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17:07: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信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论文

农业会计信息论文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立与发展现代化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农业企业已经走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农工商贸并存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农业会计的核算虽然进入了网络化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存在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等多种不同性质和组织类型的经济主体,他们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会计目标中,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信息提供给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1.1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的风险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是人员权限的控制。在会计信息网络中,对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会计人员的分工上,通过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权限来实现,而不同人员通过不同的口令进入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操作口令的安全系数并不高,一旦被人窃取或破译,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甚至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信息的存储介质采用的是磁(光)介质。这种介质存储的优点是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但是这种无纸数据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弱化了纸质数据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同时,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则很难修复,增加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按照规定方法、规定流程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干预的减少,基本上依靠会计软件运行的程序实施控制,一旦部分业务处理发生错误,就可能造成部分甚至全部会计信息的失真。

查看全文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定义

(一)相关性的定义。在相关性规则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要求可以明确反映企业的财政状态、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成果。会计信息根据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否相关来评判它是否有效,是否具备价值,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有关资料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过去决策的好恶,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此具有反馈价值。它还应当具备预测价值,帮助使用人按照财务报告所供应的信息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景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同时,在决策者进行未来企业决策时,其会计报告必须反映时下的公司运转状况,使使用者不会对已决策的条例进行反复的修改,甚至是纠正错误,所以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及时性。在识别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关联性,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充分考虑用户决定形式和信息的需求。多年来对于质量的需求一向偏重于会计的信息反馈价值证明和改正之前预期的才力,而伴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期,各方面竞争将更为剧烈,产品寿命周期缩小,导致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三个要素组成了相关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性就是说会计信息应当和相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定。更进一步的说,会计的信息需与国家对经济的要求、投资者与债权人进行的决定相符合,懂得财务景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情形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二)可靠性的定义。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要求会计核算以现实情况发生的贸易往来或事项为根本,照实说明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1、可靠性中包含真实性,可检验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测量标准。真实性大体上指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具有客观性,进一步来说,会计信息还需具有可信性,在可靠性中真实性不代表具有可靠性,但是可靠的信息一定具有真实性,两者成后者包容前者状态。然而,在实际会计应用中,可靠性并不是唯一的,不可辩的,它并不是把整体的经济活动原样呈现,也就是说,会计的真实性并不完全代表客观事实,原因是会计核算中的假设前提,像货币价值,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只拥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在会计制度的许可内,会计处理的方法有可选择性,不同组织的对接下各自的客观情况有差异,所以制度允许对核算方式进行选择。总之,会计的真实性是对会计生命和使用者信赖的保障。2、可靠性中也包括对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指在会计信息采集中不同的人员检查相同的数据,证据和记录可以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结论,这个规定其实不要求每一次检查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论断,它容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有差别。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决定了会计决策者提供的信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重要凭据。3、中立性指判断一个信息的可靠性,这条信息就必须具有中立性,会计信息不可通过选取或罗列资料来获得,只要具有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因素,这些信息都不具有中立性,就会缺乏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在会计环境设定不变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活动的追求的讨论中往往成对立状态。在经济情况变幻莫测的今天,及时性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获得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后,无法确定其客观和可验证就匆匆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此类信息易受公司管理层操纵,使这些信息可靠性较差。而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企业决策相关,如果提供给使用者一堆与企业决策无用的信息,即使其是真实的,也会使使用者迷惑,从侧面降低了公司信息的可靠性。(二)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如果丢失了,相关性的意义就将落空。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并不冲突。在实际企业应用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是决定会计信息这两种属性的主要决定人,而两者的主次顺序以相关性为重,决策者需求的是与公司高度相关并且可验证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选取离不了两种属性的依存。(三)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在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永远保持一致,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编制一份具有完全可靠并且完全相关的财务报告,权衡两者的比重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原则,因为在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权责发生制可以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指出财务状况变化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同时有人提出权责发生制无法像现金收付制那样具有可靠性,无法对每一条经济事项进行细致的记录,虽然现金收付制中的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的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现今的会计行业中,对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争论一直存在,大多会计制度现在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漏信息的补充。所以,在制度下的企业对这两种属性的选择大多依托与信息使用者息息相关的包括公司管理层、投资人等所需要的主要信息体。

三、对改善两种属性权衡的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整理和精简。大部分的财务报表中都会有因为历年的突发性或意外性的变故而改变的项目,而会计部门的人事更迭很可能会把一些对目前无用的会计项目保留下来,同时在报告外的补充信息中也会存在一些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项目。应该对公司报告的账户体系进行检查和改动,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虽然频繁的改变会计报告项目会对公司的效率有影响,但是会计报告所增加的及时性可以让决策层更准确地下达下一个目标的任务,减少错误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二)会计信息处理科技的提高。如今社会中,快速的计算机发展,其计算量和计算速度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地运算可以加快会计报告生成的效率,这有时候也会解决上一点中公司效率下降的缺点,同时,在运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在未来,很可能计算机会计算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准确的取舍度。(三)对财务报告中的附注进行规划。同第一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补充大多是通过附注和对外信息披露,这其中也会产生对决策不必要的干扰项,但是对外披漏信息有两条制约,在改变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分别是成本效益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说当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时,对二者成本运算必须成比例,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取得的效益,有时候成本效益约束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主要矛盾点,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当下热议的企业管理项目,减少片面的降低成本方法和避免狭隘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加强公司收益,也可从另一方面减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冲突。2、自我保护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是指消息利用的素质和能力,会计信息是不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大多是使用者的一种评价,一个具备专业修养和丰富履历的使用者每每都会比他人挖掘出更多实质,对他来讲,会计信息包括更多相关性和可靠性,所以公司在选拔人才制度上可以进行更多的考核以选出有用的人才。(四)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处理的差异性。在选取可靠的信息时,应当动态地了解会计信息的本质,不能每一项都理解为确切无误的数据,做到有差异的了解每一项信息的可靠程度,更加全面地掌握会计信息带给决策者更加有用的经营讯息。(五)国家会计制度改进。国家会计部门应当时常对国内和国际的会计报告差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客观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针对地方针对时间的对会计制度调整,加大对会计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也可以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之间主观上的偏见和水平差异弥补,还可以在此过程中纠正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增加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治理。

查看全文

资源配置会计信息论文

一、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的市场,在这里,所有的买卖活动都是信息化的交易活动。因此,保证信息的透明度是证券市场有效高速运行的关键所在。如今,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数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渐渐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也在一步步完善中。但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基本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和变幻的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良莠不齐。总的来说,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仍不高,依旧存在着一些造假现象。而资本市场的信息的不均匀性,将导致无法有效配置现有的经济资源。高度透明的会计信息能正确引导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减少在投资中的风险,正确有效的配置资源。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在证券市场中,一个信息透明度越高的行业,其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也更具市场竞争力。下面,本文将就以上现状做出以下分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

(一)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市场的有效性影响在资本市场中,高效的资本市场分为以下三种:弱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半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这样划分的标准是价格能够对标准的相关信息造成的影响,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划分,反应对不同效率的市场价格反应信息完整与否。如果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所得信息也就不准确,这时资本市场就会出现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对内幕信息有一定了解的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如果会计信息透明度很高,所获信息十分准确,这时,市场价格个金融证券就能全面的反应整个市场信息,就没有人能够通过内幕信息投机取巧,为大家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故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将直接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会计信息的质量高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信息传导机制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不同的人群对于信息的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以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为例,对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了解的准确程度就大有不同。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寻找融资渠道,外部投资者则需要在决定投资与否之前对企业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可以充分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减少在做投资决策时的风险疑虑,促使外部投资者快速做出投资决策。故而,在投资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至关重要。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能够使处于资本市场的人们面对变幻不定的资本市场及时把握投资时机,企业也能够通过及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获得更多的融资。促使资本市场资源快速有效的进入配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促使资本市场信息传输有效性和高效性,产生良好的信息传输机制,稳定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从而进一步使得资本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三)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同样会出现一些造假现象,而这些造假现象对于普通的投资者乃至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来说都是很难发现的。这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导致股票价格和金融产品等的发展不符合常规。使其价格和其真正价值出现较大的出入。而这时,投资者对市场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利益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资本市场中的资源也将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使正常的工作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企业所的信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失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支持。这种低质量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使得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和成本增加,利润却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市场正常的运行机制遭到破坏,并进一步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查看全文

信息失真强化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全球都非常普遍,近年来的会计造假问题也屡屡出现,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在上个世纪末期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深圳原野、黎明股份、红光实业等。在本世纪美国也上演了一桩桩财务丑闻,甚至包括默克制药、安然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因此,如何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全世界会计领域所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及信息失真的概述

(一)会计信息

对于会计信息的概念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个。第一观点是徐玉德提出的会计信息其实是企业的决策者们为了创造利益,在做出下一步计划时必须要使用的一种工具。同时它也体现出了会计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营决策的作用。第二种观点是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是反映出经济活动当中会计主体的价值变动情况,集中体现于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是人为产生的,遵循一定的规律、准则,采用特定的手段方法而得出的关于企业经营的相关结果。第四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就是一种经济性质的信息,反映出企业动态的价值变化情况。结合上述观点,概而言之会计信息主要就是反映出企业的价值情况,对其中的利益关系的变化,价值高低的变化都会有所反应。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环境的复杂化,会计信息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

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便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在会计的发展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信息失真问题,即便是在先进发达的市场环境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告,提出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靠性,而具备可靠性的衡量标准则是可核性以及中立性。到了1989年的时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提出评判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首要标准便是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同时,我国也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要求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要进行真实地反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信息实现真实反映的过程当中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程度以及风险的问题,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要区分绝对的与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真实反映要求会计信息要全面的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还要达到精准、还原企业本来的面目水平。但是在实际中,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几乎不存在。即便其存在,也不一定能够全面的适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及决策的作出。而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反映则是当前普遍予以适用的方式,它主要是指较为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所有信息都是在合法性的前提下产生的,并且严格按照会计行业的制度、准则进行,符合行业标准。对于大多数的经营者或者投资者而言,相对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反映能够达到其作出经济决策的要求。

查看全文

基于会计文化的会计信息论文

一、引言

会计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会计文化建设,对继续深化会计改革、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绿大地、银广夏,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会计舞弊案件,使得虚假信息披露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有必要从文化视角寻求解决之道,由此展开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即从会计文化视角研究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二、关于会计文化

1.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软实力概念是约瑟夫•奈于1990年在“美国衰败论”的氛围下提出的,软实力是独立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力量,它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国际制度,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国内学术界最早对软实力、文化力探讨的是王沪宁1993年在《复旦学报》发表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宁德业(2010)认为:软实力概念中的“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软实力的体现需要硬实力的支撑、目标、他者认同这三个条件。没有必要的或强大的硬实力支撑,软实力失去了根基;离开目标,软实力无从体现也无法衡量,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亲和力其实都只是潜在的软实力,必须在某一目标的统领或引领下,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软实力必须借助目标作用对象才能体现,他者认同是软实力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应着重于“软”字,这表明文化软实力是柔性的、非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文化层面所体现出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是一种非正式的、非成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文化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硬实力的支撑对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缺离了硬实力支撑的文化软实力其力量必然相对薄弱。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必须依附于文化硬实力来发挥作用。

2.会计文化的内涵

查看全文

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论文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会计环境。会计的存在和发展都紧紧依赖于会计环境。在良好的会计环境下,不断更新完善会计制度,使会计的发展和会计活动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是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的首要任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局势下,要完善会计环境,促进会计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周边状况。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是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管理等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领导的态度、政策导向、人员素质及管理状况等。2.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与其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不一致而产生的信息虚假。而会计在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也成为衡量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了扰乱经济秩序的导火索。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使企业发展受到阻碍,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信誉度,使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降低从而导致企业的形象受损,严重的话还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所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1.法律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为依托。市场经济要依附于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才得以生存,这样,政府才能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法律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了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反映了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债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就是鼓励人们寻求收入的合法性,以增加物质财富,因此,会计信息就成为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让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对权益所有者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护。目前,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还是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了解自身利益的得失。也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如果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了权益所有者的利益损失,他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才能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

2.经济环境的影响。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也展示出了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影响到经济秩序的稳定及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就应该对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会对会计工作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分离的,因此,会计就要为会计信息的用户提供符合客观实际的精准的会计信息和优质的服务。真实反映经营者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经营业绩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而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注的是投资对象的获利状况、增值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他们要了解这些情况主要还是通过会计信息来获取,因此,会计信息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他们进行正确决策的有效信息。他们对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3.企业内部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的影响。(1)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它将影响到企业会计的惯例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采用,会计组织机构的建设及财务管理的水准。企业的内部环境既可以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同时,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治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把握政策的导向等都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底蕴,实际操作经验,和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最终出之于会计人员的笔下,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及法律意识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现代社会中,诚信问题和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而这两种因素都属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它们不仅会对会计信息的结果产生偏差,并且会对企业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若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薄弱对企业会计准则把握的不透彻,将使会计信息结果出现偏差;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随之出现新的经济业务,若当前的会计规范没能涵盖这些新业务,也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若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某些利益而故意造假,也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一。(2)文化教育环境。会计是置于广泛社会实践中运行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一定是文化教育环境中的人,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必然对会计环境产生影响。当前,人们突出追求物质利益,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表现较为明显,原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受到了很大冲击,诚信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下,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一些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负责任,使会计变成了滥用职权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查看全文

防治上市企业虚假会计信息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巨大的利益诱惑、违规成本低廉、政出多门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路、解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及披露问题的主要对策等,具体请详见。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会计法》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然而,从1996年琼民源年报中所称的5.71亿元利润中有5.66亿元是虚构的,占总利润的99%以上,再到银广厦仅在1999~2000年间就虚构7.45亿元利润披露于世,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没有停止过,且在升级。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再者,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不等、拥有的质量不等、拥有的时间不等。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可能引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披露信息具体内容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政府有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查看全文

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论文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研究亏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文章是Hayn.C(1995),之后Beaver、Landsman(1998)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表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出于管理层变更、大清洗、利润平滑三个动机。Francis.J,Hanna.D,Vincent.L(1996)研究结论证实了管理层变动会影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比例等;Chen.C.J,Chen.S,Su.X(2004)发现管理层发生变更或者企业面临较大亏损时比较倾向于通过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Yoon.R.R,Miller.G.A(2002)、Riedl.E.J(2004)的研究表明管理层利润平滑和大清洗动机的存在。国内研究表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出于扭亏动机、大清洗动机、管理层变更和配股动机等。郭旭芬、熊健(2003)的研究发现,严格的会计准则使得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洪剑峭等(2005)研究发现虽然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手段,但总体而言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数据的信息含量在准则变更后更具价值相关性;王跃堂(2000)研究表明具有扭亏动机或被ST的公司明显存在利用三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于海燕等(2001)、黄婷晖(2002)、赖朝辉(2003)、张俊民(2004)、戴德明等(2005)等;薛爽、田立新、任帅(2006)、赵春光(2006)、王建新(2007)等的研究表明亏损公司特别是扣除减值影响后仍亏损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李享(2009)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研究发现存在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如果打算下一年处置长期资产,那么就会在亏损年度加大长期资产减值计提额,以为后续年间处置时大量转回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效果做准备。

二、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多种多样,受到企业性质、企业经营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价值相关性方面,国外的研究多是针对所有会计信息的某一方面即某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具体到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从披露的各种资产减值信息以及不同公司状况的资产减值信息入手进行研究分析的。国内对于资产减值会计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一般都是借用国外研究的模型方法等进行的,起步较晚且研究也较少,又由于所处时段或研究方法的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无论是为了充实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为进一步完善准则,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查看全文

投资决策理论与会计信息论文

70年代以来,会计研究表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作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汤云为、陆建桥,1997);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来源,并且当他们发现管理人员业绩不佳时,往往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将其商业性投资转为现金;在中国,“对公有企业来说,管理国家投资的有关部门已经包括在投资人之中”(葛家澍,1997)。因而,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满足投资决策的信息也往往能够满足其他使用群体(贷款人,政府部门)的需要。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查看全文

投资决策理论会计信息论文

70年代以来,会计研究表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作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汤云为、陆建桥,1997);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来源,并且当他们发现管理人员业绩不佳时,往往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将其商业性投资转为现金;在中国,“对公有企业来说,管理国家投资的有关部门已经包括在投资人之中”(葛家澍,1997)。因而,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满足投资决策的信息也往往能够满足其他使用群体(贷款人,政府部门)的需要。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