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意义

时间:2022-01-23 04:57:56

导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意义

摘要: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社会的建设也需要信息的支持,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会计实务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会计实务中也应该良好地融入信息化技术,进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逐渐形成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会计理论实务。想要切实加快一个企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对内部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目前,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对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工作进行加强,进而使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针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实务;影响

伴随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企业单位想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对内部的财务部门管理方式以及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改变,提高其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会计实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快企业单位的发展建设。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良好地运用先进的技术,并对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决,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进而不断加强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单位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会计相关机构对会计信息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对目前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做出详细的分析,进而制定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其中,很多会计专业的学者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明确其就是我国会计理论及实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就必须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第一,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将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企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对于企业单位内部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营模式来说都会造成改变,逐渐呈现出虚拟化。如果将虚拟化的企业单位当作会计主体,就会造成其随时可能变化,甚至瓦解,导致会计主体的变化不定,进行确认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会计期间淡化。由于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以将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也可以从网络上随时获得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分期结束,这样是否规定会计期间就不再重要。是否应继续把货币计量假设作为一项会计基本假设受到质疑。在电子商务时代,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多非货币化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企业环境等信息。另外,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一些指标,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第二,信息化并不会改变会计理论的实质,变革来自会计本身。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再怎么进行改变,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依然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主体,而且这也是企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或者运营过程中会计信息处理的根本准则。当人们把一些虚拟化的企业单位或一些与虚拟化企业单位相似的组织形式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单位的时候,其依然可以和其他会计主体进行区别,其还是独立在业主外部的。人们能够利用会计主体对企业单位的总资产、负债情况、权益等进行确定,会计信息就是将企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实际体现,进而促使这种会计主体的出现是一定的。因此,会计信息化并没有对会计主体的含义进行更改,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在本质方面进行会计主体的确认。一方面,我们知道虚拟组织的设立目标是为了实现合作各方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为了解散,破产或清算对其来说只是一种极端情况。游离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仍要求我们从市场空间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经营是否有联系,并保持逻辑上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将这类企业确定为持续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权利实施和承担应有的义务,符合现代的法律意义。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并不能取代会计分期的作用。对会计信息的及时反映只是会计分期的目的之一,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核算、比率、趋势的对比控制。例如,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计划、预算、定额指标,必须要求在相对稳定的期间内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对期末指标的完成做出必要的评价或利用各相同期间的结果对未来特定时期做出科学的预测。这两个目标之间并不矛盾,而联机实时报告只是多了一种信息呈报的方式。另外,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为国家、企业之间、社会公众提供了客观的标准,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期间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状况。所以在强调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同时,必须坚持会计分期。过去企业单位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会逐渐演变为将历史成本作为主体,利用公允价值、市场价值以及重置价值等办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而形成完善的多元计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历史成本进行良好的展现,还可以对实际价值进行体现。企业单位应用的历史成本依然为公允价值,是否应用应由会计管理的需求所决定。不同性质单位的会计理论中能够运用的价值计量方法也不同,比如说,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系统将历史成本作为标准一级其他计量方法将公允价值作为参照的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处理中就非常容易完成。所以,如果不存在会计信息化的话,企业单位也需要进行这些工作,而会计信息化只是为企业单位增加了丰富的选项。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首先,过去的会计实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企业单位的全部资金进行核算,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后,企业单位的全部资金的核算工作统统在会计信息软件中完成,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更加简单和快捷,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将企业单位的高层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方面中,比如说工作流程的调整、相关制度的完善等等。另外,会计工作人员还能够对企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从中发现企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为企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制订发展计划和确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使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提升。而且会计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的大量数据,对客户的需求量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客观性的评价报告,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将一些数据传送给客户,使客户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单位的动向。其次,会计实务工作逐渐向信息管理方面发展,具体的工作也不是纯手工处理或者使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实务工作必须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将手工处理模式摒弃,充分地将信息化体现出来。企业单位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电子化的形式,加强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生产工作开始的同时,对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不再需要人们通过观察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记录。进而促使会计信息获取逐渐转移至全部业务节点中,相关信息系统对会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部的收集。最后,伴随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企业单位能够不断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和自动化能力,进而使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高度一致,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核算任务量。这样一来,企业单位就能够对财务部门重新进行岗位划分,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之中,能够将整个企业单位的全部部门的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直接进行处理和整合,这样就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而且也加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程度。企业单位的高层人员也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实际生产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制定非常高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企业单位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会计控制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促使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抓紧扁平化,进而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压力。另外,因为企业单位的工作在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参与,进而使很多部门的职能产生了合体。企业单位在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些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人员,而且对会计的内部控制体制也应进行完善,避免出现计算机操作错误的现象,提高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实务工作质量。

三、总结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发现,想要不断促进企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进行大力的提升,其中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对于企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就必须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在进行会计实务工作的过程中,良好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使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都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改变,进而加快企业单位的发展建设,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非常漫长和烦琐的工作,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方针上大力支持,并推出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和体制,加快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的速度,进而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稳定的提升,提高企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鑫 单位: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参考文献:

[1]武鹤华,杨利兵.网络经济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187-189.

[2]陈彦.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11):165-166.

[3]张驰.浅谈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工作的冲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0):198-200.

[4]陈靖琳.会计信息化理论对我国传统会计的影响研究与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11-212.

[5]陈新平.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