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2-03-02 11:25:02

导语: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论文

1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首先,不少独立院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电算化初级阶段,简单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以“电算化”代替“手工账”,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停留在懂核算、会软件操作这样较低的层面上,这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高端人才供需失衡。其次,现今大多高校都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高级专门人才”为定位目标,显然培养目标笼统、定位过高。这一目标定位导致大学生在出校后眼高手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无法从基层、从具体的工作做起。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更是如此。

1.2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首先,大部分独立学院对会计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许多学院只设置一门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而且教学时间比较短,课时量不多,一般为64课时或72课时。其次,独立学院在会计课程体系方面基本采用了会计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双轨运行”的模式。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无法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再次,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课程设计不够完备、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衔接以及知识更新与改革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缺乏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的多层次多视角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方案和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1.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中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有些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知识结构不全面,往往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会注重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建设方面的知识,而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则会偏重于会计理论上的讲授。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真正的从业经验,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不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组织上、经费上和时间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

1.4教学评价体系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是比较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两方面。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在评价内容上主要针对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财务软件操作进行考核。这种以“理论+技能”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尽合理,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定,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学习的功利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学习不扎实、考完就忘的现象。

2构建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2.1定位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综合考虑人才培养计划和会计岗位需求两方面因素,教学环节应以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主,辅之以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维护、不同会计软件的操作差异、会计软件设计等内容,培养能维护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解决会计软件异常性操作问题、适应各类会计软件的强能力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未来会计岗位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说,独立学院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目标可考虑定位在:让学生在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站在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把握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能够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应用及维护。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综合运用管理软件中涉及财务会计的部分,并能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实际需求、计算机的特点结合起来,优化企业相关的业务流程,能参与二次开发,提出应用解决方案。此外还要掌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知识。

2.2重新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强调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以此为基础进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首先,在会计信息化前期基础课程设置中,应包括计算机类课程和会计类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类课程不但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紧跟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应考虑增设数据库应用基础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其次,会计信息化配套课程的学习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核心,除了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课程外,还需要设置新的配套课程,包括会计信息化、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和ERP沙盘等。

2.3建设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首先,独立学院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选送青年教师到生产单位培训或者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通过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教师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到实践能力的过渡。与此同时学院应加大投入,从组织上、经费上和时间上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其次,学院还应聘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给教师和学生举办技术讲座或直接授课,组建一支由社会同行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案例讲座和进行实践指导,或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这样既可拓宽师生视野,又可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

2.4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形式

独立学院应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形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有差异的考核方式。首先,“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审计学)考核由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核的评定依据除了传统的出勤、作业之外,还可以有课堂发言、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以集中笔试的方式进行。其次,“理论+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60%。理论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实践考核采用日常作业与期末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定。再次,“实训课程”(主要包括ERP沙盘、会计信息化综合实验)的考核应采用“岗位模拟”操作和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分小组进行实训并依据实训资料,在小组内部按岗位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考核由个人考勤、小组作业结果和小组答辩组成,其中个人考勤占总成绩的30%,小组作业结果占总成绩的40%,小组答辩占总成绩的30%。最后,独立学院应和软件公司合作,通过B/S无纸化考试平台的考核,将课程学习和会计信息化工程师证书和ERP工程师职业认证等职业资格认证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陈立新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