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水环境治理与规划策略
时间:2022-10-08 08:24:45
导语:景观生态学水环境治理与规划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些年来河流生态问题愈显严重,城市的河流复兴运动已经拉开帷幕。河流的复兴离不开水环境的治理和景观生态的修复,将景观生态学引入河流的复兴运动之中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本文以笔者参与的项目——石林彝族自治县巴江(简称石林巴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规划为例,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石林巴江流域进行水环境的治理和河流的景观规划,以此来改善石林巴江流域的水环境,并满足防洪等市政要求,打造良好的滨河生态景观绿地,提升当地的景观生态系统水准。石林巴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规划为国内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为其他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水环境治理;城市河流;景观规划
1引言
水,生命的起源;河流,生命的孕育者。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临水而居,傍水而生,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始。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河流却遭受人类大肆破坏,诸多河流污染严重,水质浑浊,水域杂乱不堪,河流的功能在不断地弱化,生态特色逐渐消失。党的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所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这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城市河流景观的规划是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部分之一。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对河流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2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伊恩·麦克哈格(IanMcHarg)曾言:“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统中有限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生活与生产途径。”景观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景观生态系统,所以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运用生物学及社会文化信息就景观利用的决策提出可能的机遇和约束[2]。其方法是将生态性的原则与景观规划结合在一起,通过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最优的景观规划方案。景观设计从业者是土地的守望者、资源的守护者和景观环境的营造者,景观生态学下的规划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是实现资源与生态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规划的合理性对景观的管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河流规划和研究的新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景观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等的相互碰撞与作用,对河流景观和生态的发展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和价值[3]。我们可以根据该理论对河流的景观系统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地对河流的水资源进行管理,并在水文调节与调度等生态角度方面为规划提供新的方式与途径。
3规划项目背景及现状
2020年2月6日,石林彝族自治县被评为“云南省美丽县城”。为切实落实“美丽县城”的建设工作,石林县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干净、宜居、特色”三大目标要求,不断推动县城的高质量发展。为提升石林县人居环境,打造良好的巴江河道生态环境,石林彝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决定对巴江水域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规划。巴江是石林彝族自治县集灌溉、防洪、发电、城市生态环境调节于一体的多功能河流[4],流经石林县境内总长57.6km,本次规划范围位于县城南部巴江桥段,用地以平地和缓坡地为主,仅有局部护坡,坡度大于25%,整体用地限制较小(见图1)。场地内局部地段植被类型单一,且有大面积裸露地面,景观效果差,生态植被多以常绿草本地被植物为主,缺少四季时令花卉的点缀,缺乏景观亭廊等供人休息停留的构筑物,林间游览小路附近可供休息的座椅设施等数量严重不足。场地内北部已建区两侧河岸已整治,为自然式驳岸、草皮护坡,其他区域为未经治理的天然土质驳岸,河道宽约15m。该流域总体水质一般,河面无垃圾、固体废弃物等,河底淤泥较多,水中海藻杂质较多。
4巴江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其运用整体的思维来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创新[5]。此次规划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巴江流域进行的景观分析与建构,在景观旷奥度、相容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决定景观资源的利用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规划。
4.1水体规划与整治
根据石林县城防洪工程标准要求,防洪保护对象和工程需达到可以防御10年一遇的洪水的标准,故水位标高设计为1663.97m。按照石林县在城市防洪方面的要求(见图2),规划河道断面为河底宽度在14~20m,景观水位控制高度不小于1.5m,设计防洪水位高度不小于3m,局部位置降低标高设计的亲水平台及栈道,其材料应采用生态木或轻钢。对规划范围内的巴江流域进行水质提升,需要通过建立流域及场地内的汇水系统,在流域内构建支流湿地体系,将被收束的支流生命体延续到巴江,在汇水系统的每个出入口设置湿地,对水质进行净化,提升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见图3)。
4.2河流清淤与加固
对河流进行清淤,以原位清淤、河床修复为基础,采用生物、化学等修复方式重新构建河道,以原位清淤技术为核心对河流内生态体系进行构建[6]。河道内石头及杂草等杂物较多的地段采用以人工清淤为主的清淤方式,将河流内清理出的杂物使用土工袋装袋运至下游干化场。河道内污泥较多的地段,清淤方式以水力冲挖为主,将污泥集中至污泥干化场统一处理。为增加流域的稳固性,对河流两岸的河堤加固。在河水流速比较湍急的地方使用石笼网网箱对河堤进行石笼加固,在河道窄、转弯急,以及河床高差大的位置增设C20混凝土拦渣墙进行混凝土加固,以减少砂石的流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水域内的流量,实现河流的生态廊道构建。
4.3生态驳岸建造
由于场地的实际形状以及未来的区块用地功能不同,河流驳岸采用自然原型护岸和人工自然式护岸两种形式。场地的不同功能及使用强度也决定了岸线处理的不同形式,整个区域内将主要以生态自然原型护岸为主,以此彰显整个河流区域内自然与生态的特质。与此同时,在生态驳岸的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原有地形设计了大量弧形的临水平台以及不同高度的涉水平台。在自然原型护岸的设计中,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并在石缝之间用鸢尾、麦冬等地被植物点缀,利用地势地形使绿地延伸到岸边,呈现出自然河滩的原始风貌。此外,在人工护岸建造时用石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还原堤岸形态,以实地情况为依据,将缓坡式、台阶式及后退式堤岸结合起来,打造人工硬质护岸。
5巴江水域景观规划策略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巴江水域为中心点,对河流及两岸景观进行生态治理和恢复,营造出一个具有生态气息和乡土文化的滨河景观带(见图4)。该规划方案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展现了浓郁的彝族阿诗玛精神,同时增加了石林的旅游体验感,丰富了城区的旅游业态,弥补了当地滨水休闲商业的空白。此策划方案将巴江水域打造成一个集市民休闲健身、滨水娱乐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带,使其成为市民饭后散步和观赏游憩的不二选择。
5.1生态规划策略
约翰·O.西蒙兹(JohnO.Simonds)提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首先就是其“地方性”,景观规划应植根于其本身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保持当地的乡土气息[7]。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当地的文化能够给人的启示以及对乡土植物和场地内原有材料的使用。因此本方案将彝族“阿诗玛”文化融入其中,使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火把节、彝族民居、田园风光、刺绣等都在设计中有所体现。其次,是要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尽可能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规划中较多地借用了自然界的反应过程,尽可能地多使用水、风、光等可再生资源,比如在此方案中利用图4巴江景观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来源于项目)生态湿地对水质进行净化提升,引巴江水进入场地营造“曲水流觞”等特色景观,利用废弃的山石打造当地极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等。除此之外,规划做到让自然做功,突出人与自然的合作共生的关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湿地的过滤作用等让水活起来,促进其自净循环,有效发挥整个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5.2旅游规划策略
以场地内现有的“山、水、田、林、阁”为规划的元素,结合当地的文化产业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规划打造“人间味、山水间、撒尼情、日月灵、天地华”五大主题旅游度假区,将当地的火把节、刺绣工坊、祭祀文化等作为依托,形成石林特有的撒尼文化主题景观。
6.结语
本文以石林巴江流域景观规划为例,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有效地对该区域的水环境进行了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并且在景观规划之中融入了当地的阿诗玛文化,体现了巴江流域的场所精神和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由此可见,利用景观生态学统筹整个水域的规划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滨河景观,其将自然与人类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规划的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符合当下总书记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符合时代精神。希望通过本文对石林巴江水环境的治理和规划的分析,对国内其他城市河流景观的规划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路长明,段雄波,陈成.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学理论,2020(11):5-7.
[2]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薛兴华,钱华.河流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当前核心议题[J].水科学进展,2018,29(06):887-897.
[4]邢红丽.石林县旅游业中的环境保护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5]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04):69-77.
[6]牛存稳,褚俊英,严子奇.让河流恢复健康:深圳市坪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J].中国水利,2020(22):6-9.
[7]斯塔克,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杜芳林 施卫省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上一篇:远期外汇市场报价行远期差价报价策略
-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景观设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