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7-17 08:15:00

导语: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论文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赫山区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构建绿色益阳,打造生态赫山”的总体目标,凭借独得天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破传统单一的营林模式,突出国家重点工程造林,大力推动以楠竹、杨树、油茶、花卉苗木和生态旅游等“五大”产业为主的非公有制林业的蓬勃发展。但是,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林业发展需要,我区非公有制林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如何破解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全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试作如下探析:

一、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基本情况

赫山区位于湘中偏北,是益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87.7万,面积195万亩,辖12个乡(镇)、4个街道、1个工业园。全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5%,林木绿化率达39.5%,活立木蓄积达100万立方米。自2005年以来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全区共种植杨树13万亩;发展楠竹2.2万亩;种植花卉苗木5600余亩。全区共引进大小造林公司16家(其中造林千亩以上的公司有7家),发展大小苗圃150余家,木竹经营加工厂(户)313家,共吸收社会资金近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2008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11.5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占90%以上。

二、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主要形式

目前全区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形式有公司经营、以工补林、以商促林、股份合作等。一是公司经营。益阳建初园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有苗木生产基地640余亩,资产总额4500万元,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二是以工补林。衡龙桥镇个体老板刘荣华,事业成功后,不忘家乡林业发展,创办华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工补林,投资200多万元,在衡龙桥镇鱼形山村建立1000亩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三是以商促林。长沙市商人刘建林经商致富后,十分看好赫山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的广阔市场前景,投资2000多万元在沧水铺镇建设830亩的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林芳生态旅游公园,努力把公司打造成省会长沙美丽的后花园。四是股份合作。刘芳清、邓亚龙、殷立新等三人合股创办三盟油茶有限公司,在泥江口镇租赁山地面积3000余亩,专门从事优质高产油茶开发。

(二)主要特点

1、组织领导责任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赫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把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作为“兴林富民,富民强区”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对我区非公有制林业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工作措施,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正确引导营造林主体瞄准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严格实行区级领导包乡镇,区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组,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区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经营主体多样化,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我区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推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全区造林个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主体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不断增长。衡龙桥镇春光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民为合作社成员,本着“分散经营,集中管理,风险同担,共谋发展”的宗旨生产经营,农民在以山入股,坐收红利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劳动力参与造林、护林,获取工资。合作社总资产由2005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00余万元,全村105户家家入股,户户分红,甚至许多外村农民都纷纷要求入股,农民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林业产业特色化,增加了经济效益。十七大党代表徐琼花投资创办绿海园林有限公司,建成“益阳市现代林业建设彩叶植物赫山示范园”和笔架山花卉苗木基地,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常年职工200多人,致力发展“一树多花”等特色花卉苗木,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会龙山仙蜂岭文帆园林苗圃基地正着手建立一个珍稀树种彩叶植物大观园,彩叶植物品种达200多个,这些彩叶植物的造景功能强,市场价值高,很适宜于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城乡人居环境。目前,基地苗木总价值达6000多万元,每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农民收入上百万元,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堪为全区兴林富民典范。华林实业有限公司自2004年以来大力发展速生杨,聘用当地农民用工56万个,发放农民工资达2300万元,护林工资710万元,每人年平均工资在1.5万元以上,使全区12个乡镇、260多个村的21000户农户受惠,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4、经营管理科技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我区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运用,走科技兴林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了我区非公有制林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建初园林有限公司突出发展转基因育种、容器栽培、生物生化工程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智能化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聘请工程设计、园林绿化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15人,机械施工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具有三级园林绿化资质,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华林实业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工程技术部,聘请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2人,护林员378人,装备了车驾式喷雾机等先进科技设备,对速生丰产林的种植、病虫害防治、冰雪灾害应对等实施科学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造林、护林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确保了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使昔日荒芜的渠道、河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

5、造产销一体化,加快了林产品开发步伐。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致富奔小康”的思路,我区积极探索加工增值致富的新路子,推动林业产业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实现林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以海利宏竹业有限公司、金浩油中王油脂有限公司、恒丰板业有限公司、聚宝园竹业开发公司等林工企业,加快了茶油、凉席、竹筷、竹砧板、竹木家具、集装箱底板以及竹木工艺品等林产品的开发步伐。

三、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非公有制林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的重大意义,不能妥善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缺乏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的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理解、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在经营者租地时谈条件、提要求,故意制造阻力,导致经营者租地困难,矛盾激烈,严重干扰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二是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企业管理体制不规范。我区非公有制林业主体中相当一部分是个体经营户,采取的是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生产组织形式落后,规模小,投资少,收入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有的盲目跟风,随意性大,责任心不强,持续开发能力薄弱。有的单纯造林,没有形成产业链,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而现有规模营造林企业经营管理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管理体制不成熟,不规范,集约化程度还很低,生产成本居高。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有的经营者简单地认为造林仅仅是把树栽下去了就行,缺乏林木种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技术,或者一知半解,或凭经验,甚至有的采取自生自灭、自然成材的粗放式经营,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应用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完备的科研体系支撑,导致林分质量不高,树木成活率、保存率低,经济效益跟不上。

四是造林管护不力,部门配合意识不强。“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目前很多经营者特别是个体林农,重造轻管现象严重,乱砍滥伐、毁林损林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林业站工作人员对造林后的管护重视不够,履行职责不主动、不积极,对乱砍滥伐、无证采伐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甚至出于人情关系而视若无睹。同时,水利、国土、农业、通信、电力等部门在建设施工时,毁林随意性较大,主动与林业部门协调、配合的意识不强。

五是资金信贷政策不足。充足的银信贷款对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直接影响到非公有制林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但目前政府还未正式出台有关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文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抵押贷款政策难以落实,特别是受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林业企业在租地、公司运转等资金投入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导致经营者空有一腔抱负,却因资金问题难以大展宏图。

六是规模林工企业数量少,缺乏带动力。楠竹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竹筷、竹砧板、竹木家具、竹凉席等竹木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纵观全区现有竹木经营加工单位313家(办证的),其中加工业108家,但上规模的加工企业仅3家,其他都是以个人加工和家庭式小作坊为主。由于目前全区的竹木加工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散,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工艺品种单一,缺乏规模林工企业的带动力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有的林工企业也因此而停产、关闭(如衡龙桥镇的天意竹业有限公司现已停产),其他有意投资林业的人也因此望而怯步。

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贾治邦局长曾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讲话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各级政府、林业部门要切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作用,广泛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林业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宣传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全社会了解、参与、支持非公有制林业,懂得如何发展、保护非公有制林业,切实转变“重造轻管”、“等靠要”等陈旧思想观念,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身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重视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政策引导,加强产业指导。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作为今后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部署,尽快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森林资源依法合理流转,加快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培育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程序,确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原则,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重点、方向、目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指导,推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三)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林地流转。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认真协调处理投资者在投资经营中与当地群众产生的矛盾和纠纷,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营造林的积极性。二是坚决执行各项林业税费政策,切实减轻林业经营户的负担,全力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森林资产评估中心、林地流转中心,筹集林业发展资金,提高营造林质量和效益,促进林地的开发利用。四是加快林地流转步伐,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林地流转形式,保证林地流转效率,推动营造林由农户零星营造向公司大户集中规模营造的转变,实现营造林规模化、集约化。

(四)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技术服务。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长防林、血防林、油茶产业等国家、省级重点项目,支撑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投入,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扩大信贷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区内外民间资本参与非公有制林业开发。三是协助营造林企业搞好规划设计,把住种苗质量关,对整地、挖穴、施肥、病虫害防冶等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指导,主动为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提供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转化等相关服务,实现非公有制林业向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

(五)发展林工企业,壮大林业产业。一是政府应加强林业产业工作机构及相应职能建设,成立专门产业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林业产业及企业相关政策咨询指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促进林工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结合当地资源分布、地理地貌等实际,根据林工企业的产业特点、地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布局合理,健康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三是创新机制,放宽民营企业林业投资准入范围,有序开放木竹林付产品及林木种苗经营市场,扩大林业产业经营范围,吸收外地甚至外资林工企业落户,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盘活资产,进一步推进林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坚持扶优扶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原则,给予林工企业税费减让、资源保障、融资贴息等政策和财政支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林工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网络,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生产、加工、销售达到新的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