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17:40: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林业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思考
[摘要]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来说,大学四年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很重要。它是检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抓得很严很紧,但是整体水平还是不如内地一些高校,本文对我校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选题、开题、查阅文献、学生的认识、态度,指导教师的重要性、时间安排、条件、和毕业论文审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本科生毕业论文监控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培养和测试。它是建立在多门专业课程基础上的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广泛和工程实用性强(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理论性问题进行研究或对实践性问题进行设计的综合性训练。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形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订、理论计算、设计绘图、实验探讨、模拟测试、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口述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初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应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化工基础和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概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理论素养。
1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主要表现
1.1指导思想。毕业论文(设计)是审核专家提前抽调和进校后重点检查的审查材料,是衡量学校本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区域与经济特色和新疆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标准。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化工工程师。毕业生能够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承担化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咨询和教育等工作职责;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科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知识,通过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毕业生达到见习化学工程师的能力水平,可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能在短期内获得注册化学工程师资格,成长为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工程师,也具备发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毕业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化学工程跨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成为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和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特别是成为新疆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行业急需的政治可靠、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化工工程师。1.2选题要求按照通用标准执行。应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1.3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1)毕业设计包括:运用各种资料(文献、手册、规范、标准、设计书等)搜集所需的信息;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操作参数控制方案的确定;工艺过程的选择并确定,物料和热量分析及计算方案的制定;编程或利用现有软件进行装置的工艺计算及典型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等图纸的绘制;生产安全及“三废”治理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技术经济评价;撰写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2)毕业论文包括: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资料(文献、专利、手册、规范、标准、硕博论文等)搜集所需的信息;比较及总结国内外文献,对国内外同类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及研究技术路线、探讨及制定实验方案;实验用仪器设备的选购或设计加工以及安装调试;实验分析方法的确定;实验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撰写论文;结题答辩等。
2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供需分析与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受需求主义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管理出现了失衡问题,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对当前毕业论文的供需进行分析,同时以新供给主义为理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创新管理模式的方式,包括开源型管理模式、节流型模式、扩大消费者需求、论文供给高端化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论文;供需分析;管理模式;模式创新
近几年,教育行业对毕业论文的存与废进行了相关的争辩,但是依然没能达成共识,主要是因为大家的立场存在差异,所以观点自然存在不同。其中,部分专家认为将毕业论文的价值作为切入点,认为毕业论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部分的专家将现状作为立足点,探讨了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论述。
一、毕业论文供需分析
(一)透明度方面。高校制定的毕业论文方案很大程度上存在忽视学生生动性、可塑性及知情权现象。例如,某科技大学虽然并不属于科研型院校,但是依然约有6%的大学生具有的想法,认为能够在专业领域中作出相应的贡献。以院校类别为切入点,在制定关于毕业论文制度的过程中,把一部分学生划分在“科研”范围之外,不仅可惜也很可悲。相反地,还有的高校忽视自身的类型,要求学生必须统一完成毕业论文,这种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公性,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供需。必须承认,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其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而重点院校的学生也同样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高水平完成毕业论文。(二)程序方面。根据当前高校制定的课程方案,可看出依然将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因素,进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实际上,很多高校都会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猜测”,并对高考的功能进行放大,这种行为属于剥夺高考失利者的基本学习“权利”[1]。这种方式实际上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理念,同时还会影响毕业论文的供需,从而不能发挥管理模式的价值。简单来说,如果在毕业论文的管理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毕业论文在高校日常教学中的地位,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不能践行公平教育的基本目的,最终也会限制高校毕业论文模式的优化。
二、毕业论文管理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致谢词9
毕业论文致谢
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羚羊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毕业论文致谢词8
毕业论文致谢
毕业论文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俞国胜老师。俞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羚羊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林学专业是浙江省本科教育中惟一的一个涉林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承担着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现代林业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显趋向复合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浙江林学院提出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备林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林业、农业、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经济林栽培、竹林栽培、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建设等工作,全面发展与鲜明个性相结合,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学本科专业是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和企业,直接指导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1)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专业课学时数被大量压缩。如我校原来的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专业合并成为新的林学专业,专业课门数大幅度增加,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数却由原来的1380学时下调为680学时,专业课学时的减少多数发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林学专业集中性教学实习时间由原来的64天减为35天,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和削弱。
(2)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存在着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如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有些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学生成绩评定上仍以理论成绩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一方面,以往的实习多为单科实习,实践教学依附于单一的课程自成体系。这种单科的实习模式把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割裂开来,普遍存在实习内容相互脱节的问题,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系统性,学生缺乏宏观、综合的思维训练。同时,这种实习模式还存在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以往的单科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记忆内容多,方法死板,学习枯燥,缺乏研究性和探索性,使得学生在实验、实习中以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为主,主动思维不够,学生得不到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训练,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述评
一、引言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下简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日常工作的新业务,成为审计理论界、教育界与实务界研究的新领域及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截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其研究已发展5年。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搜索、高级搜索,分别有352篇、342篇文章。笔者使用文献研究法、分类比较法、分层分析法等查阅前述文章,研究后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可概括为:从无到有,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单项研究到综合研究,从专业新闻、学术会议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审计研究与审计实务开始相互影响、促进。
二、述评文献回顾
2015年,伴随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文献研究综述或者相关专业会议述评开始出现。截至2018年11月17日,文献研究综述或者专业会议述评文章11篇,主要文献如下:张爱民[1]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信息,分析2014年我国审计机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特征和难题,提出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若干建议。牛彦绍[2]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基本理论框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张婷[3]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的不足,从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创新、重视审计案例运用和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林进添[4]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90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来源等进行分析,提出“通力合作、学科融合、细化主题、凝练经验、提升水平”等建议。陶宇[5]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概念、主体,提出述评和展望。仵文霞、杨荣美[6]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伍彬、伍中信[7]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和综合的讨论内容较丰富,涉及面较广,对具体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结果应用及责任追究机制探讨不足。王娟[8]从资源审计、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责任界定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郭旭[9]对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合作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情况进行了会议综述。马志娟等[10]对2017年资源环境审计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行了会议综述。
三、研究文献概况
(一)总体数量与年度分布。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不作其他任何限制,分别进行搜索、高级搜索,依次有352篇、342篇文章。审阅每篇文章的标题、内容、发表时间和文章载体,删除同一作者在不同刊物重复发表的文章以及2013年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新闻报道后,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每年文章数量依次分别为30篇、42篇、81篇、97篇、85篇,共335篇。因此,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稳中有进。(二)基金资助情况。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级审计机关基金项目等支持。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章335篇,其中72篇文章得到一个或者多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占全部文章数量的21.49%。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受到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数量依次分别是4篇、6篇、26篇、19篇、17篇。各类、各级基金项目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支持力度相对稳定。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致谢词7
毕业论文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俞国胜老师。俞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羚羊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应用型人才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专业实践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培养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1-3]。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参与相关科研,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合格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中打破学术型或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教学方法上强化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地位;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方法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培养途径上强调与企业紧密联系,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4-6]。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一、海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系统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海洋科学和遥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海洋、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地质、环境等相关领域从事遥感与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开发集成和海洋高新技术研究的能力,能在海洋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海洋技术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海洋技术专业毕业学分要求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二、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高等院校质量的实践与经验综述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为满足林业事业对大量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等林业院校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谈谈我校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一、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外,还取决于学校现实的办学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所以林学为主导的单科性大学,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进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扩大,招生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为163人,2003年高达900人。仅1999年至2003年间的招生人数就扩大了5倍。以前报考我校的生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本校和其他农林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全国其他综合大学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扩大,招生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