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木材主伐对经济发展影响及措施

时间:2022-03-16 09:47:00

导语:停止木材主伐对经济发展影响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停止木材主伐对经济发展影响及措施

2010年8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按照《规划》,结合“天保”二期工程实施,从2011年开始,可采资源基本枯竭的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要全面停止主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要大幅调减采伐量,逐步停止天然林主伐。本文着重就停止木材主伐对伊春经济发展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一、伊春林区基本情况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腹地,属重点国有林区,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市,也是国家开发较早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和森林工业基地。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86%,有林地面积31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立方米。作为小兴安岭主体的伊春林区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支流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分布着红松、云杉、冷杉等110多种极其珍贵和典型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生物种群多样,保存完整,其中野生动物434种、野生植物1396种,是我国重要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

二、停止木材主伐的必要性

伊春林区开发建设60多年来,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产量最高时约占全国的1/5,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近70亿元,同时形成统配材差价300亿元。长期高强度开发、过量采伐,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林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林木资源锐减、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和问题凸显。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伊春长期面临“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重重。2005年,伊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8年又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1、伊春林区森林资源急剧萎缩,整体生态功能趋于脆弱。与开发初期相比,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多年冻土退缩,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森林蓄积和可采成过熟林蓄积由开发初期的4.28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下降到2.2亿立方米和320万立方米,分别下降了55%和98%。所属17个林业局中已有13个林业局无林可采,其余4个林业局严重过伐。森林龄组结构失衡,中幼龄林占85%,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50%以上。

2、社会发展欠账较多。林区开发初期实行“先生产、后生活”方针,生态功能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严重滞后,遗留了大量历史欠账。林业职工年均收入不足所在省城镇职工平均收人的50%。林区发展相对独立封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依靠森工企业,致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林区路网密度小、等级低,弃养路、断头路多,电网孤立落后,部分林场(所)尚未通电,大多数林场(所)没有安全供水设施。

3、对于加速推进经济转型意义重大。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伊春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状况有所缓解,但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林区已成为最薄弱的领域。因此,抓住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这一重大机遇,对推动伊春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三、停止主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伊春“因林而建”、“因林而兴”,也“因林而困”、“因林而衰”,全面停止木材主伐,对“资源依赖症”仍然存在,木材采伐量大、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林业局来说,“震动”和“阵痛”将是真实而具体,对伊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带来巨大影响。

1、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一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木材产量调减100万立方米,调减幅度为74%。按2010年可比价估算,将影响木材采运业、林产工业等产值减少62.5亿元,增加值减少25.9亿元,对经济能否保持“十一五”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带来严峻考验。二是原料短缺问题明显。以2010年为例,全市林产工业共需原料240万立方米,停伐后,扣除外购进部分,缺口将达100多万立方米;细木工板、胶合板、家具和木制品原料短缺135-145万立方米。三是食用菌原料更加紧张。2010年,伊春林区生产食用菌5.6亿袋,利用锯沫原料37.6万吨,其中80%来自本地。

2、地方财政及林管局利润大幅减收。伊春林区是典型的“木头财政”,主营收入的60%来自木材销售,对木材的依存度依然很高。全面停伐,税收预计将减少1-3亿元,财政收入减少7553万元。林管局木材采运业和木材其它产品及业务利润减少6.2亿元。各林业局将直接减少木材销售收入7.2亿元,减提育林基金8641万元。受各种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支出缺口进一步扩大,政企合一体制下,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形势更加紧张,运行将更加艰难。

3、对就业的影响。木材产量调减后,将新增5万富余职工,劳动力压力大的矛盾13益突出。停伐后,林业企业调查设计、采伐、运输、贮木、检验、销售、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将严重萎缩,将有75%的林产工业企业(大约840户)面临停产或半停产的考验,而且与之相关的一些产业如商、饮、服等也将受到影响。各林业局因木材停伐就业受到影响的劳动力可达8万余人,其中在岗职工5.77万人。从2009年数据推算,林业职工通过木材生产和运输年人均实现收人3600元左右,停伐后这部分收人将减少3/4。

四、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伊春林区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保护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而全面停止木材主伐,这是国家赋予林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错过机遇就是丧失发展机会。面对减产带来的考验和压力,伊春林区当务之急要积极研究生态保护的深化问题,研究全面停止主伐后的应对措施,研究林区的发展方式,摆脱“资源诅咒”,真正用市场的思维、经营的头脑谋求发展之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停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阵痛”,从而做到停伐不停止发展,停伐不影响民生,切实走出一条不依赖木材生产的经济发展新路,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的转型。

1、以停伐为动力,加快体制、机制转型步伐

一是要从采伐木材向森林经营转变。从以木材收入为主向产业收入为主转变,学会培养税源,发展产业,谋划经济。要研究综合开发林区生态经济的产业链条,实现由过去单一的木材为主向多元开发森林生态的综合收益转变。二是要从生产经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林业局各职能部门在服务上必须从抓项目、抓招商引资落地,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上来,必须从角色定位、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彻底的转型。三是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林业局机关、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撤并林场(所)等方面改革。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林区各项改革。

2、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一是林业经济林中发展。依托木耳、蘑菇、蓝莓等丰富的林业资源,突出生态特色,打出品牌,发展林下种植、林中养殖,同时围绕打造林产品绿色食品园区,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色项目。大力扶持职工利用林下资源搞林中养殖、林中种植,发展林业特色经济,促进职工就业、致富发展。二是林区工业林外发展。林区大规模发展工业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企业成本制约产品利润。研究规划在林区边缘地区集中建设园区,如大力发展铁力工业园,带动林产品精深加工业,背靠林区、面向市场,引进好项目,发挥好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三是支持矿产资源开发。小兴安岭是我国的重要成矿带,铜、铅锌、钼等矿产丰富。按照“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发展全局、造福一方”的原则加大探矿投入,划定一片区域,集中开发。四是抓好大产业、大项目、大园区。依托优势,搞好规划,科学合理定位,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实现集聚发展。利用优势条件,通过主动对接大集团,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通过裂变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

3、做好政策和资金的对上争取

国家“天保”二期工程已明确对木材调减、森林经营和培育任务、林业减收及相应增加管护人员工资、管理费等相关事宜,伊春应抓紧研究上述政策之外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森工林区承担资源、行政和社会管理的部分人员没有纳入天保二期补助资金,争取国家和省给予支持帮助。二是争取将木材停伐发生的政策性亏损纳入财政解决。将林业三级管理人员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林区资源管理和社区管理费用纳入财政给予全额解决。将由木材收益承担管理费单位费用支出纳入财政解决。三是争取国家批准扩大原料林基地建设。林板、林纸一体化是国际上林产工业发展的趋势,争取国家把低产林改造纳入原料林基地建设计划,解决原料短缺和造林资金投入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