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影响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7 05:06:00
导语:农业影响对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有利的一面
1、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而且,加入WTO后,中国也可以成员方身份全面参加国际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
4、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乌拉圭回合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
5、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乌拉圭回合后,由于各国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中国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出口。据WTO秘书处估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关税削减幅度为37%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大的农产品是鲜花、植物、蔬菜、油籽、谷物等,减幅在40%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小的农产品有奶制品、糖、动物及其产品,减幅在32%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基本达到乌拉圭回合确定的24%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成员方在市场准入量(即关税配额量)上也有明显的增加。小麦关税配额量增加了80.7万吨,大米增加了107.6万吨,玉米增加106.5万吨,奶制品增加了72.9万吨,大麦增加了55.2万吨,食糖增加了29.2万吨,植物油增加了11万吨,棉花增加了6.1万吨。这对扩大中国具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出口十分有利。
二、不利影响:
1、对我国现行农业政策的影响
尽管目前中国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大多符合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规定,不须做减让承诺。但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将受到限制,而且我国不能再使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农业,这样不利于对我国农业的贸易保护。
2、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一方面引起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使国内主要农产品大量积压,增加"卖难"矛盾。这样势必影响农民收入,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减入对农业的投入,进而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中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和保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如果国内粮油生产受到打击,则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4、对我国农业管理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情况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因农户相当分散,生产规模很小,生产效率不高,单位农产品投入过高,不具备与国际农业生产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竞争能力。
5、对农业就业的影响
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加入WTO后,由于农业生产部门的部分收缩,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然而由于当前我国2亿多文肓和半文盲中的2/3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太低,再加上农村信息、交通的闭塞,农民转置成本太高,农民的再就业困难很大。
三、对策
1、调整农业政策
(1)制定相应的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尤其是农业协议规定允许的"绿箱"范围内的政策。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但其中的"绿箱政策"则为各成员加强国内支持政策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在农业框架下支持其农业的有效方式,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支持规则中所给予的优惠条件,制定规则允许下的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2)制定和加强农业收入支持政策,农业收入支持主要有灾害补贴、差额补贴、农产品储备补贴、农业优惠及贴息贷款、投入品补贴、农业保险计划、农产品储备制度等,农业协议在强调减少国内价格干预,开放国内市场时,对收入支持政策的要求则较宽松,因此可制定和强化收入支持政策,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3)制定农业投资政策。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政府向农业部门提供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结构调整、环境和资源保护等的投资和补贴没有限制因此,可实施农业投资政策,并加大支持份额。
2、调整农业结构
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及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调整农业结构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宏观导向上,一方面要预测市场供求变化趋势、价格涨落情况、市场需求容量,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流通承载能力,以及交通运输和储藏加工条件,这样才能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风险性。
(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适应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无污染等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农业生产结构也应随之升级转型。
(2)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要按照国际市场质量标准来调整,加强质量监测和动植物检疫,在品质、色泽、档次上不仅要与国际规格接轨,而且要创造世界第一流的名牌品质产品。
(3)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太低,农业还是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为此,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攻关、开发、应用和引进,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要多层次、全方位开拓市场,既要立足国内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农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3、加强农业流通体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农民存粮过度,增产却不增收,因此,要加强流通体制改革:
(1)放开价格,建立由市场调节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从多级调控向一级调控过渡,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央政府仅负责专项储备和总量调控,把政策性职能从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建立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农产品的市场培育上,政府应通过经济、法律乃至政策手段积极加以推动和引导,分层次建立不同功能的市场。在国有粮食部门之外培育新的农产品经营者,拓宽流通渠道。
(2)打破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我国国土面积很大,地区之间差异也较大,市场分割现象严重,这严重阻碍了粮食的正常流通,使产区和销区之间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粮食购销市场,进行地区之间的余缺调剂。
(3)建立科学的综合调控体系建立独立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在粮食丰收时,通过向农户购粮缓解"卖粮难",在歉收时适当进口,以缓解国内市场供给的压力,这有助于从宏观上调节粮食总供求的矛盾;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加强粮储设施建设,扩大仓储能力。进入WTO后,我国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按承诺数量进口,因此,必须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以缓解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时的压力。
4、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中国目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在不改变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弥补了家庭承包经营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品成本高、信息不灵等缺陷,是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之路的有效途径。中国广大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虽然不拘一格,但从它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来看,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于一身,把农业生产同农用生产资料的提供,技术措施的采用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和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共同体;二是集资源和人才、技术、资金于一身,把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空间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三是集高产值、高效率、高效益于一身,把农产品产值和在加工、运销等环节中的增值效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收入分配机制。这样既可发挥农业的整体效益,又可发挥多产业部门结合的集团效应,推进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因此,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5、加大在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卫生检疫等方面的辅助力度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三项将在农产品贸易中处于极其敏感的地位。随着非关税壁垒的关税化和关税的降低,各国将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与人类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项目上。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既是为保证粮食进口的质量,杜绝带有污染或病虫害的农产品进入国内,也有利于提高。
- 上一篇:国内农业产业发展论文
- 下一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