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7 09:14:00

导语:集体林权制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集体林权制度管理论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总书记、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有关省进行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把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来抓,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推进林改的坚定决心。衡阳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从2007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已完成8万余亩林地的确权发证。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思考的问题,我愿意就这些问题与大家一同探讨,以期引玉。

一、林改与生态保护的思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林改的目的是“既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又要让山林绿起来”,换句话说,无论是主体改革还是配套改革,都要朝向一个目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在我看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保护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林改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扩大了植树造林主体,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这些都是通过林改为生态保护带来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林改后,一是林农对林地林木资产缺乏归属感。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了解不够,对市场信息和林业发展形势知道不多,对林业的潜力和林地的价值认识不足,感受不到林地林木资产的价值,甚至有群众片面认为林改是“开口子、卖林子”,落实林权的实质就是分享集体公共林地林木的“最后晚餐”,将导致破坏生态现象的发生;二是林改的基本政策导向是“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放活商品林十分容易,确权到户即可,也容易操作,然而管住生态公益林却不容易,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给生态保护和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家对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为每亩每年5元,而目前荒山林地租金每亩都达到了20元至30元,公益林与商品林的效益相比,相差更大。同时,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价值被低估,生态公益林管护形势严峻;三是林改分山到户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业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难度加大,防火、防盗、防病虫害“三防”工作难度加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四是社会资本进入,容易造成滥砍乱伐。林改的政策是鼓励外来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通过竞标、承包等方式获得林地。一些投资人从自身利益考虑,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效益而滥砍乱伐毁天然林改种经济林。缘此,我认为必须通过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消除林改对生态保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加大投入,提升保护生态效益力度。生态公益林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我们林业部门一是要大力争取各级财政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二是要搞好调查研究,为政府当好参谋,根据各地的实际,出台一些进一步加大保护生态公益林的规章制度。

(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规范管理,要规范在采伐管理上。今年省政府把“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纳入为民所办八件实事之一,实现采伐指标入户率、公示率和及时率三个100%。我们要坚持伐前有设计、伐中有监督、伐后有验证,严把作业设计和伐后验收关,做到采伐指标不突破、不串用。同时要继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开发利用,推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积极引导林农利用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沐浴、山林氧吧、森林旅游等事业;不断挖掘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

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使林农的意识、言行以及思想发生根本转变,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关于林改配套改革的思考

明晰了产权,确立了经营主体,但要达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预期成效,还必须搞好相关配套改革。配套改革是巩固林改成果的关键环节。发证工作只是第一步,起到的是“定心丸”的作用,使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迸发出来了。但分山到户后,如后续配套措施跟不上,很多的主体改革成果都会得不到巩固。据我了解,林农目前最关心的是分户承包后怎么经营好林地?发展林业的资金从哪里来?自己种的树怎样才能砍?山林权如何流转?这些都是后续配套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配套改革,要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着力盘活森林资源。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加快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搭建林业产权交易、森林资产评估、木竹检量中介服务三个平台,依靠社会力量服务林业市场。当前,要以稳定山林权为主要任务,积极引导林农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搞好造林营林,防止炒买炒卖、低卖贱卖山地,防止过多过快流转而造成林农失山失地。我们要大力规范林权交易秩序,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在有效的监督下交易,以维护林农的利益。加快建立各类林产品交易专业市场,尽快培育一批木材交易市场、竹加工产品交易市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等林业有形市场,开通林权登记管理和林业综合服务窗口。

(二)加大金融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增强林业生产的活力。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而目前林业贷款利息较高、贷款金额过低、林业保险面较窄等问题还是严重制约着林业投融资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研究制定林权抵押贷款操作办法。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支持林农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积极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要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制定与林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贷款周期和贷款额度。同时要简化贷款手续,方便林农。二是按照“政府引导、林农自愿、稳步推进”的原则,谋划启动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两个险种的林业保险业务,在费率和保额的确定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本着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既考虑到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缴费能力和基本保障需求,又考虑到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水平和经营的稳定,实现双赢。三是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支持组建林业担保公司,为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提供担保。

(三)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林农水平。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农民加快横向联合,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实现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二是制定并实施林农法律、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传授林业经营管理技术,传播林业经营管理技术和林产品加工、存储、销售知识,传播新政策及新观念,提高林业法规意识和林业经营水平。三是按照“政府推动,群众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建立林业“三防”协会等民间组织,对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实行自主决策、民主管理,政府加强引导,做好服务,逐步形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林业经营新模式。

三、林改与林业部门职能的思考

林改后,林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两金”将从20%减少到10%,这对原有的林业管理体制、林业部门收入造成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基层林业部门。怎么办?我们只有通过转变林业管理方式,加快林业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化部门自身改革来冲破林业的发展瓶颈。

一是转变林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林业管理体制。根据林改后形势的变化,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林业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注重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从审批向监管转变,努力创建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公正公平的执法体系、高效便捷的林业行政服务体系,为林业长治久安提供保障。积极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效率,以适应林改后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二是加快林业服务中心建设。把林业管理中属于服务的职能分离出来,转移到服务中心,并充实力量,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管理网络,提高林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帮助林农解决好林改后“种什么树”、如何科学经营的问题,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带头创办联办示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活动,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四是深化林业部门自身改革,进一步促进职能的转变。林权改革后,林农虽然拿到了产权证,但对关涉林业的法律、政策、科技、信息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林业部门要主动转变职能,尽快形成深化林改的服务支持体系,从管护、造林、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入手,鼓励和引导组建林业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林业行业协会,为林农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各地林管站和森工企业必须主动顺应和对接,激活机制,大步迈向市场,直面竞争。要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水平,逐步构建管理、执法、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