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论文

时间:2022-01-06 05:38:00

导语: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论文

1.1规划设计、项目投资和机构设置。“八·五”期间,桂林市完成了《广西桂林漓江两岸绿化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和《漓江植树和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报告》。“九·五”期间,编制了《广西桂林漓江流域绿化工程总体规划》,共投资4500多万元,造林1.28×104hm2,封山育林2.5×104hm2。完成了青狮潭、海洋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考察和总体规划以及桂林市漓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桂林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编制了桂林市漓江两岸绿化工程——基干林带补植和彩化实施方案。

迄今,桂林市、县(区)林业局已先后成立了桂林市漓江绿化管理站和阳朔县绿化工作站,共配设编制60人,并聘用近百名农民护林员,专门负责漓江两岸的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1.2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及石漠化生态治理。10多年来,桂林市在漓江流域共完成人工造林15.79×104hm2,完成封山育林12.23×104hm2,在此基础上,开展石漠化生态治理。关闭了漓江上游公路沿线的全部采石场;在漓江沿线10多座石山开展人工植树活动,共植树6.9万株,石山绿化覆盖率达到76%。近年来,桂林市重点实施了漓江基干林带绿化彩化工程,种植枫香、孪树、黄花黄槐、木芙蓉、紫薇等彩色绿化树种20多万株。

1.3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六大重点林业工程之一[1],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2]。桂林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漓江上游区域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19×104hm2,其中退耕地造林0.56×104hm2,荒山荒地造林0.38×104hm2,封山育林0.25×104hm2,大大提高了生态林的比例,增强了涵养水源的功能。

1.4漓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目标[3-5]。桂林市在漓江上游建立了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治区级水源林自然保护区、青狮潭水源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65×104hm2,占漓江流域总面积的24%。经过多年建设,成立了相对应的管理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从事水源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设置日益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执行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区防火、查处毁林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在保护区内广泛使用了野外自计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技术,保持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三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功能,为漓江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5水源林害虫管理。1998年广西桂林市兴安、龙胜、资源县交界的国家级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曼椆人工林及周围天然林被皱绿柄天牛Aphrodisiumgibbicolle(White)严重危害,造成大量曼椆树枯死,严重威胁着这片水源林及周边水源林的安全。1999年到2006年桂林市林业局、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学协同进行了研究治理,有效抑制了皱绿柄天牛的危害。

1.6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意识与生态公益林规划。积极开展《森林法》等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调研和保护活动。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漓江上游水源林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并实施《漓江水源林管理办法》。规划漓江流域生态公益林29.4×104hm2,占有林面积的64%,其中列为国家生态补助试点面积的12.1×104hm2,占有林面积的26.4%,每年按4.75元/亩兑现管护经费给农户,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水源林、阔叶林现象,对保护漓江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1.7农村能源建设。桂林市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摸索出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多年来,桂林市在漓江两岸实施沼气建设项目,共投入3000万元,累计建沼气池20244座,使漓江两岸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0%。沼气的推广利用,解决了两岸大部分农户的生活用能问题,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从根本上扼制了漓江两岸森林植被的破坏与砍伐,有效保护了漓江流域森林资源。同时,实现微气候建构,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漓江上游及两岸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资源利用和毛竹插花林的保护。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兴安、龙胜、资源县交界,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虽然与一些大学联合进行了生物物种的考查,如天牛,蚁类名录的编制,但对野生动物的演变调查,如啄木鸟的变化了解,特别是稀有昆虫物种的变化不清楚,如蝎蛉等。对丰富的动物资源也未能形成保护性利用。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976年建立之初,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群众经营的毛竹插花林133.07hm2。其中约60%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由于当年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社区签订了允许老百姓长期经营砍伐的协议,所以保护区内的插花毛竹林由社区群众一直经营至今。一方面国家法律不允许砍伐,另一方面老百姓多次找到保护区要求砍伐,给猫儿山保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种矛盾既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2.2海洋山、青狮潭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管理机构及资金和基础设施。海洋山、青狮潭这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因历史原因,均未进行总体规划编制,边界不清。由乡林业工作站代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也没有财政拨款,给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当前为使贵广高速铁路能顺利通过,需协调处理好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迫切需要对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编制。

自然保护区的护林站都是木房居多,条件极为艰苦,不少站点由于缺资金改建,都变成了危房,不仅严重威胁着保护区职工和境内村民的生命安全,而且也影响保护区景观形象。大部分的护林站和保护点未通公路,对森林保护、森林防火、侦察破案、科学研究等工作极为不利。

2.3漓江上游水源林保护区内采挖矿、林农利益与保护的矛盾。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部分矿点是以前保护区尚未成立就开采的,划定保护区后,由于没有进行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加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不一致,该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2007年,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调查设计院编制完成的《海洋山护区总体规划(初稿)》也因为矿产资源问题一直无法进行评审。漓江上游水源林区林农,由于山多田少,自古以来,都是靠山吃山,农民主要靠生产木材和竹材维持生活。但现在为了保护水源林,村民做出很大牺牲,国家补助每亩只有4.75元。生态林补偿标准过低,其林地收益远远低于出租土地或种植商品经济林的价值,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3.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具体措施

3.1影响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目前影响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矿业和农林业矛盾,因此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以教育保护生态资源为中心,加大宣传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教育和认识力度,特别是对与经济利益有重要关系的矿业和竹业的教育和宣传;以加强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资源保护性利用为重点;以协调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投入停止矿业使其产业转向和控制竹业的补偿资金,使矿工和农民逐步转向实施林业生态经济产业,实现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3.2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2.1解决保护区内插花毛竹林的具体措施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猫儿山保护区插花毛竹林的管理,允许适度间伐。借林权制度改革之机,由当地人民政府收回重复颁发给村民的《山界林权证》,保护区管理局与社区群众重新订立插花毛竹林经营协议,并将原竹山面积进行重新核实,并圈定范围经营,群众经营活动必须在保护区管理局的监督之下进行,砍伐前后都要执行报批、验收等规程。

3.2.2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海洋山、青狮潭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明确边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完善管理机构。加大对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实际,不断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划,既要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又要兼顾地方经济发展。

3.2.3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保护利用漓江上游生态公益林资源。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提高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是减少农民对公益林的采伐,保护公益林的重要手段。建议:一是由政府每年从漓江下游受益部门的收益中提取一定费用作为漓江上游水源林保护区的补助经费。控制毛竹林和其它商品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面积,提高漓江上游林区森林蓄水量。

二是挖掘促进水源林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林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动物开发观光旅游以及龙胜的香根草编织等项目,促进群众增收。三是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请求提高漓江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促进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强护林自觉性和积极性。

3.2.4科学发展毛竹,促进林农增收。毛竹种植利润较高,经营好毛竹林是林农自行解决生活问题的好办法,在有效保护阔叶林面积不减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毛竹,科学实施毛竹低改,大力发展竹杉、竹阔叶混交林,增加森林的蓄水能力,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3.2.5履行环境责任,节约水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环境责任应是履行环境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为履行环境义务,每个国家应完善立法,加强绿化,强化环保意识。建议对漓江上游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与治理,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程。在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控制单元,确定规划目标,设计规划方案,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与决策。在漓江上游两岸逐步建立高标准节约水资源型的农田网,减少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从而为漓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摘要】回溯了漓江上游及两岸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历史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林业,2001,(2B):3-12

[2]朱剑红,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人民日报,2002年1月11日

[3]蒋有绪,郭泉水,马娟.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307-345

[4]刘世荣,蒋有绪,史绍民等著,中国暖温带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95

[5]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