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林业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07-17 09:13:00
导语:县域林业经济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林业建设以经济效益为主向以生态效益为主转变。随着国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所起的支撑作用。林业承当着改善生态,发展经济的双重使命,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的新形势下,衡阳县必须将生态林业建设摆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针对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衡阳县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县林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92年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持续、同步增长,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稳定的森林安全健康体系,为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衡阳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通过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森林面积和绿地面积迅速增加,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9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59.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7%,比工程实施前提高了2.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2018699立方米;林种结构趋向合理,全县生态公益林地97.1万亩,商品林地91.5万亩,比例约为1:1;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比前期增加3.6万亩,野生动植物种类增加82种,丰富了种质资源,增强了森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林业产业建设。衡阳县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林业产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天天见”梳篦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在库宗建立木材加工一条街,加工户达500余家,并成立库宗木材加工协会,实行行业管理;在金溪、金兰、井头等楠竹主产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竹产品加工企业,并成立楠竹加工专业合作社;利用人文景观和森林资源在岣嵝峰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目前,衡阳县正在规划发展油茶、苗木两大产业,兼顾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林产精深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其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楠竹产业,为林业建设增添经济活力,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
3、生态城市建设。为实现森林城市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生态建设,一是在县城建立了2个休闲广场和一个休闲公园其中船山广场占地面积110亩,是全市最大的城市广场,具有文化集会、主题雕塑、音乐喷泉、林荫休闲、亲水平台5个功能区,现已成为市民散步、健身、游玩、大型文化集会的主要场所;中州公园占地面积180亩,过去的一座荒岛,现已变成碧水环绕的绿洲,成为人民休闲、健身的乐园。二是对主要街道两旁和居民小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庭院的空地,选用乔、灌、花、草植物多层次主体配置进行绿化美化,修建小游园,增加健身、娱乐、卫生设施。创建了300个园林式单位,其中省级5个、市级12个、县级283个。生态社区建设给市民活动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场所,市民感到绿在身边、美在身边、乐在身边、舒适在身边、健康在身边。环境陶冶了市民,市民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市民自觉爱绿、护绿、植绿,加快了城市生态建设步伐。
(二)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脆弱。全县林地面积190万亩,用材林面积32.8万亩,森林资源蓄积790125立方米,亩平2.4立方米。“远看一遍青,近看没几根”。楠竹、油茶林木分化严重,林分质量差,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县城人均绿地面积2.6平方米,城镇环境美化存在差距。
2、自然环境先天不足,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西南部的关市铁矿、井头花岗岩石材加工厂,东北部的界牌瓷泥矿以及中部诸多的砖厂、石灰厂等开发区域的山地面积和中东部的紫色页岩山地面积共占县域土地面积的40%,由于资源的开采,林地遭受严重破坏。该区域土壤母质多为花岗岩、紫色页岩风化物,保水保肥力弱,含沙量高,土壤结构性差,土层脊薄,根治难度大。春夏多雨,由于土壤含水量易达饱和,加上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出现滑坡、泥石流危害。
二、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
(一)营林措施
1、突出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利用中央投资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机会,继续认真搞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以项目为龙头,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严格营林技术操作规程,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水平,提高森林质量,增加资源总量,改善我县重要江河源头和流域的水土保持和重要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建设的骨干、示范作用。
2、重点抓好“三边”生态林业建设。“三边”即“城边、水边、路边”。作为衡阳县来讲就是要抓好“一城(县城和建制镇)、二河(蒸水河、武水河)、三路(省道、县道、乡道)、四库(牛形山、斜陂堰、柿竹、陈坪冲4座中型水库)”的全面绿化,发挥国土护库的功能,达到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切实搞好封山育林。对全县33.2万亩疏林和通过封育能成林的林地实施封山育林。力争6年封育成林,继续推行圈养牲畜,大力发展沼气代柴,大幅度增加林地植被和森林蓄积。
4、下大力气全面改造尚未绿化的“三难地”。采取多渠道投入,多方式造林、种草措施,对零星的“三难地”进行全面绿化改造。通过造林绿化,恢复植被,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改善。
5、加强对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培育大径材,提高产出效益。
(二)保护措施
1、加强生态工程造林管理。“三分造,七分管”及时补植、抚育,严禁粮林间种,防止牲畜破坏,巩固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造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粮食和补助,让群众得到实惠,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保得住,不反弹。
2、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建立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规划面积8万亩,其中陈坪金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面积4.8万亩,三阳东山天然林保护小区面积3.2万亩。同时建立保护小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措施,有效保护现存宝贵的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制度,坚持凭证采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二是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审核制度,象保护耕地一样严格保护林地;三是切实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严禁乱捕、乱采、乱挖,着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努力将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实现森林防火长治久安;五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时抓好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竹卵圆蝽等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监控、预防和除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山川秀美。
(三)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管理。对江河源头区、支流地段、国省道两旁、中小型水库、县城周围河流两岸一层山脊内的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按照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全封山育林,严禁更新择伐,严查乱砍滥伐,一旦违反,终止试点。
2、加快建设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创建环境优美的乡镇和高标准的花园式、园林式单位,开展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宅院等适宜居住的生态社区,绿地面积要达到30%,县城开发区要新建广场和休闲绿地,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以上,提升县城绿化效果和景观效果。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业。进一步建设好王船山故居、夏明翰故居旅游风景区,加快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近几年来,我县自然灾害较频繁,常出现秋冬连旱、滑坡、泥石流危害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去年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县,损失巨大,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我县必须加速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加强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植树”,尽快实现农田林网化、道路荫化、庭院花果化、生态经济化,促进农村大生态建设。
三、强化行政手段,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一)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加林业投入
充分调动林业经营者和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把林业融入市场,做到发展方向上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资金投入上由“伸手要钱”向“项目争资、社会融资”转变。一方面跑省赴京积极“争项争资”,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等既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争取启动新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这是解决林业建设资金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林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再一方面,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公益林按照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商品林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扶持。
(二)强化行政手段,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衡阳县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97.1万亩,其中国家级61.57万亩,省级14万亩,生态补偿资金年达377.85万元,为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一方面县委县政府要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谁破坏生态,谁补偿,谁恢复”的保护生态的有效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二方面确保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实惠。改变过去由财政发到村的方式,采用由财政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的办法,给农户发放手册,登记造卡,由农户持手册和有关身份证件直接到银行领取,彻底杜绝截留抵扣现象;三方面争取尽快启动市级、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落实补偿资金,以有利于严格保护好生态脆弱区域和生态重点防护地区的森林和植被,有效的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建议
(一)全面推进国有场圃体制改革
当前,正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有场圃在这股潮流中该如何转型,以壮大自身实力,走出困境。场圃的根本出路在于资本运作,资本运作的核心在于使森林资源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将森林资源推向市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促进国有场圃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速国有场圃体制改革,将场圃职工的岗位置换与森林资源的扩张相分离。把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把国有苗圃界定为商品经营型苗圃,进行定性转轨,确定其经营方向,调整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对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承担。国有林场要将森林资源评估进入市场,实行职工岗位置换,使职工进城发展二、三产业,利用资源与银企对接进行资源贷款抵押,实行资源与资产重组。同时要通过大量收购农户和小业主林场的山地和森林的办法,不断扩张森林资源的总量,形成资源、旅游与城市产业对接的经营链条,拓展林场发展空间。对商品经营型国有苗圃要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培育花卉苗木、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充分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增强发展活力。
(二)充分发挥林业站生态公益林管护主力军作用
我县97万亩生态公益林涉及全县26个乡镇和4个国有林场,管护面宽、难度大,存在部分地方砍伐生态公益林现象,主要原因是管理滞后,没有充分发挥林业站管护主力军作用。当前我县林业站“四权”下放归属乡镇政府管理,干部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落后,整体实力非常薄弱,加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没有安排林业站工作经费,严重影响林业站对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而生态公益林的管护队伍,林业站是主力军。因此建议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林业站统一管理和支配,并安排适当工作经费,增加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林业站执法管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其职能和生态公益林管护主力军作用。同时,省市加强管理监督,采取抽查验收办法,落实相关责任追究措施,真正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作用。
- 上一篇:生态建设步伐管理论文
- 下一篇:卫生局国庆救援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