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8 10:43:56

导语: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成为全民善心的重要依托。然而频发的会计信息披露丑闻严重削弱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基于此背景,通过浅析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内部治理、第三方监督三个方面为慈善组织发展提出如下发展建议:推进慈善组织法制建设;组织内部建立透明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快专业化组织建设;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

【关键词】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引言

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对公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点燃了全民的慈善热情。截止2020年初,我国慈善基金会已经超过7700个,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由于抗疫一线医疗物资高度紧缺,社会各界爱心捐助纷纷驰援。慈善组织作为疫情阻击战的前沿支柱、社会公众物资和善款的主要汇集地,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物资桥梁作用。但与此同时频频曝光的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丑闻无疑对慈善组织公信力造成沉重打击,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公开化、透明化发展刻不容缓。以红十字会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在疫情期间一度陷入舆论的黑洞。由于大量救援物资进入武汉红十字会和慈善系统后下落不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且由于武汉红十字会慈善资金拨付慢、捐赠物资拨付混乱、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的存在延缓了救援工作进度,引发了大众的不满情绪。由于慈善组织在我国起步较晚,会计信息披露仍存在诸多问题。红十字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的事实一方面揭示了其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反映出武汉红十字会物资分配效率低下,慈善组织的运作能力有待改善。面对疫情的挑战,要做到让善心“有处可安”,重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责任感,会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公开性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肺炎疫情背景,浅析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理论启示,旨在为我国慈善事业公开化、透明化发展添砖加瓦。

二、文献综述

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对公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过往文献研究为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候利文(2015)指出慈善组织具有“第三次社会分配”的重要作用,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调节器。何玲(2014)认为慈善组织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转、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徐家良(2019)通过分析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嵌入合作关系,提出慈善服务对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慈善组织与捐赠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限制了善款和物资的利用效率。捐赠人更在乎情感满足,很难知道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慈善组织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存在部分机会主义行为,即利用职位特征谋求个人私利。这使得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学者为慈善组织会计披露提供了多种渠道建议。如毕瑞祥(2017)提出慈善组织间可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舒伟(2016)基于深圳壹基金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慈善组织层面上的组织架构的完善和业务层面上的良好项目管理都对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正面影响。胡波(2018)从英国慈善组织审计监督经验出发,为我国慈善组织分级分类管理等提供有益借鉴。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对慈善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暴露出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和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新的路径建议,以期助力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透明化发展。

三、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法律存在漏洞。2018年民政部通过的《慈善组织会计公开办法》对慈善项目信息公示做出了规定,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域、受益人群、收入来源、项目支出情况等。但并没有对违反者进行处罚规定。且仅针对慈善项目,而对于帮扶个人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对于募款对象为社会公众的项目没有向公众披露的强制规定,仅靠自觉性进行约束。部分慈善组织利用此法律漏洞,谋求个人私利,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声誉。如2020年初,儿慈会下属机构———“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被打上了“人血馒头”的称号。在未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之下,以帮扶贫困女大学生的名义在平台公开募集善款一百万。由于法律未对帮扶个人的慈善项目做出强制披露规定,平台未披露善款的具体用途和支出情况。真正用于贫困学生的医疗救助金额寥寥,直接导致了吴花燕的悲惨离世,为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敲响了警钟。2.会计信息披露不统一。一方面,我国慈善组织会计披露平台不统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权威第三方慈善组织会计披露平台,未能发挥不同慈善组织相互间监督激励作用。由于慈善组织的性质各异,披露信息的渠道不一、标准不一,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综合对比分析。虽然大部分慈善组织有自己的官网,但更新速度缓慢,部分慈善机构甚至不具有官方信息公示平台。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慈善事业发展前期,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可依,而参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出台后,也仅针对具有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做出相关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如嫣然天使基金会等在会计制度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性。且目前的法规对慈善项目的信息披露深度未做明确说明。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虽然《慈善法》中规定慈善组织筹款周期超过六个月,应当至少三个月进行一次会计信息披露。但披露周期设置的长度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官办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肺炎疫情中,武汉红十字会并未及时对筹集善款和物资的流向进行适当披露,严重引发了公众信任危机。武汉慈善总会微博自2014年开始停止更新,收到的善款下落不明,只进不出。相比之下,韩红基金会、杭州红十字会等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将每天的捐赠收入和支出同步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4.披露质量没有保障。慈善组织作为非营利机构,性质具有特殊性,虽然需要接受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但是监督程度较低,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例如国家审计署仅对红十字会的政府拨款进行审计,而对于社会渠道的收入未予以关注,存在一定审计漏洞。为了降低成本,慈善组织倾向于聘请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审计报告的公信力存疑,部分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存在数据不详、前后事项不符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慈善组织披露内容十分简略。例如红十字会只有对捐赠收支、会员会费、动产不动产等几大项目金额的粗略说明,会计信息披露并不完整。5.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多数慈善组织依托政府运行,如湖北省红十字会会长由副省长兼任,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不仅限制了组织运行效率,更降低了财务舞弊的难度。慈善行业进入门槛低,对任职员工未建立统一信用档案和相关活动记录,降低了违规行为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很多慈善组织项目管理缺乏专业化人才,对项目的设计和审批具有随意性。日常管理活动存在人工对账、手工记录等低效方式,使得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反应速度过低、运行效率迟缓,救援的及时性大打折扣。

四、对策建议

1.建立公开透明管理体系。完善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组织结构,以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避免行政化、官僚化,进行去行政化改革,提高自身公信力。如设立独立的财务监管部门,实现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严格做到捐赠程序透明化,捐赠信息公开化,将募捐方案报至当地民政部门备案。每一笔捐赠支出做到有据可循,将募款信息和支出明细等及时公布于慈善机构网站和微博微信等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慈善组织之间应搭建统一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主体的合作协调,以期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捐赠物资拨付混乱无序、“旱涝不均”现象。2.推进慈善组织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慈善法制体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合理的奖惩机制是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问责制,对于贪污腐败、挪用善款等违法行为严厉惩戒,对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的群众予以适当奖励,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工作程序,对捐赠过程中的收据、协议等进行统一化规定,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保证慈善组织的规范化运作。3.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起到客观监督作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监督机构,确保独立性。如对于财务信息,应聘请专业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账务审查,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含物资、善款的流向和执行情况。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传播慈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慈善监督,培育现代慈善文化。慈善组织也应积极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从被动披露转为主动交流,对社会公众的疑问积极解答,化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矛盾。4.加快慈善组织专业化建设。无论是政府部门下辖慈善机构,还是民间自发非营利组织,都应加快组织模式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组织效率,以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不仅要突破道德的范畴,更应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致力于向高效、专业、理性发展。如聘请专业的医疗保健专家作为医疗顾问、聘请有经验的审计师进行内部定期审计。合理设岗、专业筹划,对于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资格认证,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和素养。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安全措施宣传,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5.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运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处理对慈善项目进行高效管理,并做好与物流平台的对接工作,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善款的筹集和项目管理上,完善一体化高效运作。如分别建立慈善需求信息平台、专业志愿者人才库、慈善信息披露与监管平台,进行全网及时化慈善运营与监督。利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做好物资采购、分类库存、有序出库等工作,提高此慈善组织运行效率,确保物资的及时拨付和善款的高效利用。借鉴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先例,尝试将时兴的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慈善信息披露平台的搭建,使得每一笔善款的传递环节公开透明。

五、结语

慈善组织作为公众善心的重要依托,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了组织公信力的强弱,频繁暴露的问题也给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要实现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公众、慈善组织三方的共同努力。法律法规提供规范化要求的同时,慈善组织自身也要注重专业化的建设,结合外部监督体系,推进慈善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候利文.被困的慈善: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其重建[J].天府新论,2015,(1):99-105.

[2]何玲.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J].财会通讯,2014,(9):6-8.

作者:汪惠玉 刘琴琴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