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的影响

时间:2022-08-06 08:35:33

导语: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将从施工企业中会计要素受营改增的主要影响出发,对降低会计要素受营改增影响的主要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要素;施工企业;营改增

营改增进程的不断加深,使未来增值税完全代替营业税成为了必然趋势,符合国内税制发展、改革的需要。当营改增相关政策落实到施工企业后,其会计核算工作将被赋予全新要求,并推动会计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其会计要素或多或少都会受营改增所影响,需要企业根据这些影响对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制定。

1在施工企业中会计要素受营改增的主要影响

一般来讲,营改增主要从成本、收入、利润这三个方面影响会计核算。其中,在成本上,营改增使施工企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占据自身所有资产的比例最多,营改增未实施前,企业需要对营业税收进行缴纳,而且采购施工机械、固定资产等内容时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这样便增加了计提折旧成本与采购固定资产成本,而营改增实施后企业采购施工机械、固定成本时能够抵扣进项税额。在收入上,营改增实施后不但要核算经济收入,还要转换成不包含税负的收入,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在利润上,营改增未实施前,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在核算所得税的过程中能够抵扣所得税,使其所得税税负压力减轻,但营改增落实后施工企业无法扣除缴纳的所得税,导致其核算所得税时比实际营业税的税负要高,降低了企业利润。

2降低会计要素受营改增影响的主要策略

2.1降低施工企业税负。当营改增相关政策完全落实以后,施工企业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既包含积极影响又包含消极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将其看作机遇和挑战,牢牢地把握机遇,将税务筹划的有关工作有效落实,尽可能地使自身纳税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并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施工企业按照营改增的有关政策建立税务规划过程,使税务规划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理可依、有章可循,让纳税人在纳税方面的压力得到缓解。其次,规划税务的过程中,应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进行,这要求施工企业遴选出内部高素养、高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让这些人员进行税务规划的有关工作,从而发挥出自身的税务规划功能。最后,规划税务的过程中,要全面控制与监督主要规划流程,防止各种人为因素妨碍施工企业降低自身税负,并减少其对自身健康、平稳发展造成的制约。2.2降低施工企业成本。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供应商的科学选取,使自身投入的施工成本得以降低。在营改增相关政策还没有全面的落实之前,很多施工企业在采购物资时都会对纳税规模小的企业进行选择,以此来节约自身成本。不过,当营改增相关政策完全落实之后,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施工机械与固定资产等方面的采购都能够做到进项税额的一次性抵扣。如此一来,不管施工企业在普通的纳税企业采购物资还是在规模较小的纳税企业采购物资,在拥有专用的增值税发票时便能抵扣相应进项税额,从而扩大了采购物资的选择面。因此,施工企业对物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应参考供应商资质、信誉等多个方面,并且货比三家,从而在降低自身施工成本的同时,增加自身运营的整体经济效益,奠定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2.3培训施工企业员工。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培训最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自身财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营改增相关政策对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为税务统筹、财务核算等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从而使施工企业减少自身税负方面的压力,有效落实运营过程中的每项活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了使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得到提高,施工企业还应进行税务最新知识的组织培训工作,让专家来到企业中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指导。除此之外,应定期训练人才人员应用税务最新知识,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性思维,更好地开展财务核算的各项宣传,增强核算意识。2.4强化财务审计监督。施工企业的工程存在建筑多、建筑范围广、施工周期长等多种特点,造成其财务管理、控制增加了难度与工作量,而营改增使这一现象进一步加深。施工企业要想保证施工工作与财会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做好财务审计监督的工作,一方面科学审计、监督采购的各项成本,另一方面强化管理、监督施工工作的各个环节。

3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施工企业中会计要素受营改增的主要影响和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应对自身会计要素受营改增的主要影响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降低施工企业税负、降低施工企业成本、培训施工企业员工等多种方法,使会计要素受营改增影响程度得以降低,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汀.“营改增”对文化传媒企业税负与研发创新的影响——基于沪深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传播,2018(05):70-75.

作者:马宇亮