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建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7 09:37:00

导语:国有林场建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林场建设管理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可持续发展认识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优良文化传统,又反映了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揭开了世界人类社会文明史发展的新篇章。

什么是生态文明呢?我认为生态文明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文明;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是以生态文化思想为先导、作保障的文明。森林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条件;森林又是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和林区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宣传生态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这些情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内在联系紧密,依存度很高,林业对建设生态文明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认为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这一现代林业的发展思路,正是为建设生态文明固本强基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的根本要求。

国有林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和责任。国有林场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我谈几点看法。

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作用,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国有林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投巨资建设起来的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国有林场的建设使全国大面积的荒山秃岭和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使众多的天然林、珍稀物种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使大量的破败残林焕发了青春。如今的国有林场已发展到4507个,业已成为许多地方林业“三大体系”的主体和重要骨干,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林场的森林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骨干。国有林场保护培育的森林点多面广,许多高山丘陵、沙地荒原、江河两岸、海边湖滨、黄土沟壑、水库周围、城镇郊区等重要生态区域都有分布。同时,随着国有林场森林面积的不断扩展和物种的增加,形成了许多新的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目前,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建设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1000多个,约占全国同类保护区的4/5。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充分显示出国有林场的森林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生态环境基础。

2.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林业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造林育林和保护管理,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已达6亿亩,森林蓄积量突破22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3%和17%,创建了一大批新的林业产业基地。许多国有林场不仅成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而且还是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花卉、种苗、木竹制品等重要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国有林场在严格执行国家木材禁伐、限伐规定的情况下,木材产量仍有近1000万立方米,加上其他林产品生产,经济收入达97亿元。可以预见,随着现代林场建设的推进和林业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国有林场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基础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国有林场是展示和宣传林业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多年来,国有林场在其经营区内,不仅培育发展了大面积的森林资源,生产了数量可观的森林产品,而且还造就和保护了一大批风光秀丽、形态各异的森林景观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全国兴办的2151处、面积达?2.4?亿亩的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区。同时,还有不少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如黄山、张家界等,都坐落在国有林场的经营区内。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经营区内的森林景观、珍稀动植物、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森林生态环境等等,不仅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还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国有林场必将成为人们进行生态旅游和生态科考、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宣传生态文明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4.国有林场是乡村林业生态建设的示范基地。国有林场是国家建立的专门从事林业生态建设的事业单位,在林业生产技术、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不仅如此,国有林场森林的质量、资源经营利用、产业开发及生态文化建设等,也普遍好于乡村林业。同时国有林场分布在广大乡村,其山林树木大都与乡村林地毗连,林业经营管理交往较多。无疑,国有林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对乡村林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起着重要的示范、骨干和带动作用。

国有林场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做宣传,引起大家的重视,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有林场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紧紧围绕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所担负的任务,发展现代林业,是国有林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发展现代林业实际上就是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林业,发展可持续经营的林业。这既是林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也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主要途径和办法。实际上发展现代林业就是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林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有林场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紧紧围绕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所担负的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生产供应生态和物质产品、提供文化支撑三大任务,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现代林场。

1.大力保护和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扩展和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森林资源既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条件。应当把增加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列为林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

2.切实抓好森林经营工作,大力提高森林质量,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储备优丰的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应在国有林场采取工程措施,建设五大森林经营工程:一是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主体和骨干工程;二是国家珍贵优质和大径级木材储备基地工程;三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工程;四是森林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医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基地工程;五是珍贵优质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工程。同时,无论是经营生态公益林还是商品林,都要在保障实现森林经营目标主导功能、效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功能和效益,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3.综合经营和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全面发展林业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丰富多样的森林产品和生态服务。要按照生态优先、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培育经营和开发利用林区各类自然经济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要制定林场产业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在不改变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制性质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发展林业产业,拓展和丰富建设文明的物质基础。

4.抓紧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保持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循环利用。要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的不同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和调整林种、树种、树龄结构,建设优丰度高的可持续经营的林分结构和良好的森林环境;要坚持“长、中、短”相结合、生态与经济相结合、培育经营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林业产业,逐步形成森林持续经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严格执行森林资源资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确保森林资源资产增长增值增效。

5.建设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设施,传播生态文化思想,倡导生态文明。要根据建设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林场生态文化资源情况,制定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搞好生态文化宣传教育设施建设;组织人才培训,配置宣传装备,提高宣传教育能力和手段;同时,还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场区绿化美化,加强干部职工生态文明教育等。

6.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规划建设现代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丰富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文化支撑,涵盖了现代林场建设各个领域和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现代林场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多种途径与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渗透到现代林场建设的方方面面,使现代林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制是国有林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制,是国有林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根据国有林场的情况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是抓好以下5件事:

1.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首先,要按照产权主体明确、权责利相统一,以及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森林属于自然资源性资产,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应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代表国家行使,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要按照国家《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国有林场的实际,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保护、经营、流转、收益、处置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进行监督管理,保障森林资产增长增值,防止流失和破坏。第二,要按照有利于林业发展和林场建设的原则,建立以省为主,省和具有财力的市(地)、县(市)相结合的分级行政管理体制。

2.改变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性质定位。随着国家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政企、事企分开”体制的推行,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将转向保护、培育和经营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过去确定的国有林场为“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国营事业单位”,已经不合时宜,无法运转。根据国有林场任务、职能的这种新变化,其性质应当定为国家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林场林业生产建设和管理所需资金,列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予以安排;人员工资和社会福利等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待遇;林场经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或者定额上缴、超额奖励制度。这种定位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巩固和强化林场组织管理机构,能够保障林场全力投入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和保护管理,搞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3.实行适应发展要求的投资体制和经济扶持政策。根据其性质和培育发展森林资源长周期、连续性的特点,国有林场应当实行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体制。对林场培育、经营、保护管理森林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列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安排建设投资。其中属于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区内的项目,由中央投资,其余由地方政府投资,并保持长期稳定。对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重要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央应在资金上酌情给以补助。林场培育商品林、组织开发森林旅游、发展林下产业等,应依法采取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对营造商品林及发展林业产业的投资者,国家应在信贷、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励,以引导和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林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4.实行科技兴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国有林场的实际,有计划地在森林培育、保护管理、经营利用、林场建设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和装备,推行现代管理模式和方法。同时,还要精心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关建设标准体系、森林经营方案、技术规程、考核监管等科学管理制度,使现代林业建设和经营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指导和推进林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林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知识、技能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培养适应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生产技术能手,特别是要重点培养一批思想品德好、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勇于创业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和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

5.制定国有林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出发,依据国家《森林法》、《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国有林场建设管理的专门法规对有关权益、关系和行为等予以调整、规范和保障。通过立法,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及国有林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确保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有序进行,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