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信息化及发展解析论文

时间:2022-12-20 02:13:00

导语:林权信息化及发展解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权信息化及发展解析论文

论文摘要】总结了缙云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分析了林改后集体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林权信息化建设及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为林业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权信息化建设;林业改革

1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其前景

随着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改后如何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运行和发展,成为深化林业改革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的统购统销、资金互助,以山林或资金入股等活动,使林农意识到了农民组织起来的优势,只有联合、合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目前缙云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要发展壮大,还需进一步努力,迫切需要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

1.1政府支持,规范运行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要突出林农的市场化主体地位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林农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林农自愿组合,确保合作产生好的效益。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应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扶持,实行造林和采伐计划的单列,单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尤其对合作组织发展的高产油茶、药材、珍稀树种培育、森林生态旅游等项目要优先立项、重点扶持、专人帮扶。有关业务部门应对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没有注册的要注册,没有章程的要制定章程,规范其运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合作组织工作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1.2科学经营,确保实效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要突出产业化这条主线,提升林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工作重点、工作目标,有适度的规模,才能达到科学经营、集约经营的效果。合作山场最好要连片经营,适度规模,以降低修路、造林、采伐等成本。对合作山场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的地段,尽量区划为生态公益林进行封育保护,减少水土流失,这样既可减少投资,又可得到政府的生态公益林补助;对地处山区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大力发展杉木、阔叶树、药材、毛竹等高效树种,发展毛竹以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林培育为主,适度培育部分杉木大径材;对地处丘陵地带的山场,可发展湿地松、油茶、阔叶树等速生树种,确保15年左右见成效。要实行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建立加工厂,解决林农就业,增加林农收入。毛竹林和杉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加工厂进行加工,尽量不买原竹和原木;油茶和药材投产后,建立加工基地。

1.3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经营水平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成立的组织,林业经营水平总体来说不高,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要实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先进发展地区的对接,通过林业专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搞好林业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建立科技推广基地,逐步提高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1.4搞好融资,减少经营风险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借助林业配套改革的优惠政策,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筹措更多的林业发展资金,加大林业科学经营的投入,确保效益。同时依托政策性保险险种,积极参与林木火灾保险,提高合作组织抵御融资风险的能力。

2林改后集体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造林积极性提高,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

缙云县2005年以前每年的造林面积只有260~350hm2,花卉苗木生产面积只有200hm2,而2006年以后每年的造林面积都在递增,2009年达2100hm2,其中大户和林农个人造林面积达1500hm2,占全区造林面积的71.4%,成为林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林农造林规模小,面积大的有30hm2,而小的只有1hm2左右,而且零星分散,加上交通不便,极不利于经营管理。

2.2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农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林改后为适应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缙云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到2009年7月共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67个,经营面积达2.2万hm2,其中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包括毛竹、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等)26个,经营林地面积0.4万hm2;林业“三防协会”41个,联防面积1.8万hm2。形成了股份合作制林场、家庭合作林场、公司+合作型林场、护林联防协会等。各类林业合作组织投资林业生产的股金达6000余万元,入股户数5000余户,2008年户均增收0.03万~0.30万元。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造林、毛竹和油茶低产林改造、花卉苗木和食叶菌的培育,加快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入股林农增加了收入。

2.3培育一批有闯劲、有管理经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首先要有人发起,有理事长、监事和具体的管理人员,他们在合作组织的运行中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带领组织中的成员发展林业生产,同时解决有山林而无资金、无技术的矛盾,解决林农分散经营、分户管理的矛盾,将他们有机联合起来实现互利双盈。专业合作社还定期组织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出外考察学习、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2.4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快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林改后林业的初步规模经营,逐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修通了自然村之间、自然村与造林山场之间的道路,使林农充分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合作解决了部分山林界址不清的问题,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聘请专业护林员进行巡山护林,在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可以系统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优化树种结构,培育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既发展毛竹等短周期林,又营造杉木、湿地松林,实现长短结合,可持续发展;可以依靠林业政策进行扶持,申报一些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提高造林营林的质量,减轻投资压力;可以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参与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降低保险成本,化解投资风险。

3林权信息化建设

林权信息化建设既是林改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权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对提高林权管理质量,规范山林地籍档案资料,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等都有深远的意义。浙江省虽然已经完成山林延包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林权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体改革成果资料尚未全部录入电脑,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推广应用,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远未实现。将信息技术和现有信息产品应用到林改工作中,是林权确权手段和林权管理手段的一次革新。在林改示范区启动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有望使浙江省的林权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厅长楼国华在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按照《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操作规程》,逐步将主体改革成果资料录入电脑,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同时,做到所有权一级的林权资料与实地相符,县以上边界相互确认,确保权属资料准确完整。”开展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新的、全省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在加强组织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制订合理的技术方案,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特点,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该项工作在国内属于首次开展,没有现成的技术体系可以引用。参照以往全省性、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为: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方案编制→试点→技术方案修正→全省培训→各县培训→各县开展外业调查→外业质量检查指导→外业质量验收→内业图形处理→县级数据整合→省级数据整合→成果验收→总结。在开展外业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开发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包括省级和县级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及林权流转平台、数据录入辅助系统等相关软件,其工作内容和步骤为:需求调查与分析→系统技术方案编制→方案论证→系统详细设计→代码编写→系统测试→试运行→技术文档编制→总结[1]。

3.2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指导与监督

除成立各级领导小组等组织保障措施外,还应建立技术保障机制,组织相关技术力量,为基层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县级行政界线间的工作协调、对县级调查人员的培训、对乡镇林技员的培训、外业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2]。作为一项监督措施,外业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是非常必要的,林权范围界线确定后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调整,如果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形成的成果就没有使用价值,浪费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另外,县级单位间的行政界线拼接不进行质量检查,就可能出现重叠或遗漏的情况,影响到全省数据整合,降低省级数据精度。公务员之家

3.3加强技术开发,统一技术标准

要做好试点工作,目前选定的试点县(市)技术力量均较强,在试点工作中应尽量发现问题,做好工作总结,提出工作建议,为下一步在全省推广提供经验;在试点基础上编制外业操作细则等技术方案,组织开展全省性培训和交流,对交流中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进一步完善操作细则;制订数据采集规范、数据处理标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等,对外业质量、外业成果图、内业处理过程、内业数据质量等进行规范;研究信息系统整合方案,使现有软硬件环境、现有数据库与本项工作成果能实现统一[3]。

3.4充分利用二类资源调查成果,加快工作进度

利用二类调查中形成的行政界线和已有的基础底图,可减少处理调查底图所需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减少外业工作量;采用与二类相同的处理技术和数据标准,可以形成统一的林权证档案数据库,提升林业信息化整合水平;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林权证管理系统,将林权证管理系统建立在统一的软硬件环境上,可减少构建系统运行环境的资金投入,缩短开发时间,提高现有软件和设备的使用率;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在林权流转平台上,能提取出包括森林资源在内的各种信息,增强林权流转平台的实用性[4]。

3.5以该项工作为契机,带动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包括2部分:以广域网形式的林权属性数据管理和以局域网形式的林权空间数据管理;在数据库建设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林业信息系统的基础,省级和县级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同样需要建立在该基础之上。因此,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可带动各级林业部门软、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升级,带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森林资源数据库及其他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有效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促进省厅的省级林业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省级和县级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空间数据,需要采用GIS技术开发,以分布式数据库为主;林木所有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和林权流转平台采用Web技术开发,数据库和软件建议统一集中在省厅,各县通过互联网访问,能在最短时间内部署到位、投入使用,并减少各地在设备和网络上的投入。

4参考文献

[1]贾治邦.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步伐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J].信息化建设,2009(5):6-9.

[2]赵巍,曾晓宁,裴彩燕,等.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2009(2):53-54.

[3]王建宏,谈克平.加快林业信息建设促进林业科学发展[J].甘肃林业,2009(1):27-29.

[4]孙琴,乔牡丹,沈洪霞,等.林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