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探讨

时间:2022-08-25 08:50:25

导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除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取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改革,将会计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与高职现有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课程体系

一、引言

“双向挂钩”是指通过有机融合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标准、职业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材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完善实习实训条件,以及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使毕业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其中,重构课程体系是实现“双向挂钩”的关键,是后续教学改革的基础,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综合分析知识、技能、素质要素,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深度整合,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从事会计核算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完成会计学历教育的规定任务,取得毕业证书,又要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相应的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就业竞争优势,顺利实现就业。鉴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均执行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才可毕业,并作为硬性要求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部分院校了学分替代方案,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根据证书类别和等级免考部分在校课程,鼓励学生实现多证书的获取,提高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政策的实施重形式、轻实质,落实不彻底,成效有待提高。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针对性,仍是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突出会计学历教育的要求,未充分考虑学生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设置未与职业资格考试紧密挂钩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三大版块,课程设置仍是执行学历教育的标准,专业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对独立,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脱钩”。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仅包含高职会计专业学历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且侧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与会计岗位职业标准,没有专门针对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特定课程,也未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技能点等进行整合,分散于各课程章节之中;期末考核也侧重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考核非常少。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依赖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科目本身具有的相关性以及自我复习,这些都会对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造成一定阻碍,导致学生备考复习效果不佳,考证通过率不高。

(二)课程时间安排未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并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授课时间与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存在错位,未实现同步并轨。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时间为上一年11月,考试时间为下一年5月,横跨了两个年度、两个学期。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中所涉及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距离考试时间较久;《财务会计》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虽与考试时间同步,但若任课教师按正常进度授课,后续部分内容学生只能在备考时自学;《成本会计》课程开设于大二,时间相对滞后;《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有的院校并没有开设,学生只能自学。《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和《税法》课程的开设时间也呈类似分布。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自我复习备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阻碍了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三)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未适应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缺乏真实场景,实践环节较少,教学内容偏理论化。教师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启发式教学,过度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佳,考证通过率不高。高职院校目前的考核方法也不能适应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片面重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科学评价。虽然部分院校已逐步实行学分制改革,强调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但执行过程中还不能完全脱离原来考核方式的影子,侧重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较少,这对于需要大量技能训练的会计专业来说无疑是不科学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未能对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起到推动作用。

(四)课程师资力量未匹配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

“双向挂钩”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最关键要有优秀师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的深度融合,也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多职业院校缺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内中高级会计证书持有比例不高,有的教师仅持有初级会计证书或经济师、理财规划师等关联性偏低的证书,且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了解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兼职教师比例也偏低,尤其缺少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与能工巧匠,真正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普遍理论教学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弱,影响了“双向挂钩”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

“双向挂钩”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双向挂钩”实施的基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重构课程体系,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双重要求,实现“一教多证”。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将会计岗位职业标准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会计学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双向挂钩”课程,实现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应将专业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对照,找出两者的共同内容点,分析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修改;对于教学大纲中未包含的考证内容点,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把职业资格考试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的一体化;另外,教学内容应注意避免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以初级会计师考试为例,其考核科目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涉及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和《税法》。应综合兼顾考核科目与专业课程的异同点,融合两者的要求与标准,设置“双向挂钩”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实务(一)》《初级会计实务(二)》《经济法基础(一)》和《经济法基础(二)》。其中,《初级会计实务(一)》覆盖原来《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点和《成本会计》《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课程的相关考点,《初级会计实务(二)》覆盖原来《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经济法基础(一)》覆盖原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经济法》课程的知识点,《经济法基础(二)》覆盖原来《税法》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考虑学生后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中可适当涉及中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也可融入其他相关职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如审计、证券、金融等,为学生将来更高级别证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证书的获取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迁移能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多元化发展。

(二)科学规划授课进度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课程的授课时间应与当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安排时间相匹配,实现两者的同步并轨。如初级会计师考试涉及的《初级会计实务(一)》和《经济法基础(一)》可于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着重打好基础,并涉及相关拓展内容;《初级会计实务(二)》和《经济法基础(二)》可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因此两门课程与初级会计师考试在同一学期,且课程各章节之间的内容前后并无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初级会计师考试涉及的章节提到前面,优先讲解,其他章节相应调后,以满足学生考证的需求;另外,应针对上学期两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中复习,以增强记忆,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同时,考前可针对性进行强化培训,进行模拟试测,介绍考试技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助力。

(三)综合选用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有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综合运用讲授、讨论、举例等教学方法,把基本知识点、考点讲解透彻,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也可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另外,可根据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针对相应课程,进行指导示范、模拟试测,平时持续训练,考前集中培训,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证书。检验学生“双向挂钩”课程的学习效果,也需综合考虑知识掌握程度与考试通过率两个因素。如果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途就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则可以免考相应课程,并获得课程学分;反之,可依据学校规定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来评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时可适当采用职业资格考试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四)着力培养优秀师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优秀师资作保障,这就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提出了要求,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转型提升。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进修、培训,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学历或会计职称;要求教师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等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会计行业发展动态、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熟悉会计处理的规范流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自主参加会计类、审计类中高级职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掌握考试竞赛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双向挂钩”课程授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学校可公开招聘具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能工巧匠等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也可邀请行业、企业的会计专家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分享会计实战经验,从而带动学校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课程体系的建立,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效结合,在校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毕业时既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可供其他职业院校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根.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9(3):121-122.

[2]庄青.高职会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4):22-24.

[3]徐小龙.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双证融通”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9,28(2):55-58.

作者:仲凤霞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