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防治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7 01:16:00
导语:马尾松毛虫防治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树种组成结构、林分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优势度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192),可按逐步回归方程预测其发生量。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马尾松毛虫;相关性;马尾松
马尾松林分物种多样性影响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存在负相关[1],本文从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与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应用材料与调查方法
在信丰县马尾松毛虫常发区、偶发区和自控区的马尾松林分中,各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择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等常年马尾松毛虫为害类型的林分为调查区域,每区域块面积不少于100hm2。设样地(20M×20M)重复三次,共12块样地。在每块样地内对乔木进行每木检尺,以统计种类和数量,同时目测林分郁闭度(P);在每块样地的相邻两边和对角线采用样线法测定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rd1)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rd2)。同时,查询统计上述各样地区域5年的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y)。
1.2研究方法
用Shannon-Wienner指数(HP)计测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其它乡土树种比例参数(K)计测人工增加的物种多样性。
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2],分析各有关因子的相关关系(表1)
表1有关因子的相关因子
HP
K
P
rd1
rd2
y
0.23
0.4
43
27.1
1.14
0.45
0.7
15.4
50.2
0.41
0.9
23.2
17
0.06
0.7
15.4
32.7
10
0.43
0.11
0.7
8.3
28.7
10
0.5
22.8
29.8
10
0.03
0.4
13.4
21.3
20
0.12
0.4
17.5
23.4
20
0.6
22.9
18.1
20
0.4
6.8
15.3
45
0.2
4.4
26.7
45
0.4
15.7
22.1
45
2结果与分析
2.1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
根据已知数据得到回归公式为:
Y=76.9154+7.8300×X(1)-14.5696×X(2)-46.1217×X(3)-0.7723×X(4)-0.7618×X(5)
筛选因子门限值Fa=0.0500;复相关系数:R=0.9192
剩余标准差:SE=9.3113
2.2主成分法分析结果
内积矩阵
Sij
X01
X02
X03
X04
X05
X06
X01
1.0000
0.6173
0.3747
-0.1635
0.8199
-0.3839
X02
0.6173
1.0000
0.6148
0.3383
0.4605
-0.6982
X03
0.3747
0.6148
1.0000
0.1463
0.2085
-0.6938
X04
-0.1635
0.3383
0.1463
1.0000
-0.0037
-0.5950
X05
0.8199
0.4605
0.2085
-0.0037
1.0000
-0.4494
X06
-0.3839
-0.6982
-0.6938
-0.5950
-0.4494
1.0000
特征值表:
λi
特征值
信息百分比(%)
累计率(%)
λ01
3.2268
53.78
53.78
λ02
1.4842
24.74
78.52
λ03
0.7579
12.63
91.15
λ04
0.3396
5.66
96.81
λ05
0.1131
1.88
98.69
λ06
0.0783
1.31
100.00
特征向量:
1
Ci(01)
Ci(02)
Ci(03)
Ci(04)
Ci(05)
Ci(06)
X01
0.4157
-0.5027
0.0778
-0.1628
-0.5699
-0.4659
X02
0.4891
0.0623
-0.0848
-0.7678
0.3488
0.1966
X03
0.4049
0.1571
-0.7119
0.2977
-0.3092
0.3471
X04
0.1987
0.6550
0.5222
-0.0539
-0.4790
0.1624
X05
0.3892
-0.4340
0.4539
0.3840
0.1954
0.5181
X06
-0.4828
-0.3183
-0.0349
-0.3809
-0.4363
0.5736
主成分:
Z(1)=0.4157X(1)+0.4891X(2)+0.4049X(3)+0.1987X(4)+0.3892X(5)-0.4828X(6)
Z(2)=-0.5027X(1)+0.0623X(2)+0.1571X(3)+0.6550X(4)-0.4340X(5)-0.3183X(6)
Z(3)=0.0778X(1)-0.0848X(2)-0.7119X(3)+0.5222X(4)+0.4539X(5)-0.0349X(6)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第一主成分的特征量以其它树种的比例X(2)最大,说明其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毛虫的年发生率X(6),其负值说明混交的树种比例大,明显减少马尾松毛虫的年发生率。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量以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X(4)最大,其次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X(1)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X(5)。
第三主成分的的特征量以林分郁闭度X(3)最大,其次是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X(4)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X(5)。
3结论
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树种组成结构、林分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优势度等有显著的的相关性,同时可以按逐步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保持或改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深刻地影响松毛虫群落和种群的变化,进而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大发生[3]。通过补植乡土阔叶树和封山育林等生态营林措施,其阔叶林的面积、植被盖度和种类、天敌数量和种类将显著增加,能有效改变松林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的抗虫能力。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松毛虫等病虫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永松.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松毛虫相关关系的调查[J].森林病虫通讯.1997,2:34-35.
[2]赵青山,潘宏阳等.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方法及应用程序[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62-85.
[3]韩明跃.松毛虫种群生态控制可行性分析.,林业调查规划.2005,30(1):77~80.
- 上一篇: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管理论文
- 下一篇:自然等级分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