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索

时间:2022-11-19 10:45:03

导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索

1病虫防治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自然林业过渡成为现代科技林业,市场的产业结构也从单一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转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林业技术的支持,才能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1.1病虫灾害的高发致使森林资源损失严重。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森林的覆盖率也极广,近几年植树造林活动的大肆开展,使我国一些水土自然资源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情况得到了改善,随着森林植被的增多,伴随而来的就是害虫种类、数量的增多。本人是一名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林业工作22年。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绿色植被的增多也给森林防护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病虫灾害的诱发原因有很多,新物种的引入就是及其关键的一个原因。其中,病虫的高发是病虫灾害的一个显著特点,高发主要是指原本绿林里的病虫灾害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害虫物种又产生了,这种高发态势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1.2病虫灾害治理不易,大面积爆发情况频发。就我国的地理环境而言,地质结构复杂,受灾情况不一,想要统一管理治理基本是不可能的。地域差异性强、植被覆盖率高,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显著特点,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地域的交叉性造成了害虫的种类繁多,防治不宜,病虫灾害不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还常常爆发大面积的病虫灾害,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森林的一种灾难,给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给森林的防治工作带来的极大的阻碍与挑战。

2开展病虫防治工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森林资源的经济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进行传统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改革,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得不到保障。只有进行生态与经济双重保障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林业市场的经济地位;随着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破坏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确实使森林资源的流失得到了缓解,但病虫的危害仍然存在。2.1病虫灾害的防治意识不强。目前,人们对于前几年乱砍滥伐造成的环境破坏后果仍然心有余悸,温室效应以及水平线上升给人们敲响的警钟犹然在耳,人们的人工造林工作仍然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很少有人关注森林害虫防治的问题。人们对于病虫防治的意识不强,对于害虫繁殖带来的重要意义视而不见,导致了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不仅得不到支持,还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比如说,一个简单的马尾松害虫防治,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灾害;尤其是在人们植树造林活动的大力开展下,病虫的种类正在日益增多,森林的水土流失看似得到了极大的控制,殊不知,一个更大的森林危害正在逐渐成型,并且人们对此问题依然不予重视。2.2病虫灾害的预防以及治理措施不到位。就现阶段我国的森林环境监测以及预报而言,对森林病虫灾害的预防措施和方法还不到位,没有具体的监测网点和完善的监测制度。在原有的害虫防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推广的力度还不够;而传统的农药喷洒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森林害虫及时控制的需求,不仅致使森林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还污染了其他的植被,尤其是造成了一些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其增长的越发肆虐,使林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工作难度增大,也让害虫防护人员的治理工作处在一个较为被动的局势中。

3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

我国地貌资源丰富,自然森林资源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林业市场的基本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更新换代,传统的病虫防治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国家经济体制的运行需求。3.1强化防治措施的科技性。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应用范围较广,将森林害虫的防止手段科技化是降低地域差异造成的治理难度降低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而言,由于森林覆盖率面积较广,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开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将森林的防治引入到科学研究中,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防治工作开展的困难性。3.2促进生物防治手段的大力发展。本人22年来一直从事林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多次在工作中获得上级表彰。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而言,相较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手段,生物防治则更加环保,在消灭病虫的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对其他植被的伤害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生物防治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现阶段较为环保的,那个对森林病虫的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无菌无毒的生物制剂,进行病虫灾害的防治,还能减少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的病虫灾害防治手段。森林的病虫防治工作是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开展的存在问题是现阶段除了降低林业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之外最为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加强森林害虫的防治力度,让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建设获得有效保障。

作者:唐惠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