2名技术土专家全程操作),发挥科技人才带动作用,积极动员村专业大户、科技带头人等农村能人加入合作社;同时,大力引进一些高学历管理型人才和高、精、尖技术型人才加入专业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运行与管理,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引导合作社利用互联网+,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林产品销售问题,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增加合作社经营收入,提升贫困户参与度。3.4出台政策扶持,保障全面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林业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一是加大林业合作社销售产品销售扶持力度,对果品、林副产品的经营销售在减免税费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参与情况,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和实现补助贫困群众资金股份转化,提升贫困户分红比例;二是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与县域金融机构衔接协调,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林业贷款贴息项目,有效解决林业合作社融资难、资金成本大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大合作社奖补力度,县财政要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经营成效显著、带动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的合作社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合作社在生态扶贫中的发展活力。3.5规范运行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抓好产业建设发展,还必须加强合作社组织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章程和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监管、财务、分配等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定期开展社务公开,对社员特别是贫困户关心的经营收入、利润、分红比例等重大事项及财务支出,要及时披露信息,做到重大决策公开透明,财务支出清楚明白。让群众通过亲眼看、比对算等方式,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加入合作社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其参与和支持合作社发展与壮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林业合作社在生态脱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6):56-58.

作者:杨国权 单位:清水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