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项目会计核算分析

时间:2022-10-15 03:59:36

导语:信托项目会计核算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托项目会计核算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信托项目由于其具有固定的运行周期等原因,其是否适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理论、监管及实践等角度对信托项目会计核算是否适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论认为:信托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符合会计基本假设,符合监管要求,更能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关键词:信托项目;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

一、争议来源

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一项基本假设进行表述,同时要求财务报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单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会计领域。但在信托业中,有观点认为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不适用于信托项目核算,主要原因为信托项目通常具有固定期限而且较短,不符合会计核算关于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要求,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就应当停止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根据上述观点,部分信托公司对信托项目尤其是非标类项目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个别公司也是出于核算成本考虑),对应提收益(利息)、应付管理费等不进行处理,对项目预期损失更是无从反映。针对该观点,本文对信托项目会计核算是否适用“权责发生制”展开分析。

二、企业会计核算为什么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一是会计分期带来的定期信息披露要求。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从理论上讲,只有到经营活动全部停止或清算时才能最终确定,并提供财务报告。而实际中,会计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不可能等到主体终止时才去了解主体的经营情况,而是需要定期获得关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二是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财务报表准确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受所有者委托,在实际经营中履行受托责任,只有准确记录会计期间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及利润情况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交易或者事项仅按照现金收付为标准进行记录,那么将存在少记负债、少列支出的风险,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信托项目满足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适用权责发生制

首先,信托计划的固定期限并不违背持续经营假设。所谓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一个经营主体将持续它的经营活动直到实现了它的计划和受托责任为止”(葛家澍,《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该假设是对主体前途的稳定性设想,反映了与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的共同意愿。显然,持续经营假设并不否定经营主体有固定存续期限,而是在其受托责任完成前都属于持续经营期间。换而言之,一个主体是否符合持续经营假设,是要看其是否能够完成它的受托责任,而不是机械的以是否有固定存续期间为标准。正是如此,原《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也明确指出“信托项目应作为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独立核算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和处分情况”。其次,会计分期是权责发生制的直接前提。根据会计分期,凡是能描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应该定期予以提供。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就认为“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是四项基本假设之外的第五项假设,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必要补充(葛家澍,《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由于存在会计分期,为了分清各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责任,会计上就需要使用“应计”、“递延”、“摊销”等会计程序来处理应付费用、预收收入、折旧及摊销等项目,这些程序使得财务报告建立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使得财务报表更能反映期间内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托法》要求“受托人应当每年定期将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和受益人”,《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要求“信托计划设立后,信托公司应当依信托计划的不同,按季制作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信托资金运用及收益情况表”。实务中,信托项目的会计核算也遵循了会计分期的假设,而并非将项目周期作为一个会计期间。最后,监管部门也要求信托项目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信托业务中,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履行的也是受托责任,也存在会计分期,需要定期披露管理报告。正是基于此种考虑,2009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信托业务会计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408号),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所有正常经营信托公司对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均应执行新会计准则,原《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同时废止。但由于信托项目数量众多且缺乏外部审计监督,长期以来大量信托项目未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并未受到监管部门关注。

四、信托项目按权责发生制核算能更好地反映受托人的履职情况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新规)正式。新规要求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将“依法计算并披露产品净值或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申购、赎回价格”确定为管理人十大管理职责之一。同时,明确金融机构未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当依法向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只有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录应收未收的利息等款项、应付未付的管理费等负债,才能真实反映信托财产的实际状况,只也有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才能满足净值化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反映受托人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效率和效益。综上,从理论分析来看,信托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不存在理论障碍;从监管政策来看,信托项目应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从信托公司经营实践来看,信托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更能反映受托人受托责任履职情况。相信随着资管新规相关细则的落地,刚性兑付打破,信托项目按照净值化管理,其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马勇 单位: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