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林权制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7-17 07:56:00

导语:农村林权制度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林权制度改革论文

马峰村位于嘉禾广发乡西北部,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564户3000余口人,现有水田1300亩、旱土1800亩、山林6100亩。大集体时代,该村曾是嘉禾林业的一面旗帜,是嘉禾重点油茶林基地之一。责任制后,山林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村民小组经营的集体林地,占80%,二是由农户自行经营的自留山,占20%。随后,由于长期山林产权不明,经营机制落后,林业生产严重倒退,“有人砍树无人还林,有人摘果无人护林”现象十分突出。到2000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组经营的4000多亩油茶林陆续被烧光。从2002年起,马峰村按照上级林业改革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有序对林地、荒山有偿流转,走出了一条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活跃林地流转、大户承包规模经营的好路子。

2002年10月,村民李华、李知春、李井元等3人,通过公开竞争承包租赁取得了被山火烧光的1000亩集体油茶林地的经营权20年。当年他们就投入30余万元对林地进行垦复、林道修整,随后几年通过公开投标又陆续与有关村民小组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取得有关林地的经营权。目前李华等三人承包经营该村林地荒山5000余亩,其中已种植桉树3100亩、种植国外松800余亩、种植风景林400亩。

一、马峰村林地流转的做法

1、组建班子,制定规划。在广发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该村组建了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林地流转专门班子,并结合马峰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县林业局及时下派工作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协助勘测规划。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工作班子始终把政策宣传、发动群众放在首位,采取发公开信、逐层开会、印发资料、刷写标语,办专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加林改。同时,还与有意向承包租赁的本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广泛联系,向他们传达林改精神,真正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林改氛围。

3、全面调查,摸清底细。坚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一是摸清村级土地面积和耕地、林地、荒山面积和原有山林管理情况;二是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组各户人口、家庭劳力、需林地流转的面积和林权证发放情况;三是收集对村组集体山林流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尊重群众,民主决策。始终严格遵循《村民组织法》、《森林法》,做到政策、程序、方法、内容、结果“五公开”,改革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规范程序,依法推进。林地流转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在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依规地签订承包租赁流转合同,集体统管的林地由村集体依程序统一发包,签订合同明确流转形式、面积、年限、租金及双方权利、义务,再到县林地林权换发证办公室变更林权证,切实维护林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马峰村林地流转产生的成效

马峰村的林地流转,激活了林业市场,促进了林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推动了林业规模化经营。林地流转,解决了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即用地问题,闲置荒山林地的有序流转有利于大户规模经营,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快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进程。

2、调动了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通过山林流转,确立了林农的生产经营主体,林农的生产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得到保障。村民对林地拥有开发利用的自主权,转变了经营理念,激发了林农投资造林、兴林的积极性,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菜来种,巡山护林、防火护林意识增强。目前该村三名承包大户已投入资金180余万元,添置了拖拉机、割草机等机械30台(具),提高了林业科技化和林地单位面积产生率。

3、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山林流转不仅加快了林业产业化经营,也使一些因林地资源不足而“吃不饱”的农民从林地中解脱出来,干起了种养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马峰人告别了“砍木材、烧木枝、卖柴火”的“三木经”,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很多人成了烤烟专业户、运输专业户、种养专业户。目前该村现有50多台车经营运输业,全村有2/3的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0元。

4、保障了村集体持续增收。林地流转后,村集体不仅减少了管护山林的费用和造林开支,而且通过收取林地承包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保障了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据调查,转包的这5000余亩山林每年每亩的租金是10—18元,仅此一次每年村组集体收入达6万余元,壮大了集体经济。近几年,该村修整了村小学、村祠堂、村道等公益事业,提升了村基层战斗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5、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就业。山林经营承包户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山林地割草、植树、施肥,现在平均每天有20余人在山林地劳动,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6、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改革的基石,也是双层经营体制的核心。通过山林流转推进林改,在保持山林所有权归集体的前提下,放活林地使用权,明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山林权属纠纷,调解了邻里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推进林业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马峰村的林业改革是嘉禾县新形势下林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嘉禾林业改革有不少的启示。嘉禾作为郴州市唯一的非重点林区县,36万人目前只有林地不足50万亩,剔除国有林场4万亩,人均林地只有1.2亩。在这种县情下,林业改革重要形式之一的分山到户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其不利的影响。林业作为经营期长、投入量大、比较效益低、生态效益要求高、政策制约性强的产业,如果不走规模经营的路子,据了解目前是没有多少农民愿意大规模进行投入的。笔者认为,嘉禾在后段推进林业改革中,既要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又要结合嘉禾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进改革,以林地流转为突破口推进林权改革,以林权改革为动力促进林业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是搞好林权改革的前提。要围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19字方针,切实加强林改工作的领导,把林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县乡村行政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林改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特别是相关政策法规,使林权改革真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清除基层干部的担心和疑虑,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林农、果农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2、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是搞好林改工作的关键。嘉禾人多地少,单纯地采取分山到户,在一些地方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宜分则分,宜流则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林业改革的机制和方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建立健全林地评估中介组织,确保林业改革规范有序地进行,真正做到既要依法维护林地、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收益,又要让林地经营者效益最大化。

3、依法依规,尊重民意,是实现林改成功的基础。本次林改是对林业“三定”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中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由村民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确定,充分尊重民意。要始终把林农是否得到实惠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坚持把让利于民作为林改的出发点。要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林改政策不走样,保护林农利益不偏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确保改革健康、稳步推进。

4、盘活资源,促进融资,是推进林权改革的需要。林业发展周期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主要靠群众投资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盘活林业资源的途径,真正把“林权证”变成“房产证”,将“活树”变“活钱”,实现自由融资,促进林地向大户集中,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同时尽快启动森林火灾保险,切实解决林农后顾之忧。

5、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是推进林权改革的保障。林改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到县乡村三级联致力、各部门配合、全民参与,全力推进林权改革。

6、稳定政策,保障利益,是推进林权改革的活力。结合林权改革,要加大对林改政策的宣传,稳定“谁造谁有”,允许传承,允许转让,稳定承包等基本林业政策,鼓励农民和职工承包山林,推进规模化经营。要注意培养和扶持林业大户,在政策、资金、采伐限额、销售、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和倾斜,进一步调动群众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