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研讨

时间:2022-08-01 11:30:34

导语: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研讨

1林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状况

1.1国外林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状况林业作为一个特殊且重要的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有非常高的关注度,被不断的高效化、多元化并可持续发展化。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林业提供持久有效的资金而将林业列入国家财政范畴,例如美国国有林的统收统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政府掌管着全部的收入和支出,出现赤字也由财政补贴;同时,各国国家对于林业发展有不同的政策。例如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提高补助标准,实行优惠贷款和优惠税收的政策,建立林业基金的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选择鼓励林业发展,增强国际交流,引进发达国家资本等方法。例如印度,全国有20个左右的社会林业项目得到了国际基金的援助,金额达到33.8亿美元。

1.2国内林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作出了对林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政府通过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大幅增加了对林业投资的额度。2005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又联合出台了新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扩大了贴息对象和贴息范围,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中可知,把有效增多农村担保物种类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条件,实行为农村担保的信贷产品形式多样化,对在农村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1],这些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总体看来,除少部分是市场引导的产业发展性投资,政府投资和社会公益性投资组成了我国林业投资的绝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专项资金提取和拨入、专项资金拨款、基础建设拨款、财政服务拨款在内的政府无偿投入;林业产业国债资金及贷款财政贴息;由绿化基金、育林基金、造林建设基金等组成的基金制度体系;发行证券筹集资;外国资金流入[2]。林业投资总量持续增长,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得到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强林惠林政策,有力促进了林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可喜的是,随着林改的全面推进,一些创新性融资方式应运而生,典型的就是林权抵押贷款,不仅盘活了森林资产,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更促进了森林资源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加速了林业的长时效发展,对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林业投资及融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林业投入资金相对不足林业资金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显著差距,而且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未正式纳入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这使林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着林权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林业的后续发展。

2.2林业融资渠道窄表现出过分依赖国家基本建设投入,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投资为例,虽然近些年来,信用贷款、国外资金、本身筹集等筹到的资金在不断增多,但事实上比例很小并且还不稳定,林业融资基本上是由国债资金、中央出资实现。

2.3林业生产特点弱化林业投资的动力商业性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贷款动力不足,客观上形成林农融资成本高,贷款约束大,手续较繁锁的局面,林权抵押贷款实施范围有限。据马九杰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林农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限制,即使是在我国林业融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如福建省也是如此。据调查,永安林农林权抵押贷款覆盖率只有2.8%,许多样本存在贷款约束,占到总数的41.4%。

2.4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一直受到社会歧视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税费、信贷等优惠扶持政策不在少数,但都只惠及国有林业经营者如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等,这是政府单方面的重视国有林业发展的结果。这些政策不但未对非国有林业经营者起到促进作用,还对它们的要求更高。由于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许多方面很不平衡,导致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市场困难,各类社会资本在投资林业方面十分受挫。

2.5林业资本市场处于不完全资本市场根据现有的情况,给中国的林业资本市场定性,它是一个“不完全资本市场”,市场中的各种机制常常不受控制,资金的流动速度缓慢,林业融资途径十分有限还时常受到阻碍,由于各种原因社会资金很难为林业所用。另外,林业贷款缺乏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森林保险发展缓慢,安全性还得不到较好的保障。由于金融业发展的制约,我国保险公司业务形式相对单一,覆盖面较窄,农村保险不受到重视,拓宽林业保险业务是目前促进林业资本市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3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的建议

由于林业具有公益性和弱质性,需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私人部门在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未来林业融资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应该是政府和市场的紧密配合。政府需要制定各种政策以及对林业投融资做详细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一个非常神圣的使命,就是为林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提供一个包括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基础设施等在内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且做好发展林业的宏观调控;从发展林业产业来看,其本身有很多具有稳定收益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比如:速生丰产林工业、造纸工业、人造板工业等,都可以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私人部门通过市场化的投融资过程来配合实现各级政府的既定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1明确政府主导地位,积极完善并推动相关政策①强化公共财政对林业生产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林业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护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南斯拉夫Sinko教授在2001年6月芬兰举行的题为”FinancialInstrumentofForestPolicy”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提出“造林以及私有林管护成本不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取而代之。州在林业方面的预算针对管理、计划以及林业服务,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政府对林业的扶持。”②政府应大力促进金融机构放贷,降低林农贷款成本。各级财政部门在做预算时应做好专项贴息资金的安排工作,也就是在年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拿出一定比例来支付利息,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林农融资的压力;此外,将来源稳定的林业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册林业担保公司,为造林项目贷款提供担保,辅以形成的林木资产作抵押,通过信贷资金放大林业投资倍数,为广大林农享受林权抵押贷款带来的融资便利创造条件。③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可以将扶贫款、农业开发贷款与造林结合发放,鼓励民众将养老保险金用于林业投资,并开展相应的论证与试点工作,通过制定灵活倾斜的金融政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努力营造社会各方面资金向林业聚集的良好环境。④要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扶植非公有制成分的发展。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以参与林业开发建设。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在税费征收、资源利用和投融资政策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金融部门也应加入到林业开发建设的大潮中,尽快出台林业信贷扶持政策。比如发放利息率低、期限较长的贷款,对零散农户造林育林贷款在一定限度内放宽条件等,降低林业投资进入门槛。⑤建立完善的政策性保险体系。林业政策性保险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林业保险的供给。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其间容易受雨雪、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较高,因此,用森林保险来控制风险十分必要,政府的做法是积极介入,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用来提高林农投保和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扶持林业产业。具体说来,政府要积极扩大保险的品种。开发围绕整个林业产业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发展符合植物生长和林业企业生产特点的保险,以及森林火灾保险,同时试点开展植物病虫害保险等自然灾害保险工作;提高保险赔付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林业保险体系。⑥建立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合理界定林业投资范围,健全林业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简化林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稽查制度。分级重点稽核,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林业建设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注重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决策责任追究制日臻完善。

3.2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从市场层面来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林业部门与有关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政府的组织优势结合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机制,通过不断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林业发展问题。①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林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金融部门应适当放宽对普通林户的贷款条件,实行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利率,不再上浮,以显示优惠于其他产业的贷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四种模式:第一种为直接以林木做抵押申请贷款的模式,即林业户将林权证抵押给金融机构来获取抵押贷款,也就是贷款的抵押物是林权证上记载的林木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林业户申请贷款的成本;第二种是以林权证为信用保证的联户联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即信用贷款模式,以“自愿联合、多户联保、定期还款、风险共担”为基本原则,成立人数适中的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成员是农信社实行优惠贷款的对象,通常都免评估、免担保;第三种是前两种的融合,也就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它需以信用为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必须由农村信用社评定,并且达到信用社信贷的标准,才能发放免评估、免担保林权抵押小额信用贷款;第四种是林权反担保贷款模式。首先需要担保机构向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贷款进行担保,然后借款人以林权证向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②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林业要素市场,保障基础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服务。林权市场化需以高效、专业的林权转让市场为交易平台,交易费用在很大幅度上得以降低。目前尽管已经形成为林农和金融机构提供确权、评估、登记、监管等服务的林业要素市场,但因缺少相关和森林资源评估的专业队伍以及规范的评估技术标准,出现评估的结果和实际资源价值背离的现象,阻碍了林权流转的顺利进行。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加快建立规范的林权评估机制和提供顺畅的林权流转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森林资源资产流转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使林权价值得以确定、使林权市场交易的计量可靠性得以提高,为信贷抵押提供了保障,为林权流转提供更加顺畅的服务平台。③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融资中的作用。发挥其深入基层、点多面广优势,创新信贷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林权证小额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宽银行资金的投放领域,这种方式能有效缓解“三农”问题,并且通过运营金融资金使银行、企业与林农多方受益。④利用宣传手段,提高林农自筹资金意识。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完善林业融资机制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规定,转变林农传统的资金自筹意识,提高广大民众的市场融资力度,鼓励群众积极投入到林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报刊、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将各种融资的对象、范围、利率、程序等内容进行大范围宣传,从思想上解除林业生产融资难的顾虑。⑤扩大利用外资。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林业国际合作的新动向,利用当今世界的环保风潮,主动参与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民间组织的援助,吸收国外市场的资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完善的林业融资机制有利于降低营林风险,提高林业的投资回报率,进而调动林权所有者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在集体林权制度的深入推进中,各地政府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林情,稳定林权政策、强化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分散经营风险。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拓展本地金融市场,有效促进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信社等这样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型金融机构进驻农村地区,演变成有效竞争、产业分工的庞大体系,使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问题得到很大一部分解决。为社会资本流通到林业生产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林业融资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